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改革 從公民行動開始

總統大選的負面競選與口水耳語漫天交戰之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陣線與上下游新聞市集等民間團體上周五(12月23日)特別舉辦了「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面面觀」座談會,針對近年來發生一連串的校園營養午餐所引發的食品安全衛生事件與弊端進行研討。

原以為座談會當天寒流發威,會影響報名者參加意願,沒想到吸引眾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小農、業者與公民團體等共約一百多位各界人士參加,將座談會地點─台北市NGO公民會館擠得水泄不通。這突顯校園午餐是值得各政黨總統或立委候選人端出政策牛肉,爭取選民認同的公共議題。

無獨有偶,當座談會熱烈進行的當日,來自蘋果日報「團膳供餐喊停 影響新北51校」的報導,某家捲入新北市營養午餐弊案的食品公司業者,聲稱因財務出現困難,突然委請律師去函新北市教育局,從即日起停止供應各校營養午餐。報導指稱,此無預警停餐動作震驚新北市教育界,預估有51所國中小學,約三萬名學生的用餐受到影響。


↑座談會當天,會場擠滿關心校園午餐議題的民眾。

過去,有校長主張「讓孩子回家吃午餐」防杜弊案發生;在座談會上,也有家長主張讓校園午餐採購回歸單純的商業行為。但誠如教師工會秘書長吳忠泰所言,校園營養午餐是公共政策議題,絕不是抓幾個收賄校長就解決了,必須全面性的從食物教育、採購制度與用餐文化等層面進行改革。

從10月底新北市爆發國中小校長收取營養午餐業者賄賂弊案,11月初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驗出校園午餐蔬菜殘留超標農藥、加工肉品驗出不得檢出的動物用藥殘留,上下游新聞市集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校園午餐報導,希望藉由深入報導推動校園午餐改革的個案,將經驗成敗分享給有心人參考。

檢視校園午餐問題 不能瞎子摸象

上下游新聞市集這兩個月陸續採訪農友、中間商、學校與官方,發現校園午餐議題不僅僅只是單純「吃」的議題,根據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校園午餐背後其實涵蓋了農業生產、食品安全、營養教育、商業經營與行政管理等細節,不同生活形態的地區,所面臨的校園午餐問題也不盡相同。

這些細節都環環相扣,但在專業被過度切割的現實社會中,教師、營養師與家長漠視農業生產所面臨的挑戰,家長與學童也不知美味食物背後食品加工所付出的健康代價,農民生產時對於消費市場的品質要求則缺乏認知。

上綱到政府部門,主管校園午餐消費端的教育單位,不知生產端農民的辛苦與困難,食材採購極盡壓低價格;管理生產端的農政機關也缺乏認知校園午餐具備教育性質的特殊性,當成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出路之一。在各機關本位思考下,每當發生校園午餐食品安全議題,部門間互踢皮球已為常態,民眾對於校園午餐問題也是瞎子摸象,缺乏全面性的認識。

因此,校園午餐既然是公共政策,就應該回歸公民的參與討論,從不同觀點出發,促進彼此認識,以包容多元價值的方式,找尋解決問題的共識,而非被動地接受官方說法,也非以偏概全地從個人經驗與立場,單純評論與解決校園午餐問題。

這也是上下游新聞市集要力邀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綠色陣線協會等長期關注校園午餐議題的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實際從事校園午餐改革的學校、農民、家長與團體,相互交流與切磋看法的初衷。我們希望把座談會打造成改革校園午餐的公民行動平台,促進彼此間的理解,形塑出共同的改革倡議,要求政府正視。


↑「女農討山誌」作者阿寶從在地觀點分享推動校園午餐改革所面臨的困境。

政治口水下 消失的政策牛肉

值此總統與立委選情激烈之際,候選人理應針對選民的關切端出政策牛肉。但很可惜地,面對校園午餐議題,當天到場關心的政治人物,只有一位本身也是雙溪國小家長的綠黨立委候選人張育憬,她從媽媽的角度切入,對於校園午餐改革所端出的政策牛肉就是推動「食育基本法」。

在應邀出席的中央主管部會官員當中,農委會派農糧署主任秘書蘇茂祥參與,行政院消保會消保官柯美琴也積極與主辦單位聯絡,表達出席報告的意願。相較於農業與消保機關的較高規格的出席官員層級,校園午餐最重要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僅派科長與會。教育部對於學校午餐的重視程度,也可從行政編制看出端倪。真正負責校園午餐業務的單位,僅是體育司下第二科(綜理學校衛生業務)的一位專員負責。

校園午餐議題如此重要與繁雜,教育部卻只視為學校衛生業務的一環,交由一位專員處理,缺乏從更高層次的「飲食教育」做規劃,綜理校園午餐背後所牽涉的營養教育、食物教育、環境教育與法治教育等多功能面向。

從政府行政組織位階、人員編制,以及發生問題時主管部會互踢皮球的態度,對比家長與某些基層教育人員的熱切關心,正突顯校園午餐的改革刻不容緩,也是「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面面觀」座談會舉辦的價值:從公民行動出發,改變政府機關的漠視,也喚起大眾的認知與重視。

最後,座談會也整理出民間團體的幾點倡議,希望將來行政院能夠有政務委員層級的官員,統籌與督導相關部會,真正落實校園午餐的改革,別再讓弊案與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教師、家長、學生與社會不斷面對的輪迴。畢竟,「全國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受害者當中,每兩人就有一位是學生」的數字,實在不光彩


↑台北市信義國小家長會午餐委員鍾坤志帶著從市面上買來的50元便當,對比價格同樣50元的國小營養午餐菜色,直批校園午餐的菜色比不上外面的50元便當。

 

校園午餐改革倡議

 

1. 採購制度應該落實公開透明,包括財務公開與家長參與

2. 要求校園午餐採取「公辦公營」,並設立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與環保標準之廚房設備與人員訓練

3. 檢討當前校園午餐價格的合理性

4. 推動供應校園午餐的農產品生產朝向對環境友善的無毒化與有機化

5. 食材採購應符合安全性、可追溯性與來源透明,並盡可能落實地產地銷

6. 推動食育相關立法與食農教育之結合

7. 要求每校應專設營養師把關

8. 檢討免費「校園午餐」政策對其他教育資源的排擠

9. 鼓勵與協助在地農民組成組織,計畫生產供應校園午餐食材

延伸閱讀
孩子,你的午餐營養嗎?碗中的未來.專題導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