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古坑,小小咖啡師的走讀騎跡

「我們泡咖啡最常用Siphon (虹吸壺),透過加熱壺水形成壓力將水往上推,這時倒入約一匙左右的咖啡粉。台灣大部分種植的咖啡豆品種是阿拉比卡……..」今年就讀國小六年級的戴子源,正冒著滿頭大汗,一邊攪拌咖啡,同時認真講解烹調好咖啡的秘訣。

小小咖啡師戴子源不是在表演,而是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的教室內,按部就班述說一杯香醇的台灣咖啡背後,不為人知的農業故事。


↑戴子源專注泡咖啡的神情,說明小小咖啡師的專業可是名不虛傳。

他回憶第一次接觸咖啡,是父親從事咖啡相關行業的朋友請他喝的。當時他只覺得咖啡苦苦的,不喜歡喝。但五年前就讀華南國小,開始接觸認識咖啡的系列課程後,戴子源對咖啡改觀了。

「雖然苦苦的,但只要自己用心、用自己的力量去烘焙豆子與沖泡咖啡,咖啡也可以很好喝,」戴子源說出自己愛上咖啡的理由。

因為用心烘焙與沖泡,咖啡成為小孩子關懷農業與環境的動力;因為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的苦心經營,讓這座五年前瀕臨廢校命運的偏遠小學,從咖啡找到轉型特色小學的契機,今年更入圍教育部100學年度的教學卓越獎。


↑滿足的表情,手中的台灣咖啡一定很好喝。

華南村是一個人口數不到400人的小聚落,雖然位於台灣咖啡的故鄉─古坑,旁邊還有「劍湖山世界」吸引上萬名遊客假日造訪,但台灣咖啡的名氣與觀光人潮,跟華南村似乎沒有太大的關連。

五年前,陳清圳初到華南國小接任代理校長時,發現華南村「沒有咖啡商圈,只有賣不出咖啡的老農;多的是土石流、獨居老人、少子化與單親弱勢家庭」。

由於古坑山區種滿檳榔樹,加上受到九二一地震影響,每逢颱風季節,居民得時常擔心土石流災害。居民種植柳丁、麻竹等作物,或是後期改種咖啡,都因缺乏產銷管道,收入不穩定。

因此,華南村人口外流嚴重,使得華南國小一年只能招收到兩、三名新生,2006年全校學生數不僅只剩下23人,教師也流動頻繁,面臨廢校危機,單親弱勢家庭的比例更達到學生人數的七分之三。


↑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右)規劃一系列的單車之旅,讓孩子親身體驗台灣土地與生活,而非停留課本知識的學習。(左圖/陳清圳提供)

為了打造特色小學,陳清圳結合當地的咖啡產業與生態環境,帶領教師根據低、中、高年級,規劃出不同層次的學習方式。

這套咖啡特色課程,一、二年級孩子先藉由戶外教學參觀咖啡園,向咖啡農學習如何採收咖啡豆,認識咖啡樹的生態與環境;三、四年級時,則安排孩子當小小記者,親自去訪談社區附近的咖啡農與盤商,訪問農民銷售上面臨哪些困境;五、六年級時,孩子除了學習烘焙咖啡豆,也根據訪談所發現的產銷問題,訂定行動策略,幫助咖啡小農打品牌行銷,或自行烘焙咖啡豆義賣。

陳清圳說,華南的孩子用一枝筆、一台相機或DV攝影機,第一手觀察與紀錄在地產業,甚至拍攝紀錄片。他們除了幫賣不出咖啡的老農找出路,更以單車走遍台灣不同的咖啡產區,拜訪台東、屏東等不同地方的咖啡園農民進行訪談,繪製自己的咖啡地圖,發掘不同咖啡產區所面臨的共同農業問題。


↑孩子自己烘焙咖啡,並到綠色隧道義賣,最後捐贈給日本及弱勢家庭。(圖/陳清圳提供)

一趟趟的「騎跡旅程」,讓華南孩子有著比同年齡學生更深入的人生體會,成就「孩子超越孩子」的能力。

短短五年間,華南國小學生數從23人成長至70人,增加了將近三倍。「就像用7分鐘等待一杯醇美咖啡的幸福,我們用5年淬鍊出華南孩子豐富的生命品質,」陳清圳為這幾年推動咖啡特色課程的成果,做下註解。

陳清圳觀察,目前許多學校推動農業與環境教育,只停留在體驗的層次,譬如種稻子、種蔬菜或是做資源回收,這些並不夠。真正的農業課程,應該要從建立孩子對於環境與土地的整體關懷出發,例如什麼樣的土壤才健康,不同土地的特性孕育出何種作物,作物會面臨哪些產銷結構問題,為何有土地污染等等。


↑孩子們協助小農賣有機柳丁,嘗試解決農民缺乏通路的問題。(圖/陳清圳提供)

本身也種植咖啡的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登立說,華南國小這幾年推動的咖啡特色教育,讓孩子有機會認識土地,與都市孩子相比,除了上補習班的機會較少,所接受的教育內容廣度是完整與多元的。

陳清圳表示,經歷過特色課程洗禮的孩子,將來升上國高中後,在課業成績表現上,排名成績普遍在中上,學生具備協助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力,也樂於擔任班級幹部。課業之外,小朋友參加全國咖啡達人競賽,最佳成績曾獲得青少年組的第二名,拍攝與咖啡有關的紀錄片也獲得SONY全國競賽的首獎。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登立(左)認為透過多元學習,偏鄉小學孩子的競爭力一點都不輸大都市的小孩。孩子們自己設計與繪圖,為小農咖啡做品牌與行銷。

想體驗這群小小咖啡師親手烘焙豆子的功力,品嚐「華南國小」咖啡的滋味嗎?請電洽(05)5901529,或是前往雲林縣古坑鄉華南村28號,小小咖啡師有義賣喔!

推薦閱讀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

華南國小找尋臺灣咖啡地圖單車活動

YouTube video

華南國小 – 騎跡的旅程

YouTube video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