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如:拍片和務農就是我的生活

陳韻如拍的紀錄片【古早田物語】上個月底在雲林水林鄉公所播映,最近又忙著自家農活,收割、碾米、包裝、到農夫市集賣米。她的生活常是這般在紀錄片導演與有機農夫間轉換。

她回家鄉雲林水林生活十多年,家中春聯寫著「身土不二」、桌上擺稻穗,臉書自介是「台灣農村陣線的民間友人」。

拍片 慢慢對農村有感覺

10526142_918656534816784_5943493759962098010_n
工作中的陳韻如 提供/陳韻如

雖然在農村長大,但是陳韻如與農村的距離反而是透過拍紀錄片而一步步拉近。她一路讀台大哲學系、政大哲學研究所,同時參加電影社,參與電影實務工作,甚至到台南藝術大學讀音像紀錄研究所,拿了第二個碩士學位。

好長一段時間,接案拍片,成了陳韻如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拍片者的人格很分裂,我要去拍人家的生活,但我卻沒有自己的生活,長期在通車、熬夜剪片中度過。」

在一次接案拍片的過程中,她到嘉義新港拍五十個農夫的故事,這些農夫的心聲,讓她開始對農村有些感覺,像是「 一顆鳳梨才十六塊,卻要花一年半的時間種成。」、「鐵牛一隻新的要兩、三百萬,貸款要還七年,還完那隻鐵牛也差不多了。」

在嘉義新港的拍攝期間,其中一位農夫讓陳韻如印象最深刻。那位農夫一九九六年就投入有機農業,但是當時有機的栽培技術、銷售通路的相關訊息較少,農夫花很多錢學做微生物菌,效果始終有限,好不容易種出一點成果,但是種出來的小黃瓜小小、彎彎的,又賣不出去。

「那個農夫一度想自殺,那已經不是名詞,都快變動詞了。」陳韻如說,二○○六年在台中成立的合樸有機農夫市集,讓那位努力十年的有機農夫,終於有了面對消費者的機會,收入才逐漸穩定下來。

拍完【田】 決定種田

10492309_918644308151340_8384904833440915513_n
陳韻如在輾米、包裝。 拍攝/楊鎮宇

陳韻如認為,「每個人能了解的東西有限,紀錄片的好處是拿機器當工具,接觸人群,他可以告訴你很多你不知道但是想知道的事。」

因此,當陳韻如家鄉附近的溝皂里發生皮革工廠污染事件,當地自救會對外發出訊息時,她便跑去拍了。她拍農地被污染,農友求告無門的苦楚,也拍自救會因內外壓力進逼而瓦解的過程,更拍農民的日常生活。

區區一千多戶的溝皂里,有七家皮革工廠,而且還位於特定農業區內。農地受到嚴重污染的農民在與公部門、業者協商時哀嘆道:「 我的梨子都是吃皮革廠的水長大。」官方代表屢次強調不一定要剷除作物,說梨子送驗後就可以賣了。農民憤怒質疑:「驗?我們的田被污染耶,我全部運來賣給你好了,不然我要賣給誰?」

在陳韻如的作品【田:消失中的耕地】中,有不少這類的高張力畫面。她在片中也呈現出農民的矛盾:「【田】記錄的是農村受到工業污染,但當時農民仍以慣行農法為主,一邊調農藥一邊跟我聊天,不然就是在討論如何噴農藥不會傷到自己。」

【田】這部紀錄片完成後,獲得二○一○年南瀛影展紀錄片類首獎。但陳韻如卻暫時放下攝影機,開始種起有機的水稻。她也憑藉著與溝皂里民長期的互動,鼓勵有興趣的農友一起轉做友善環境的農耕法。

10565127_918653408150430_8979254404858316383_n
【田:消失中的耕地】,拍自救會的抗爭過程,也拍農民的日常生活。 提供/陳韻如

【古早田物語】 記錄農村內的故事

10561566_918637368152034_5757727509139290746_n
陳韻如跟古早田團隊成員討論事情 拍攝/楊鎮宇

透過浩然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的協助,陳韻如與溝皂一群農民組成了「古早田小農之家」,運作四年至今,已經有八位溝皂在地農夫加入。

溝皂如同台灣許多小鄉鎮,保有農村社會那種綿密的人際網絡,在農村裡,抗爭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機理念必須納入生計問題。

陳韻如今年完成的【古早田物語】,記錄溝皂一群轉型種無毒花生、稻米的農夫的故事,這群農夫大多在前一部紀錄片【田】裡頭出現過。好比說,種無毒花生、稻米的古早田團隊成員大肚(蔡大復),當年就是溝皂自救會的會長。

當初【田】記錄自救會沒法迫使皮革工廠遷廠,其中一位關鍵人物就是自救會會長大肚,他最後決定不出面抗議,使得整場運動以失敗作結。

現在當陳韻如與大肚聊到當初自救會的抗爭行動,大肚總自嘲說他是「自救會的大反派」。事過境遷,大肚重新談一遍他參與自救會的始末,又不全然是「反派角色」了。

大肚在當自救會會長時,他當時十七歲的女兒得了血癌,在醫院經過密集化療後,病情稍稍穩定,醫生說可以回家修養。

大肚先是高興,接著卻開始煩惱:「人家都市人離開醫院,可以回到乾乾淨淨的家裡靜養,但是為什麼我們溝皂人出院了,卻要回到受污染的家鄉,連一片靜養的空間都不可得?」

心疼女兒受的苦,成了大肚參與抗爭的最大動力。但是最後為何不去雲林縣府前抗議,要求皮革工廠遷廠呢?大肚說,當時他的太太出門被汽車擦撞,不少鄉親也對他說:「庄裡不少人在皮革工廠上班,你們這樣鬧,把這些人的飯碗撞破,這樣好嗎?」

大肚說,總之他最後選擇不去抗爭。皮革工廠雖然沒有遷廠,至少是停工了,只要工廠一旦復工,自救會就會繼續運作。

跟農村的關係 不再斷裂

對於大肚的說法,陳韻如仍然不認同,認為當時還是應堅持去縣府抗議,要求皮革工廠遷廠才對。不過對大肚來說,皮革工廠污染、女兒生病等等過程,也讓他有了轉變,願意加入種植無毒花生的行列。

陳韻如的作品,不論是談抗爭的【田】或小農復耕的【古早田物語】,被拍攝者的盼望與困頓總是一併呈現,因為她認為「以影像來感動觀眾,不是我的初衷,如何透過影像促使觀眾與被拍攝者相互理解,才是影片放映要去努力的地方。」

透過拍紀錄片、種田,陳韻如不但靠近了家鄉,也與農村有了具體、真切的情感流動,「我覺得每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之後都要回來看自己,我看我自己的時候,我雖然回來家鄉,或者說我在農村長大,可是我其實跟農村是斷裂的,我覺得這層斷裂必須自己去把它補起來。」

10403209_918655844816853_3600545627360572395_n
陳韻如與她的田 提供/洪琳茹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