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採購在地農作兼農民直賣所

東華大學去年開辦全台第一間師生自營的綠色實驗餐廳,食材全部取自花蓮有機小農,師生認養120棵梨樹、7分多稻田,學生還跟著農民一起到田裡除草抓蟲,昨天餐廳推出有機水梨、有機米禮盒、大和炒黑糖、綠色廚房米披薩、低碳健康便當等五項綠色產品,希望消費者吃米護青蛙、買糖助社區,一起聽聽食物背後動人的故事。

學校契作稻田,用吃護環境

DSC_4860
東華綠色廚房購買小農產品製作食物(圖片提供/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綠色實驗餐廳的任務,除了提供師生健康、友善餐點,也肩負農民的「直販所」,販售最新鮮的當季蔬果、不含添加物的豆漿豆腐,最近更進一步協助農民包裝行銷,推出五項綠色產品,其中米披薩由綠色廚房課程學生親自DIY,配合季節使用有機青椒、馬鈴薯、茄子等,添加20%有機胚芽米,米的主人當然就是康天德。

綠色餐廳每年以高於市場的行情和康天德契作7分多稻田,還沒種就先給他3分之1價格當保險,東華1.5萬師生,每人只要吃1.5碗飯,就能吃完康阿伯一期的收成,讓無數隻青蛙安心生活,不過餐廳用量沒這麼大,因此想到推出米禮盒,邀請消費者一起支持,每批米都是下訂後才送到碾米廠,保留新鮮原味。

宋秉明讓農民賣漂亮、合消費者規格的A級品,餐廳則採用市場不愛的B級品,因此被開玩笑封為「B咖教授」。他欣然接受這個封號,並表示,綠色實驗餐廳與其說是餐廳,不如說是「農食教育平台」,連結消費者和22個生產者,但經營一年多,發現消費者對農食認識的進度有點緩慢,因此才推出產品,創造更多空間和機會,讓消費者在購買同時,了解每項產品背後的故事和意涵。

DSC_7988
東華學生參與稻米耕作(圖片提供/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學生認養水梨,嫁接套袋自己來

DSC_3510
辛苦的梨農(圖片提供/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這五項產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花蓮吉安種了17年水梨的蔡惠芬,因為一次農藥中毒改用有機農法,去年卻因為家庭因素不得不放棄,宋秉明和學生去年10月開始,認養園中120棵果樹,由蔡惠芬傳授技術,自然資源與環境系碩一研究生陳志銘擔任主要管理人,帶著花蓮高農、綠色廚房修課學生,一起嫁接、套袋。

很多學生第一次接觸農田,每跨出一步就被園中豐富的蟲和蜘蛛嚇到崩潰,但也有人套袋套上癮,直說在大自然工作讓人忘掉壓力和煩惱。蔡惠芬說,這些學生都很認真,幸虧有他們,果園才能繼續運作下去。

陳志銘說, 能夠看見一個生命從無到有漸漸成長,心中充滿難以形容的喜悅,雖然有機水梨產量比慣行農法少一半,但生態更豐富;6月5日陸續採收後,會由學生設計包裝,在學校和網路銷售,也希望打進有機通路。

IMG_2660
東華鼓勵學生參與農事(圖片提供/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大和炒黑糖,讓社區再次回甘

另一項看似簡樸的產品「大和炒黑糖」,見證了花蓮糖業的興衰。位在花蓮光復鄉的大豐大富村,日治時期稱為大和,繁榮的製糖產業,帶來數以千計的蔗工,一條街道上就有3間茶室、1間戲院,大富國小全盛時期有600位學童;不過近20年來製糖業沒落,人口逐漸外移,村裡小朋友只剩22位,學校面臨被裁撤的命運。

2012年秋天東華大學進駐,輔導農民轉種有機甘蔗,推廣生態旅遊,找來老師傅教他們炒黑糖,不加任何添加物,保留黑糖新鮮原味,近幾年漸漸打出知名度。宋秉明說,這些老農個個都是種甘蔗高手,藉由社區產業重建,希望能帶動年輕人回流,讓社區回甘,「消費者吃糖就是幫助社區。」

上述四種產品都能透過網路或傳真訂購,不過低碳健康便當目前只限定東華校園,所得除了支持農民繼續生產友善農作物,也提供給綠色餐廳作為營運經費。宋秉明不諱言,綠色實驗餐廳在學校推廣仍有難度,目前完全自負盈虧,學校不插手補助,不曉得可以走多久,因此需要另闢財源,有足夠的經費,才能支持核心理念。

DSC_5970
【綠色廚房】舉辦綠色產品媒體發表會(圖片提供/東華綠色實驗餐廳)

備註:
1產品簡介請看這裡
2.訂購單請在這裡下載
3.便當限定東華校園,共分成:
a.四道菜+一塊比較大塊的肉-120元
b.三道菜-分全素或清葷(一道菜有一點點的肉)
教職員價80元 學生價59元

詳細內容請洽綠色實驗餐廳網站http://ndhuecokitchen.blogspot.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cokitchenndhu?fref=ts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