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政策不只是食品安全,而是整體國土規劃─走在消費者之前的JA

2011年,台灣連續發生多起飲食安全事件,在尋求解方之際,日本甫完成「食育推進計畫」的第一個五年期,其成效受到國內有識之士的普遍重視,進而隨之倡議。然而,國內對日本「食育基本法」及其相關政策的了解,多囿於片面,或窄化之為健康飲食教育,或將之等同於飲食安全政策。本文試簡要梳理日本國家政策的發展脈絡,希望能提供更寬廣與長程的視野,使讀者了解日本「食育基本法」在國家整體及農業部門發展上所踞臨的戰略位置。

日本食育政策與農村長期發展計畫

日本食育計畫的推動,與二個上位政策密切關連,其一為1998年制定的「21世紀國土發展藍圖」(即「第五次全國總合開發計畫」),該計畫自2000年起執行,以10至15年為目標,希望修正20世紀一極一軸型的國土發展思維(註1),朝向「多元且富個性的地方營造,促進地方自立、創造美麗國土」的多極多軸型國土發展(註2)。

另一方面,在農業部門與之相應的是1999年制定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揭示「確保糧食穩定供給、農業永續發展、農村振興及多面機能發揮」四大理念(圖1)。為落實「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2002年,日本農林水產省隨後發佈「『食』與『農』再生計畫」做為行動方針,其內容大要分為二部份,一為確保飲食安全與安心,必須加速支持食物生產的農業結構改革,以朝向人與自然共生的美麗國家營造;二是應協助主動積極參與的農業農村經營體改善其環境條件,加強農山漁村與都市共生交流的條件(註3)。

gra-1

爬梳食育基本法制定前的日本國土計畫及農業政策轉向歷程,我們獲得兩個主要發現:

首先,面對21世紀,日本修正過去基於現代主義而將鄉村視為發展落後地區的想法,重新肯定鄉村價值。因此「縮短城鄉差距」不再是此階段強調的發展觀,相反地,此階段的日本國土計畫中呈現的是,就國家整體而言,鄉村的存在與都市同等重要,農業生產是維持國家永續不可欠缺的基礎。而為了彌補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時期農業部門的流失,協助農業部門面對21世紀農業全球化的挑戰,農林水產省及JA將農業振興與農村振興視為一體化的工作,也就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鄉村發展策略。

其次,「食農教育」的推動不是在食育基本法制定之後才發生的,其最早出現可追溯至1997年社團法人農山漁村文化協會為學校綜合學習時間而編製的食農教育教材,而2002年旳「『食』與『農』再生計畫」則是確立其在政府課題中的位置(註4)。此後,食育做為國家長程發展計畫的一環地位日益重要,政府及民間相關活動也漸次增加,終於促成「食育基本法」的制定。

2005年日本通過「食育基本法」後,「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即將「食育」與「地產地消」列為提升糧食自給率的配套項目,要在全國推動「易懂且具實踐性的食育與地產地消、擴大國產農產品的消費及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信賴」(註5);一如圖2所示,食育政策不僅是一個為解決當下飲食安全問題而提出的方策,更是日本農業發展策略下的一環。

gra-2

食育基本法與JA食農教育

在「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政策方針的引導下, JA(全國農業協同組合)於第23屆大會決議推動「向地方紮根的食農教育」,具體揭示三大目標: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實現紮根於地方的健全飲食生活;以產地為中心,擴大國產農產品的消費,提升糧食自給率;在地農業的振興與地方的活化(同註4)。在上述目標之下,以地方(含自治體、社團組織、私人企業及在地生產者)、學校、家庭為食育推動對象,從五大面向切入推動食農教育(表1),以下將逐一介紹每一個面項底下具體的行動方案:

一、農業體驗/農教育:

1. 地方:建構「兒童農場網路平台」(註6)、推廣市民農園。特別介紹「兒童農場網路平台」是一個以兒童為主角,以活潑的方式提升兒童對農業的興趣而設立的網路平台。透過這個平台,傳遞各地農事體驗活動及JA食農教育活動的最新訊息;提供學校老師規劃食農教育之技術及場域支援;讓關心農業的幼、中、小學童或城鄉學生透過平台交流互動。

2. 學校:推動學童農園、稻盆栽、支援學校綜合學習課程、支援校園講座、協助安排食農相關之學校教育旅行。

3. 家庭:推動親子割稻教室、稻盆栽、agri school、市民農園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gri school,它是以JA會員的孩童為對象,即為農家孫代(第三代孩童)開設的農業體驗課程,目的是為增加農家後代對農業的興趣與接觸農業機會,培養農家未來的後繼者;因此,有別於一般短期體驗活動,agri school學員必須隨作物的生長,參與一整年的學習才能拿到結業證書。

gra-3

 

二、校園午餐食材在地化:

1. 地方設置「校園午餐食材在地化推進協議會」等。

2. 學校:提供在地食材、在學校推動米食文化、促進校園午餐食材生產者與學生交流互訪、提供學校營養師諮詢。

3. 家庭:針對使用在地食材的學校家長舉辦試吃會、提供食譜。

三、生活文化/食教育:

1. 地方:舉辦飲食生活改善運動、傳統飲食文化推廣活動,製作營養均衡指南等。

2. 學校:教導營養均衡指南、營養教育、支援學校綜合學習課程。

3. 家庭:舉辦親子料理教室、推廣營養均衡指南、推動天天吃早餐運動。

四、地產地消:

1. 地方:設置農產品直賣所、與在地食品相關企業協議推動地產地消。

2. 學校學校午餐使用在地食材。

3. 家庭:促進消費者利用農產品直賣所、發行四季蔬果月曆提倡食在當令。

五、交流:

1. 地方:舉辦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交流會、食農論壇等。

2. 學校:推動農家寄宿(homestay)。

3. 家庭:推動綠色旅遊、產地觀摩等。

結論與省思

本文考察日本食育基本法與國土計畫及農村發展政策間的脈絡關係,說明何以食育不是一個為解決飲食安全問題的短視政策,而是一個攸關鄉村治理哲學,正是它的前瞻性,引領著JA走在消費者之前。進而,本文說明JA如何配合國土及農業政策轉向,將推廣服務對象擴及消費者及都會居民。

身為一個農業及農村組織團體,JA掌握了龐大的農業產業及農業繼承者的資源,它善用這些資源,與地方、學校、家庭多面向且富彈性地合作,提供足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行動方案。

然而,本文所介紹者,保守地來說僅止於2010年以前日本農村發展的動向。邁入2010之際,日本再度檢討過去十年農村發展計畫的成效,策定新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更提出六級產業的新概念。

回顧21世紀以來日本農業政策變遷的脈絡,作者深深覺得,日本值得學習的地方,正是他們勇於檢討、隨時修正偏離的方向,以柔軟的姿態朝向21世紀美麗國土的目標逼進的精神。日本對時代動態掌握之迅速,不是我們在後面追趕得及的。

因此作者想借本文強調,一昧追逐或模仿日本所提出的政策、法案、計畫或行動方案,並無法真正解決國內農村發展的困境,我們須要做的是深深凝視腳下的這塊土地,痛切反省錯誤的發展政策,謙虛地向土地學習,方能提出一個真正適合台灣的發展政策。在這過程中,台灣的農會或可積極扮演地、產、官、學溝通平台的角色,讓各方關心農業的力量得以有效整合。

兒童農場網路平台網頁

兒童農場網路平台網頁

農產品直賣所的產品不但來自在地,也強調產銷履歷國道旁的農產品直賣所

(左)農產品直賣所的產品不但來自在地,也強調產銷履歷(右)國道旁的農產品直賣所

 

註解及參考文獻

註1. 即以東京為中樞,以縮短核心與邊陲差距為國家發展目標。

註2. 国土庁(1998)。21世紀の国土のグランドデザイン-地域の自立の促進と美しい国土の創造。http://goo.gl/OD3f7。

註3. 農林水產省(2009)。新たな農政への大転換。http://goo.gl/UsY9L。

註4. 森田倫子(2004)。食育の背景と経緯-「食育基本法案」に関連して。調査と情報,457:1-10。

註5. 全国農業協同組合中央会(2005)。JA食農教育展開方針。http://goo.gl/d7yHV。

註6. 原文作:子どもファーム‧ネット。詳見:http://goo.gl/d3g2k。

*本文曾刊登於農訓雜誌277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