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臨時改規定 大批有機食品卡在海關

衛福部近來積極清查食品安全,但卻有業者表示,本月13日食藥署發了一紙內部命令,要求有機食品進口業者,必須先拿到農糧署有機許可字號才能通關,但以往輸入有機產品,都是進來後才能申請許可證,衛福部臨時更改流程讓業者無所適從,貨櫃通通卡在海關,每天還要付數百元倉儲費用,「根本是制度殺人。」衛福部則至截稿為止都無回應。

衛福部上週改規定,農委會、業者全不知

衛福部上月宣誓,明年底前將清查13項民生食品,其中有機產品列為優先項目,預計半年內查完,但上週許多有機食品進口商不約而同發現,貨品通通被卡在海關。

根據農委會《進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管理辦法》,有機產品上市前,必須檢附公司登記、進口產品有機證明、進口報單的進口證明聯影本,農委會審查後,會發給進口許可證,上頭明確記載產品名稱、進口批號、數量,業者據此文件,在包裝上表列「有機農糧入字第xxx號」,才算是合格的有機產品;但衛福部的新命令,卻要業者先取得農糧署文件才能放行,業者抱怨:「都還沒入關要怎麼取得證明?」

不願具名的報關行指出,本月13日食藥署發出內部命令,將有機食品納入邊境查驗類別,理由是:光憑進口廠商提出的證明文件,不能證實有機真偽,通知各衛生局和海關,進口有機食品,必須先拿到農糧署同意文件,但食藥署卻沒通知業者,也沒詢問報關行意見,他發現事情不對後,主動詢問食藥署,回應竟是:「這是我們內部的作業命令,不能公開」,業者都不知如何是好。

業者卡關還要自負倉儲費,「制度殺人」

有些進口業者已經卡一週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且海關留置貨品,業者還要自行負擔倉儲費用,報關行表示,一個貨櫃的費用從2、3百到上千元不等,根據貨品數量不一而定。

某有機進口廠商曾試著協調,能否拿先前進口的文件紀錄證明,至少先放行,卻被海關打回票,現在產品已經被卡了三、四天,貨架沒有產品,還要額外負擔被扣留的倉儲費用,實在很無奈。

據了解,海關和農糧署對衛福部做法都很頭痛,甚至教業者權宜之計:只要寫上「不合格」,退回後不要標有機,就能正常進口,輸入後農糧署還是可以核發有機證明。但業者無奈地說,只要有不合格記錄,未來進口時將會加嚴或逐批檢驗,「而且如果哪天農糧署因為我進口時沒標有機,回頭咬我一口怎麼辦?」

報關業者透露,由於業者遲遲提不出證明,已經有部分產品被打上不合格退回,「根本是制度殺人。」他痛批,有機食品的主管機關是農糧署,邊境查驗是衛福部,但衛福部根本不懂有機進口流程,先前還會詢問業者意見,但過去半年卻亂糟糟,業者不是不願意配合政策,但政府必須明確告知內容、訂定緩衝期,怎能還沒訂好流程就禁止現在的行為。

有機商品必須先取得許可,實施時間未定

農糧署有機資材組組長翁震炘表示,他也是在上週聽到業者抱怨才知道有此問題,但已經和衛福部協調,將會研擬新的流程,讓業者可以憑報關及其他相關文件,在入關前就先行向農糧署申請許可,未來進口有機食品,都要先取得農糧署許可才能入關,但確切實施時間還不確定。

對於業者對衛福部的指控,翁震炘緩頰表示,以往有機進口後,無法確定業者到底有沒有誠實申請許可證,例如業者進了五批貨,但可能只報三批,其餘的不知去向,農政單位很難掌握全體數量。;此外,農政單位每年都會檢出進口有機產品含農藥,未來要先取得農糧署許可才能入關,可以正確掌握「黑名單」,在源頭就將不良食品擋下,「以往大家比較沒注意有機食品進口,很高興衛福部注意到了,源頭控管比流入市面再去抽查來得好。」

記者電訪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但姜郁美表示,這是區管中心主任馮潤蘭的業務,記者連續打數通電話,但馮潤蘭至截稿前都無回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