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宜蘭FUN市集:來和小農做朋友

輔大生命力新聞記者/ 李冰瑜宜蘭報導

「之所以稱之為友善市集而不是有機市集,是因為它不僅有人對大自然的友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市集的發起人阿寶這樣說。

以強調有機耕種和與消費者互動的宜蘭大宅院市集首次走出東山鄉,與文化局合作在宜蘭演藝廳舉辦。上午九時,市集的各個攤位主人圍圈唱起了《秋蟬》,在詩歌朗誦中感謝大自然的給予,市集就在這特別的晨圈儀式中開始了。

YouTube video

友善市集主要販賣的是果蔬以及農產加工品、還有茶葉和有機棉;另外宜蘭華德福小學的家長聯盟也在市集裏擺上攤位,義賣籌備教育基金。辛苦耕耘的作品擺放在桌上,加上精心設計的小裝飾和介紹小冊子,小農們熱情地對來往的人們介紹有機概念。

健康天然食材、親子DIY紫米作坊、還有街頭藝人來彈唱,市集吸引了周圍社群的民眾。有抱著小孩來的媽媽,爲了給家庭烹飪健康生活;也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慕名而來一探究竟。這是第一次在社區舉辦的市集,阿寶希望,這次能夠藉助社區的在地經營以及民生採購,使有機農作從概念型轉變為經濟民生型。

不添加化學藥劑,不施加化肥不使用除草劑,用手摘除福壽螺,參與市集的19個攤位個個堅持著有機健康的耕種方式,但是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

三星鄉行健村的陳美女士,今年六十三歲,從自己擔任村長時身體力行改種有機大米到說服了村裡17名農夫改變耕種概念,經歷了一段不被理解的尖酸歷程,到現在曾經嘲笑她的老農也加入了有機耕種的隊伍。90年她擔任村長時,發現農民在使用農藥時對自己的身體不好,而且慣性農耕的收成也欠佳,於是她在村裡辦講座,請花蓮改良廠來教,大力推行有機耕作方法。「這一代人一定要做好給下一代人看」,她笑著說,「讓消費者吃好米是我們快樂的原因」。

另外也有農夫,認同有機耕種的做法轉行做起了討山人。花田厝農場的遊麗花,原來是千里步道的志工,自己在媒體中接觸到有機的概念,平時登山時也看到田間耕種的現象,終於不顧身邊朋友的不解,挽起褲腳自己下田當起了種豆農夫。

華德福小學的家長社群也在市集裏擺起攤位,義賣家長和小孩手工作品還有各方捐贈的衣服,來籌集人智教育基金會的基金。家长林先生说「華德福是一家以人智學為基礎的學校,我们期待這次擺攤的試行能對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大宅院市集從09年第一次舉辦以來,名聲漸漸為更多人所知。但是由於人們看待有機食品時並沒有把農夫們的有機成本計入,小農們的銷量也就沒有相應的增多。因此這次的市集更添加了演講的環節,阿寶親自上陣講述「如何耕一畝友善田」,推廣有機耕種的概念給群眾。每一位農人也藉著消費者停留的腳步介紹有機的做法。

宜蘭FUN市集
應宜蘭文化局邀約,大宅院友善市集11月、12月在第一及第三周於宜蘭演藝廳廣場舉辦宜蘭FUN市集,特邀許多社區與手創攤位,精彩連連,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歡迎請大家週週一起來參加!
市集時間: 11/5、11/19、12/3、12/17 (宜蘭FUN市集,宜蘭演藝廳廣場) 11/12、11/26 、12/10、12/24 (幼兒園)

延伸閱讀:
大宅院友善市集
友善耕作小農聯盟Facebook
寶蓮園 阿寶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