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猴網收效 水蜜桃農友順利收成

穿梭在漸漸轉紅的水蜜桃園裡,周美華謹慎地提醒採果遊客閃過樹枝,水蜜桃太脆弱,一個搖晃1百元可能就飛了,但比起人為破壞,不講理的猴子更讓人頭疼,每年收成有一半進到牠們肚子裡,不過今年她的眉宇稍微舒緩了一些,秘密武器就是果園中一件件白色禮服—台東改良場研發出來防猴網,「今年用防猴網罩住的水蜜桃,一顆都沒被吃喔!」

為果樹穿衣服,收益多萬元

10401929_867875573240022_8985043801398354968_n
農民用鞭炮嚇台灣獼猴,但聰明的獼猴很快就適應了(圖/彭昱融攝)

周美華6年前回到花蓮家鄉,承接公公位在洛韶的水蜜桃園,近年接受慈心基金會輔導,用友善環境的農法種水蜜桃,香甜多汁,連台灣獼猴都來分一杯羹,鞭炮也嚇不走,「獼猴一大清早就出現,我每天都很煩惱,4、5點就起床,每天睡不到5小時。」獼猴肆虐後常留下滿地果核氣死農民,走在僅容一車的陡峭碎石路上,周美華語帶無奈地說,水蜜桃還沒成熟時猴子就從山上下來吃,趕走了又再回來。

洛韶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海拔約1千1百公尺,包括周美華在內,近2年有3戶農民轉作無農藥化肥的水蜜桃,面積近4公頃,但台灣獼猴始終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去年台東農改場研發出最新一代「防猴網」,慈心基金會和周美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訂作了20個,沒想到效果出奇好,有罩網的通通沒被入侵。

防猴網的原理就像水果套袋,只是套的是一整棵樹,材質採24目白色塑膠紗網,稜邊有拉鍊,底部穿尼龍繩,方便束口固定,造價約1千6百元。從山上向下望,白色網子錯落在果園中,遠遠看就像一個超大型水果套袋,穿梭其中,在山嵐薄霧籠罩下,仿佛置身武俠小說仙境。

研發出防猴網的台東區農改場研究員陳奕君表示,台灣獼猴很聰明但也很膽小,看到果園裡出現巨大又陌生的東西,2、3個月都不敢靠近,農民只要在獼猴常進入的路徑圍「防護牆」就有效,但只要在猴子襲擊季節放就好,否則會讓牠們養成習慣;網子透光率達到85%,根據試驗結果,對光合作用影響不大,雖然一個防猴網要價約1千6百元,但有套網的茂谷柑產量約多出150~200斤,以市價一斤50元計算,至少就賺了1萬元,目前農民反應都不錯。

10453327_867871433240436_338717932587800850_n
在山嵐薄霧籠罩下,穿梭在防猴網間,仿佛置身武俠小說仙境。(圖/彭昱融攝)

套網不忘留水蜜桃給猴子吃

10420111_867877413239838_3235485329225982228_n
無農藥、化肥栽培的果園裡,鳥兒也來築巢(圖/彭昱融攝)

台東區農改場將防猴網訊息全數刊登上網,農民可以找民間資材行,為果樹量身定做,但陳奕君建議,還是要保留幾棵樹給猴子吃,雖然網子不易被扯破,但猴子若太飢餓會做出什麼事也不知道。

美華更慷慨,直接留了兩區靠近山坡地的水蜜桃給猴子吃,一半是因採友善環境農法,一半也是迫於無奈,自丈夫去世後,她便一個人照顧200多棵水蜜桃樹,「動物會輪班,獼猴早上吃,山豬、山羌、果子狸接晚班,只能拜託他們留一點給我吃。」

在開闊的山區種田,周美華學到了和大自然和平共處,返鄉後便開始減少農藥化肥,近兩年則完全不用,只在雜草太高時才除草,她觀察,噴除草劑雖然效果快速,但下一次雜草長出來卻更難除,持續4年草生栽培,雜草竟也越長越整齊,甚至有人以為她種了草皮。

由於國家公園限制多,和居民長期對立,周美華一開始聽到國家公園找人來輔導,心想「是不是又要找麻煩」,但慈心和太管處努力來敲門,而且噴農藥第一個受害的就是農民,還會讓植物慢性死亡,才興起轉型念頭,目前位在洛韶和新白楊的1.4公頃果園,全不用農藥化肥,獲得「黃嘴角鴞」綠色保育標章。

雖然產量是以前的3分之1,但慈心全數認購,再也不用開車下山到天祥擺攤,還有瓢蟲、松鼠、眼鏡蛇作伴,她也化身動物觀察家,分享各種動物的吃相:「松鼠很秀氣,會一顆顆吃得乾乾淨淨,獼猴清晨4、5點就開動⋯⋯。」

10478121_867876613239918_2323936127213572267_n10421170_867879943239585_5596742443864516404_n

周美華6年前返鄉種水蜜桃(圖/彭昱融攝)

國家公園猴害誰管?林務局、營建署鬧雙包

10440861_867878779906368_1857060526208437076_n
躲過蟲害獼猴的甜美水蜜桃是農民一年的希望(圖/彭昱融攝)

近年太魯閣國家公園積極輔導境內農業轉作有機,但防猴網並非人人負擔得起,資材補助經費從哪裡來?由誰負責防治?

政府法規卻鬧雙包,林務局主管的《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即使是保育類動物,只要危害農作物,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人道方式獵捕或宰殺,但營建署主管的《國家公園法》卻規定,不得在境內獵捕動物,兩者都屬特別法,卻遲遲沒訂出優先順位。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各地都傳出台灣獼猴危害農作物,林務局之前曾透過地方政府發放防猴資材補助,曾行文到營建署,希望國家公園管理組盡速釐清適用法條,但仍未獲回應,若營建署認為適用《國家公園法》,就應負起防治猴害的責任;若最後決定是《野保法》,林務局也會派員協助,但營建署必須給個明確答覆。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培東說,目前確有和《野保法》的競合問題,早期國家公園以保育為主軸,沒考慮山區住民需求,最近正好因猴害重新檢討法規,但還在討論中,可能下週有結論,目前無法給予具體回應,只能先請農民盡量用驅離方式。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