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紀錄,海生館酒鄉發現「酒桶冠耳螺」

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團隊去年在金門發現,疑似在台灣滅絕的魚類「攀鱸」,上個月又記錄到從未在台灣和中國沿海發現的「酒桶冠耳螺」,此螺外形像酒桶,和金門的釀酒習俗正好相互呼應,讓研究團隊和委托調查的金門國家公園非常興奮;研究主持人邱郁文說,這次在國家公園區內和區外都發現「酒桶冠耳螺」,希望金管處能妥善維護棲地,讓生物有乾淨的家園。

兩岸新紀錄,海生館酒鄉發現「酒桶冠耳螺」

台灣新紀錄種酒桶冠耳螺之生態照
台灣新紀錄種酒桶冠耳螺之生態照(圖片提供/海生館)

金門因為長期軍事封鎖,加上工業建設少,成為台灣少數沒被破壞的淨土,去年七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教授邱郁文團隊,調查金門沿海及河口水域的水生動物,為期兩年,去年就發現疑似在台灣絕種的魚類「攀鱸」,今年2月再傳捷報,在金門金沙溪、塘頭和金門國家公園境內的北山海堤沿岸,發現「酒桶冠耳螺」。

研究團隊表示,「酒桶冠耳螺」體型不大,殼長約一公分,螺塔低,成熟個體外唇會增厚,有殼齒。主要生活在河口或紅樹林之泥灘地或藻類上,分佈在澳洲、日本、菲律賓及印度西太平洋區域,不算非常稀有的物種,但台灣位置較北,從未在台灣和中國沿海發現過。

邱郁文說,「酒桶冠耳螺」生存條件比較嚴苛,鹽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但如果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族群量通常不會太少。這次是在金門河口泥地上的槽溝發現,而且「一看到就很多個」,初估每平方公尺應該有一隻,一開始本來無法辨識,只覺得和先前看到的螺類不太像,比對文獻資料,檢驗外殼及形態特徵後才確認,「紀錄到新種非常興奮。」

「酒桶冠耳螺」的殼形像酒桶,背上有一條一條橫向色帶,如同酒桶的鐵箍,因此才有這個可愛的名字,學名Cassidula (Cassidulta) doliolum,doliolum就是拉丁文「酒桶」的意思,以往金門常有釀酒習慣,恰好和新物種相互呼應。

台灣新紀錄種酒桶冠耳螺之標本照
台灣新紀錄種酒桶冠耳螺之標本照(圖片提供/海生館)

保育沒界線,學者籲國家公園維護棲地

金門長期受到軍事管制,除了碉堡外,人為設施少,而且有很長的自然海岸,分布泥地、砂礫、沙灘,吸引許多底棲生物, 但因為臨近中國,沿海埋藏地雷,因此生物雖豐富卻缺少調查,近幾年排雷後,環境大為改變,金管處才開始啓動研究,鎖定水生底棲、體積小的生物。

邱郁文的研究團隊接過不少調查計劃,踏遍台灣各大濕地,但金門讓他非常驚艷,光是螃蟹的種類就比預期的還要多,而且有些在台灣看不到。

他說,台灣本島海岸已經高度汙染,金門「酒桶冠耳螺」的棲地,上方正好有水庫,水質受到嚴格監控,才能看到牠們的蹤跡。當務之急是保育棲地,這次發現的範圍橫跨國家公園區內區外,「但生物沒有分區內區外」,希望國家公園能妥善維護。

金管處表示,由於對新物種還不熟悉,必須等學者專家搜集更多資料後,擬定完善的經營策略;今年6月預計先規劃潮間帶教育,讓民眾認識金門生態之美。

北山海堤沿岸之棲地環境
北山海堤沿岸之棲地環境(圖片提供/海生館)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