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安身立命 喵喵米慢活深耕

颱風來臨前的週日下午,章思偉在稻埕翻著一早才剛收割的稻米,穀耙和著汗水,勾出一條又一條金黃棱線,三貓一狗懶洋洋穿梭在人們的手掌間,突然朋友一陣驚呼:「啊貓貓,那個不是貓砂,不要過去啊!」已經呈「預備姿勢」的小橘貓硬生生從稻穀堆中被趕起,「哈,差一點就真的變成『喵喵米』了!」

你沒聽錯,他們的米真的叫「喵喵米」。

在農村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10478213_886859838008262_794296545638430139_n
台灣農村陣線成員章思偉(攝影/林慧貞)

台灣農村陣線成員章思偉,今年初在當地朋友吳信緯介紹下,第一次嘗試在宜蘭三星鄉種3.4分稻田,180公分身高加上黝黑皮膚,朋友聽到他取這個名字,第一個反應是反差真大,但他不以為意,笑著承認,取「喵喵米」的確是因為喜歡貓咪,不過單從字形來看,喵的旁邊是口,田上面有草,象徵我們吃的農作物從田裡來,反映出人對土地的依賴。

年近30的章思偉雖從小在板橋長大,但對農業並不陌生,3年前就和農陣夥伴一起在宜蘭深溝村種「小田田」, 更早之前,社工系出身的他曾到台中「原住民深耕瑪德汶協會」實習,看到族人努力擺脫傳統產銷制度,透過部落共同廚房直銷甜柿,目前他也同時兼任部落廚房工作人員,推廣菜箱直銷。

實際下田當農夫的心情醖釀已久,因為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先前曾擔任1年多社工,也曾在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工作,但一直無法適應,壓力很大,身體變得不好,」有一次,看到朋友在臉書寫如何和社會格格不入,他看了心有戚戚焉,「有些人就是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節奏。」

然而,把根扎進土裡,不如想像中容易,先前在宜蘭小田田種稻,他總覺得哪裡不自在,社會似乎賦予農村青年復興農業的責任,他們必須扮演好農村青年楷模。

但種田不就是種田,為什麼搞得壓力這麼大?他不斷省思,「後來我覺得,到農村種田,只是想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希望讓大家更輕鬆一點看待農業。」至於什麼叫做安身立命,「我想就是可以讓自己過得舒服的地方。」那個地方有自由奔跑的貓狗,有不會被高樓大廈擋住的彩虹,有一群可以坐在稻埕前聊天的朋友。

他的師傅、種有機稻4年的何素華,用「慢」字形容他,並非拖拖拉拉的慢,而是心境上的慢,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慢慢用心感受這片土地,農業不怕慢,怕的是不用心。

踏入農村,修補街頭和庄頭斷裂的連結

10526009_886866851340894_6117702848318076905_n
豪華農舍早已滲進三星人的生活(攝影/林慧貞)

另一方面,街頭抗爭和農村生活的斷裂,也讓他隱隱感到不安。他曾跟著農陣一起去印尼參與反WTO和自由貿易的活動,因抗議苗栗大埔案翻進內政部、睡在凱達格蘭大道,但喊得聲嘶力竭的論述標語,農民聽不懂,他們在意的是什麼時候出日頭要曬辣椒、颱風快來了趕緊收割,街頭語言和農村生活斷裂。

「如果不知道大家平常的生活,對他們談社運論述有點遙遠。」接觸越多農民後,章思偉發現,能在農村存活下來的人都有一定本事,在還沒實際認識前,很難論斷他們。

相較宜蘭市深溝村以賴青松為首,吸引外地年輕新農,行健有機村從一開始便以當地居民為核心,章思偉是那邊唯一一個外地來的青農,某次他曾應邀向在地農民分享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有農民直說「跟我沒關係」,也有人認為怎麼抗議都沒辦法阻止,還有農民直接要大家對政府死心,自己找出路比較快,讓他深刻體會農村和論述的差距,希望在安身立命之外,可以為當地帶來一些改變。

吳信緯以農舍為例,許多建商打著有機村名號,宣傳農舍、仲介農地,有些豪華農舍被戲稱「三星二億」,除了有人想買,也代表有農民想賣,如果不是在當地生活的人,很難改變地方生態。

補秧比不上福壽螺吃飯速度,自嘲麥田圈

224610_886861488008097_2441553776654148781_n
收穀時需要三人幫忙,兩個拉繩,一個撐住大耙,將稻穀收成小山(攝影/林慧貞)

深入農村的第一步,首先得體會福壽螺大軍壓陣時,農民欲哭無淚的心情。章思偉和吳信緯、師傅何素華共同經營3.4分地,剛開始水位太高,福壽螺大舉入侵,補秧的速度趕不上吃的速度,稻田東陷一塊、西陷一塊,他自嘲好像奇妙麥田圈,有感而發地在粉絲頁寫下:「我忽然間覺得這就是上了一課的教訓,也學到了做農,有些東西就是只能有一段時間補救,過了就沒機會了。 」

雖然被福壽螺肆虐,但菜鳥農夫新手運不錯,3.4分地濕穀收了2200公斤,不比友善耕作的前輩差,但他卻為自己打了不及格的分數,因為掛念318佔領立法院,沒有好好陪伴秧苗成長,主要由何素華負責,明年打算當個專職農民,擴大到1甲地,冬天學習種蔬菜。

昨天喵喵米舉辦收割、曬穀活動,金黃色的台農秈22號在太陽照耀下更加閃閃發光,5、6個朋友七手八腳,拿著穀耙,每15分鐘幫稻穀翻一次身,雖然歪歪曲曲,倒也成功曬了一下午,最後還玩起猜稻米濕度遊戲。

章思偉的學妹黃珮綺第一次割稻、曬穀,玩得十分盡興,她有感而發地說,在農村生活很自在,最近看到同學陸續投入工作,卻忘掉怎麼生活,「很多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到頭來卻忘了生活。」不過農村實際勞動一定比短暫的體驗辛苦很多,消費者應該多接觸土地,真的看到作物的故事。

10424330_886864528007793_7831902298476829605_n
喵喵米邀請朋友用傳統日曬體會土地的氣息(攝影/林慧貞)

在鎂光燈看不到的地方守住土地

農陣成員吳佳玲2年前和農陣成員一起到宜蘭種小田田,這兩年決心當全職農夫,318時看到熟悉的夥伴都在街頭,一度焦慮要不要放下農事,但最後仍堅定地、在鎂光燈看不到的田裡除野草,她說:「我的甲子園在田裡。」

昨天何素華坐在稻埕閒聊時,感概地指向遠方模糊的山,「以前還能看到整個龜山島,現在只剩下龜背了,」自從行健有機村打出名號後,這裡年年冒出新農舍,每坪農地價格硬生生多了一個位數,至少萬元起跳,「很多外地人來這裡都是買地蓋房子,像他這樣來種田的,很少,我沒希望他一定要種到怎樣,能來種就很好了。」

10520091_886860194674893_5770303157412282434_n
喵喵米邀請朋友用傳統日曬、人工割稻,體會土地的氣息(攝影/林慧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