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杉林客人種月桃來綁粽

A氣急敗壞的囔囔:「B有夠夭壽的,摘了我家的粽葉」。村裡的婆媽七嘴八舌問起B此事,B卻義正嚴詞的答「山上看到有,就割啦,誰知道那是誰的」。A更妙,摸了摸鼻子,跑去割了C家的粽葉。

杉林客人所稱的粽葉即月桃葉是也。

IMG_0472

每到了近端午,傳統家戶就會開始找粽葉、(偷)割粽葉、煮粽葉、泡粽葉、曬粽葉……再浸粽葉、包粽子。月桃葉就是拿來包粽子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直到出了社會,才驚覺,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

勤妹去年讓好友用大灶幫它煮粽葉,覺得不好,今年用廚房的菜鍋自己煮,雖然工具變了,工序也簡化了,但機不可失阿,只見人人分享怎麼包粽子,可沒人分享怎麼煮粽葉。趕緊至樓上拿相機拍了起來,然後免不了又被一陣斥責。

 

煮粽葉。就是這麼簡單

IMG_0476

褐變。廚房飄出一陣陣月桃香

IMG_0479

冷卻。浸泡

IMG_0496

綑綁。日曬備用/陰天。冷藏儲存

陰雨綿延,無法曝曬。所以勤妹就將煮好的月桃葉,放入冰箱冷藏。如果有一片片日曬得宜的話,綑綁後,置於陰涼通風處可存放很久。每每風吹過來,就會飄來陣陣月桃葉子香。

綁粽子的前一晚。泡水軟化乾粽葉

IMG_0555

這是去年曬的

IMG_0557

這是因為沒有太陽無法曬,放在冰箱的。

 

更多煮月桃葉片段

 

有點抱怨性質的後記

前陣子從友人那聽到新住民的其中一位領導,罵以前區公所當官的沒有好好建設杉林什麼,甲仙有芋頭、旗山有香蕉、美濃有蕃茄紙傘、六龜有芒果……杉林卻一點特色都沒有,說如果飛行傘好,還要有熱氣球什麼的。前面我沒意見,但聽了後者直覺荒謬!杉林就是一個純樸的農村,它有獨特的閒散氣質,適合移居養老,就是不適合變型金剛。就算要有熱氣球或其他商業化的建設,也該是居民自發性慢慢籌畫而來,而不是靠一筆龐大的預算用破壞性建設帶出觀光。那根本不是杉林,更正確的說杉林人也無力去參與其中,因此實際上不論是舊居民或新移居,都不會因當官的建設而產生多大的受益,除了當權者。

我們杉林每一個類勤妹的客家粽、我們的土南瓜、紅孩兒木瓜、絲瓜等等瓜果農產,都代表著杉林不可抹滅的在地價值,只是先人選擇了不去放大杉林的生活文化、又或者說不去過度商業化我成長的地方。小家庭規模的杉農們只想著順利將農產品交給農會或行口,種田養活一家子,然後好好的過生活。他們沒有多大的野心要發展觀光什麼的,他們也很想保護好自己的家園,只是因為青年外移、人口老化嚴重,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自己卻也到了無力再維繫傳統或美化家園的年紀了,所以在外人眼中更顯得落魄凋零。

但不為人在意的事情,還是每天每夜的在我庄上演,我們杉林人只要季節一到,砍破朴子、煮破朴子;曬高麗菜、醬高麗菜;煮粽葉、包粽子……樣樣都也自己來。杉林人把農產運銷到外地,卻不怎麼願意將把自己的拿手菜賣到外面去,所以杉林的月桃粽,先跟農家人打好關係後,在問問看有沒有共食的機會吧。

總的說,杉林的月桃粽,保留著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好滋味!畢竟這是我最純粹的兒時記憶。與其說半入在行銷高雄杉林,倒不如說為農在試著記憶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