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學習─紅豆栽培與農機具改造

文/旗美社大  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歐靜美(旗美社大專員)

前言:旗美社大於3/~5/25期間,在美濃客家文物館舉辦【在農村學習—旗美社大的地方經營】特展,除了靜態展覽,每個假日都規畫了主題活動。3/30 下午的活動,邀請到黃森蘭、陳光輝、李樹志三位講師,就「紅豆的栽培與農機具改造」進行現場解說,以下是解說內容整理。

■紅豆的栽培─黃森蘭(旗美地區資深導覽解說員)

285
黃森蘭(圖左一)

我退休後回到美濃種田,一開始是慣行農法噴灑農葉,臉色越來越不好,之前的同事來找我玩,都替我擔心身體會越來越差。

一開始想要吃健康的蔬菜,報名有旗美社大有機蔬果班,與社大結緣。上了社大有機班後,開始自稱蕉園濕人,農田有三不一沒有政策:不灑化學肥料,不灑農業,不管理,沒有收成。

過年期間回苗栗老家幾天,第一天看到農夫在噴灑農藥,過了四天便採收。噴灑農業不僅會殘留在作物上,亦會傷害土地,我們沒有權力透支下一代的資源。

紅豆採收前為了方便機器作業,收割前通常會噴灑巴拉刈(除草劑),三、四天後採收。為了一時的方便或是節省成本,造成土地的傷害,這代價太高,賠上了生命的健康。

現今雖然消費者意識高漲,對食物安全的要求增高,然而在農藥堆工作對農民的身體也不好,影響最深的其實是農民本身,等一下大家可以來聞聞農藥的味道。(老爹把農藥拿到會場跟大家解說,經過會場的遊客遠遠聞到農藥的味道,紛紛離開會場..。)

■農機具改造─陳光輝老師(旗美社大農機具班講師):

122
陳光輝老師

農家常常遇到農機具損壞,如果知道一些基本概念,自己當下排除困難,就可以節省送修的時間。

農機具在農民來講是個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農機具要怎麼耕作,尤其是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流的時候?目前台灣農民分為三類,專業農民,休閒農民,業餘農民。業餘與休閒此類屬於小型農耕,這類型在台灣人數會越來越多。

我從屏科大退休,二十幾歲才接觸到農機,慢慢走上這條路。一開始是參加機械培訓班,全班三十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在學,二十九個在睡覺,學了五個月,老師把我繼續留在學校裡,因此走上這條路。

退休之前買了單槍及螢冪,希望可以到處教導農民關於維修,幫助需要的人。一開始曾文社大辦理訓練班的時候,邀請我去擔任助教,後來那個班就交給我。前兩年旗美社大到曾文社大參觀課程時發現有這堂課,並邀請我到旗美社大來開課,因此和這裡結緣。

台灣耕地面積狹小,人均耕地面積不大,農業勞動力又大量不足,因此設計小型播種機,以機械代替人力,減少農夫的工作。

播種機前導輪輪胎是從小朋友壞掉的腳踏車上拆下組裝而成,鐵犁的作用為開溝,中間橫槓回填,後輪整平泥土。中間的播種盤是由廠商提供,能依照豆子的大小變換調整,以適合不同農作物。

現場有位農民建議,把手可以做活動式的,根據試用者的身高調整為適合的高度。

248
播種機

■播種機介紹─李樹志(旗美社大「農機具維修」班學員):

202

近年來退休回到美濃,開始務農,家裡有種紅豆、辣椒等。由於品質不錯,銷路穩定,因此去年紅豆播種時,就在評估擴大面積的可能。然而,紅豆收成後的挑選,需要大量人力;為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我自己過去有一點機械知識的基礎,上了社大「農機具維修」的課程後,受到刺激和鼓勵,因此萌生自己改造農具的想法,就開始摸索研發選豆機、灑肥料農具等。

目前的選豆機雖已粗具形態,其實中間已經過幾個歷程,從傳統篩箕的人工篩法,到使用風扇吹雜質,後來想到風車搶穀的原理,一路到現在,結果還不是讓人很滿意,但過程中有很大的樂趣。選豆機從第一代演變成目前的第二代,之後會可能還會有朝向滾筒式的第三代。

這台選豆機結合了許多元素,有從廢棄冷氣機拆下來的風扇,風車上的斗盆等,還有從隔壁拆房子撿來的木料,幾乎都是利用各種現有不要的東西改裝組成,若不計工錢,所有的材料費加起來只有幾千元。設計的原理是先讓風扇把雜質或劣質品吹走,最後滑落在軌道上,掉落盆中。

軌道花了我最多的功夫,要先把鐵絲拉直,並調整至到最適合的寬度,一條一條的編製而成,相當費時。選豆機兩個小時的工作量,若完全用手工挑揀,可能要好幾天,農村由於青壯勞動力大量外流,以往這種挑選紅豆的工作都是由老人家負責,很傷眼力。雖然機具的設計製造花費了我很大的功夫,但解決了我的大問題。

227
紅豆選豆機

 ■現場討論

【劉慶進】:目前農田一分地約可產出300斤紅豆,市面上一斤販售43塊,如果是未灑落葉劑的可賣到一斤100~120元,小農不是沒有賺錢,而是要用我們的智慧,利用農機具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社大未來的課程,可以朝此方向發展。

【啓尚哥】:現在的農機大多由外國進口,不適合台灣的小農,未來希望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需要研發組裝,有經驗的人幫助我們改裝,發展自己需要的農機,這個方向的發展非常值得,一定有他的市場。

陳光輝老師最後自我解嘲地表示,勤勞的人會努力工作,懶惰的人才會想到發明,想辦法減少人力。很多東西都可以變化,不管是播種機,選豆機,不僅針對單一作物,也可擴大處理其他作物。

我們期待將來有更多適合台灣小農的本土農機被開發出來。

218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