公民寫手

冬至雞母狗仔重出江湖記

什麼!沒聽過雞母狗仔?

小時候冬至搓湯圓,但小朋友怎麼搓怎麼不圓,但是阿嬤總會分一小塊揉好的米糰也讓我們揑著玩。搓湯圓沒什麼稀奇,倒是對父親揑各式小動物充滿興趣,小動物會有豬、雞、鴨、狗、牛、羊,父親說這是要送給神明的,這就是所謂的「雞母狗仔」,祈求神明讓家中的牲畜「六畜興旺」,印象中阿嬤豬舍的牆上都會貼上「六畜興旺」的小小紅春聯。

因為米糰白白的沒那麼好看,阿嬤會等父親都做好之後,再調上紅紅的胭脂粉水(就是現在的食用紅色素),幫雞母狗點紅裝飾,接下來就是放到大灶蒸籠炊熟。小時候也會覺得阿嬤那包紅紅方方小小的胭脂粉真是厲害,只要一點點,就可以變出紅湯圓和紅色的粿,還有胭脂粉聽起來就像是要幫粿化妝一樣。

1─135990345735

當雞母狗仔炊熟起鍋,阿嬤掀開還冒著白煙的蒸籠時,我們已迫不及待圍在蒸籠邊等著一邊用手筆劃著要選哪一隻,阿嬤總會笑著說「憨孫,還沒拜拜,不可以用手指來指去。」

努力回想是什麼時候冬至阿嬤不再準備雞母狗仔,才發現是在家中田地被徵收,阿嬤不再養家畜之後,不過也是因為每年雞母狗仔都是父親做的,父親過世之後,阿嬤也就不再做了,也算是拼湊出雞母狗仔為什麼從家中的節令食物中消失的原因,原來食物、人物、習俗、記憶的回線是如此這般交織的呀!

2-135990344096

選對原料,切記不是糯米粉

要讓雞母狗仔在活動市集攤位中重現,當然得事前先試做,詢問同事菊姊,並參考張詠捷《食物戀》書中的作法,確定雞母狗仔用的原料是在來米粉不是糯米粉,原料是什麼真的很重要,因為詠捷在書中也提起「從小都以為雞母狗仔是用糯米做成的,有一次買了一包糯米粉來學揑,結果蒸出來的雞母狗仔都變成『軟腳蝦』,四隻腳和身體坍成一團。」

但自己實在是太小覷雞母狗仔的難度,自以為憑著看書本、查詢google大神就可搞定。採用簡式作法,備好在來米粉倒入熱糖水揉成團,才發現怎麼米團就是不成團,水加太多的結果又讓米糰變得太軟,根本無法塑形,努力要揑出公雞高聳雄糾糾的頭,無奈它一下子就點頭了,我的雞母狗初嘗試還沒下鍋就是軟腳蝦了。就在加水加粉的過程中,勉強做出幾隻雞母狗仔,有些塌掉的就索興讓它變成魚吧!

3─135990346279

好不容易搞定雞母狗仔的塑形,赫然想起忘了準備染色的原料,因為不想使用食用色素胭脂粉,剛好櫥櫃還有從西班牙帶來回的番紅花,就用番紅花來染色,這首批雞母狗仔的染色不是一點紅,倒成了一點黃。

很慎重把半成品放入電鍋炊熟,當電鍋開關「噠」一聲跳起,成品到底會如何?會是坍成一團,還是成了溶化的冰淇淋狀,掀開鍋蓋揭曉,成品沒塌掉看起來真是光滑可愛。

4─135990345179

變型版雞母狗,米粉麵粉混搭

考量到如果市集攤位要讓小朋友揑製,純在來米粉揑製的雞母狗難度太高,小朋友可能會揑不出來,經過和擅於烘焙的同事討論,把在來米粉和麵粉混搭好了,麵粉有筋性比較方便小朋友塑形,再不成她還有餅乾模,可以幫助小朋友印出各式動物的形狀。活動前一天,我和同事又試做一次米粉麵粉改良版。

在塑形過程中,同事說她會剪刺蝟包子,說的當下,她就用小剪刀在水滴狀的小麵糰剪出一隻刺蝟,效果也是超好的,而且迷你版看起來格外可愛。決定了,活動當天就教大家剪出改良創新版的雞母狗仔。

活動當天,果真刺蝟版雞母狗最受小朋友喜愛,而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也是首次知道原來冬至還有這傳統的米食。同事後來很驕傲的說「雞母狗仔教學太受歡迎了,不到一小時的教作時間就把材料都用完。」

一位媽媽隔天還打電話到合作社詢問「昨天做的雞母狗仔,炊熟就可以吃嗎?」看來雞母狗仔重出江湖的任務算是圓滿達成。

食物的歷史小追溯

在製作雞母狗仔的過程中,發現上網查詢到的相關資料和新聞,雞母狗仔相關訊息都是和澎湖冬至傳統連結在一起。又同事中僅有住澎湖和淡水的同事知道、吃過這米食,同事甚至笑說「你也算是耆老囉!現在人知道這項傳統米食的人不多了。」忍不住好奇為什麼「雞母狗仔」只有澎湖人和淡水人比較知道呢?

經過詢問阿嬤和比對查詢到的資料,阿嬤說家中的祖先來自福建泉州,而史料上記載澎湖移民很多也是來自泉州。先民橫渡黑水溝,早期物質貧乏,冬至和春節如果都要以三牲來祭拜並不容易,於是發展出冬至以米揑製的雞母狗仔作祭拜的供品,祈祝五榖豐收和六畜興旺。

原來從食物的歷史追溯,也可以發現移民史,雞母狗仔這樣應景的節令米食真是充滿故事,有屬於每家的餐桌故事,也在隱微處留下泉州人移居澎湖和淡水的路徑,食物向來不僅只是食物,食物背後的故事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5─135990346956

(原文刊載於青芽兒54期,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