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民眾吃好蛋,農委會公布友善雞蛋生產指南

近年人道飼養雞蛋逐漸興起,去年11月卻傳出統一元氣雞蛋、味全自然蛋,將蛋雞養在不見天日的格子籠裡,不自然也沒元氣,有欺騙消費者之嫌。農委會昨天公佈「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每隻雞至少要有750、800平方公分的空間,才算達到豐富化籠飼、平飼及放牧雞蛋低標。但指南仍在推廣階段,無法強制規定業者符合標準,只能作為標示或廣告不實的開罰參考。

友善飼養空間,最小要750平方公分

雞蛋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料理,但台灣的雞蛋95%來自籠飼,大部份的蛋雞被當成生產工具,只能在狹小的籠子中不停生蛋,活動空間不到一張A4紙,一輩子踏不到地面,被迫踩在自己的糞便和羽毛中。

長期關心動物福利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由於空間不足,雞隻容易感染疾病,雞農必須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雞蛋殘留藥物的風險提高,造成食安危機;歐盟1999年就通過「蛋雞廢籠指令」,經過12年緩衝,前年正式生效。

許多民眾為了動物福利,願意多花十幾元買人道雞蛋,但動社去年踢爆,統一和味全旗下的雞蛋品牌,號稱元氣、自然,還標榜五星級「水濂式環保密閉雞舍」,實際上卻是傳統籠飼,凸顯台灣雞蛋管理亂象。

農委會參考各國標準,昨天公佈農政單位第一個友善畜牧的指南,定義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的標準。

相對於傳統籠飼,豐富化籠飼的雞隻活動空間至少要有750公分(A4紙為623.7平方公分),每個籠子不得小於2000平方公分,而且要考量雞的天性,設置巢箱、磨爪、可誘發雞隻扒地及覓食等自然行為的設施如塑膠草墊。

平飼和放牧的室內空間則要大於800平方公分,平飼的雞隻可以在室內或戶外的床面或地板自由活動,放牧一定要在地面,室外的活動空間每平方公尺不得超過6隻,還要有遮蔽設施,避免雞隻受到天氣傷害。

2-6
格子籠蛋雞長期被迫站在鐵絲籠內,無法滿足其磨爪的需求,因此腳趾甲過長,且腳趾因為過度摩擦鐵絲而受傷,不僅造成痛苦,更增加病菌感染的風險。

動社:希望未來法制化,讓民眾知道好蛋在哪裡

朱增宏肯定農委會的政策,「這是一小步,卻是很重要的一步」,台灣的雞隻空間標準雖然比歐盟小,但已是考量本土條件、業者認為可以達成的目標,值得肯定,至少以後批評業者廣告不實,可以知道不實在哪裡,業者也能明白消費者和政府有在關注。

不過這個指南只是參考,並沒有強制要求業者標示飼養狀況,朱增宏說,歐盟2012年開始要求業者在雞蛋外包裝或蛋殻,明確標示飼養方式,希望台灣也能朝法制化前進,全面標示,未來只要宣稱放牧、平飼、友善飼養等,就要符合指南認證,讓民眾知道好蛋在哪裡。

農委會動物保護科科長林宗毅表示,目前台灣有95%的雞蛋仍採用傳統籠飼,無法一下子法制化,指南是希望各界的認知趨於一致,可作為衛生主管機關,標示或廣告不實的參考依據。

林宗毅透露,國內有十幾家人道雞蛋業者,指南推出後,業者可透過民間驗證機構驗證,農委會初期也會參與審核,但由於市場不夠大,目前不會核發認證標章,如果越來越多消費者想要買人道雞蛋,業者認證意願提高,未來就可考慮推出鼓勵標章。希望消費者多多選購友善飼養雞蛋,增進動物福利。

為了鼓勵消費者選購友善畜牧環境下的蛋品,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公布台灣生產動物福利雞蛋廠商的資訊,有興趣的消費者可點選「市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瞭解,網址是http://www.east.org.tw/FCKupload/File/2012-ISSUES/20120223-3.htm

feed-2-6001-571x600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