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抽檢,花生糖黃麴毒素超標6倍

食藥署今天公布4月份「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56件產品中有2件不合格,宜蘭源豐行「紅麴米」,橘黴素超標1倍,高雄內門「李家花生糖」總黃麴毒素高達94.7ppb,超出標準值15ppb五倍之多,同批產品已經全部售出,不過食藥署北區管副主任徐錦豐表示,業者改善流程,本月15日再次檢驗,產品已經全數合格。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和各縣市衛生局執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4月總共抽驗花生製品11件,檢驗黃麴毒素;米麥類7件,檢驗黃麴毒素和赭麴毒素A;咖啡10件,檢驗赭麴毒素A;原料用紅麴米、紅麴膠囊錠劑及紅麴製成的食品28件,檢驗橘黴素,合格率96.4%。

其中一件不合格產品來自高雄市內門區「李家花生糖」,超出衛福部規定的標準值五倍。徐錦豐表示,李家花生糖是家庭式工廠,高雄市衛生局通知業者時,業者表示已經全數賣完,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業者必須限期改善,衛生局請業者改正儲存環境、製程、原料品質管制後,本月15日抽取檢體復檢,產品已經全數合格。

另一件產品是宜蘭源豐行「紅麴米」,橘黴素為13.2ppm,超過標準值5ppm兩倍,宜蘭縣政府已經回收2斤同批紅麴米,但供貨商來自台北市東泉公司,台北市政府正在調查供貨來源。

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表示,黃麴毒素已經被國際證實會致癌,誘導、促進腫瘤,B 型肝炎、肝癌病人要特別小心;由於黃麴毒素在人體有累積性,但除非一次吃進太多,否則民眾不會有明顯症狀,可能只是肝指數偏高,因此政府的源頭把關非常重要。

姜至剛說,黃麴毒素由黃麴菌分泌而來,台灣潮濕溫暖,很難避免,建議民眾挑選花生、玉米等容易有黃麴毒素的穀類製品時,把握「粒粒皆清楚」的原則,購買可以看得清產品的包裝,若發霉、發黑就不要食用,儲藏時放在乾燥、低溫處,儘速食用。

2-1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