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記錄片公視首播,看見台灣水污染的真實現況

長期關注台灣生態環境的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推出另一最新力作─「黑」。記錄探討台灣嚴重的水汙染問題,從桃園蘆竹、新竹香山、彰化和美到台南官田,帶領大家看見台灣的水污染現況。將於31日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以下為記錄片內容簡要文字版,精彩內容請鎖定公視頻道。

─────────────────────────────────────

台灣農地面積83萬公頃,超過國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這些土地具有糧食生產、水分涵養、生態平衡和國土保安的功能。但是,近三、四十年來,台灣農地已經因為都市計畫、區段徵收、工業區與科技園區興建,或農舍與房地產炒作而逐年減少,因受到污染或休耕的農地面積也持續增加,糧食自給率已經亮起紅燈,而我們仍然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地繼續離農、棄農、甚至滅農?一旦農地出現危機,會只是農民的問題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存賴以為生的食物、水分、生活環境,還能安在嗎?

桃園蘆竹:工業合法污染-黃墘溪紅水滾滾從未停?

jilu-4

黃澄澄的稻穗隨風搖曳,割稻機在桃園蘆竹的農地上穿梭,這不是歡喜收割,而是在剷除受到重金屬污染的稻米,這些農田引用的灌溉水源,就是來自於黃墘溪。

黃墘溪上游流經內壢人口密集區域及中壢工業區,已先後承接了大量生活廢水與中壢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以及部分沒有接管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這三大類型的污染源,讓黃墘溪成為一條暗紅色的死河。

我們實地走訪黃墘溪支線,眼見流過工業區的溪水紅水滾滾,根據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檢驗報告,卻僅有幾次被發現超過管制標準,但黃墘溪沿岸許多農地的重金屬含量超標,亦是不爭的事實,這也顯示,工業區日夜排放的放流水,即使通常符合放流水法規標準,仍然低於灌溉水質的二到五十倍,污染物經長期累積之後,也足以造成下游農地污染。

1987年桃園縣遭受污染的農地面積約60公頃,其中黃墘溪沿岸就佔了13公頃,2004年更擴大至31公頃,根據環保署2008年統計,桃園遭列管農地有271筆,其中就有212筆位於黃墘溪流域。

2012年在黃墘溪下游桃園蘆竹發現農地重金屬銅、鋅、鉛含量超過管制標準,農作物面臨剷除銷毀的命運,農民均相當氣憤與無奈,認為這四個多月以來的辛苦全都白費,尤其是污染農地的檢驗,是以抽檢方式來定生死,這導致引用相同的水源灌溉,比鄰的農地卻可能出現不同的命運,譬如右邊的稻子要銷毀,左邊的稻米卻可以收成,只因為左邊的農田沒被抽驗到,而這些稻米最後也被消費者吃下肚。

站在農地污染區,看著政府一邊做農地整治,另一邊又讓工業廢水,繼續流入農田間,這又是什麼道理?

新竹香山:整治多年未果-受污染農地能否再逢春?

jilu-3在農地上噴灑藥劑、挖土機來回的翻土,新竹香山的農地正在進行一項大改造工程,試圖讓污染的農地起死回生。

2002年至2006年間,新竹市環保局陸續公告香山區重金屬污染農地(銅、鋅、鉻、鎳、鎘及鉛),總共有186筆,這些農地都是直接或間接引用汀甫圳八輪支線及牛埔溪支線的水源,而這兩條灌溉水圳,就是因為貫穿香山工業區,圳水受到污染之後,成為農地的污染源。

雖然政府前後投入二千多萬元進行污染整治,並陸續解除管制公告,但農民對污染的疑慮未解,農地還是長期休耕,數年後農民甚至廢耕,任其荒煙蔓草。2011年起,農業研究單位提供整治技術與資源,協助農民實驗性復耕,希望藉由簡易化學藥劑洗田、土壤改良、嘗試性種植較不易吸收重金屬的稻米品種等方法,企圖在符合土壤管制標準的農地上,得以種出安全的糧食,讓荒廢的農地再次回春。

在兩年的計畫進程中,第一期的實驗,有2/3的農地已可種出安全糧食,但短期的實驗,以及檢測結果的不確定性,加上污染源是否已受到控制?仍然難以讓農民重拾信心、恢復耕作。而絕大部分受到污染的農地,就算經過整治,想種出符合安全標準的糧食,似乎還得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漫長時間的苦苦等待。

彰化和美:國土規劃紊亂-「客廳即工廠」的遺留夢靨?

jilu-2

彰化是台灣的糧倉,也是台灣農地污染面積最高的地方,尤其彰化和美更是排名第一,從1990年代開始,彰化和美總擺脫不了農地污染的惡名,當年政策踏錯了一步,土地卻難以回復。

1970年代,政府為了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喊出「客廳即工廠、屋頂即農場」的政策口號,雖然當時的產業大多是以手工性質為主的代工產品,但土地使用區位規劃不明的政策導向,卻也間接導致有污染疑慮的相關產業,在鄉村農舍崛起發展,欠缺污染防制設備的地下工廠日漸增多。

在彰化和美地區,除了紡織業,雨傘製造,還有其他金屬加工業,有些地下工廠比鄰於民眾房舍、糧倉農地與灌溉溝渠,多年來主管機關無能無力取締遏止、民眾環境意識不彰,早在1986年底完成的「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總報告」其實已經發出警訊,卻一直到2000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通過、2002年完成全國319公頃農地的污染調查及個案農地污染陳情查證之後,各地環保局依法公告各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大家才赫然驚覺我們原來已經享用了多年重金屬米飯。

遭受重金屬污染的農地,經過簡易的翻土整治工作之後,農民原以為農地可以就此回復生機,然而在2006年,卻又發現部分稻榖仍然含有超標重金屬鎘,顯示以翻土稀釋整治,使土壤重金屬含量低於法定標準的作法,並無法治本,在無奈之餘,更有許多農民因此不再耕作,填平農地蓋設廠房出租,於是更多鐵皮廠房錯落於田間,今年又再度發現4.5公頃農地鉻、銅等重金屬超標,彰化和美農地的污染夢靨從未遠離。

台南官田:重蹈歷史錯誤-台灣農業新希望的滅失?

jilu-1

水雉飛翔優遊於菱角水稻輪種的田間,農民辛勤揮汗,努力轉變過去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行農法,帶來台南官田有機稻米與菱角的新希望,然而多年前即已豎立於農業區內的鋼鐵大廠,卻計畫擴廠增設酸洗鍍鋅廠,在公民環境意識成長的今日,農民決定不再忍氣吞聲,誓言反對造成未來污染隱憂的擴廠計畫。

我們經常將台灣農地污染的罪,歸於灌排不分與土地利用劃分不清等歷史錯誤,但舊的錯誤卻仍然不斷地再以新的形式出現。繼續縱容工廠在農業區內繼續擴增發展,帶來的後果就有可能是再增加一片受污染的農地、再出現一粒損害我們健康的稻米,踏出錯誤的這一步,必將熄滅官田有機農業的新希望。

阿斌(李价斌)在七、八年前回鄉,傾心傾力嘗試使用有機農法耕種水稻與菱角,更不藏私地逐漸說服影響其他農民,好不容易近年開始有些成果展現,然而酸洗鍍鋅廠計畫場址就坐落於其農地旁,難掩憂心的阿斌道出許多農民的心聲:「我們要給我們下一代是什麼東西?到底是要給他很多的財產嗎?不如給他一個很完整完美的土地」。

紀錄觀點 392集【黑】片花

YouTube video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