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打造萬華的小清溪川 讓窟仔頭水道重現天日

許多人知道韓國首爾清溪川原來被當成排水溝與覆蓋高架道路,經過整治後變成首爾新的都市遊憩景點。台北市萬華區也有一處發展潛力可媲美首爾清溪川的「窟仔頭水道」,雖然規模遠遠不如清溪川,但生態與人文價值潛力卻更勝一籌。目前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與民代正攜手合作整治,希望打造窟仔頭水道為親水空間,萬華區的「小清溪川」。

萬華區的窟仔頭,是一處地下伏流冒出的活泉,形成小池塘與水圳流入新店溪。早期她不但提供社區居民大部份的民生與灌溉用水,也是凝聚地方記憶的重要場所。然而,近幾十年來,窟仔頭水道大部分被加蓋,僅剩一段數十公尺的水道露出,附近的建築物又將廢水排入,引發蚊蟲孳生的問題,加以有居民擔心安全問題,陳情要求將剩餘的水道加蓋。

萬華窟仔頭,台北水道歷史的縮影

窟仔頭是地下伏流冒出所形成的活泉,早期是社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現已僅剩此段露出,其餘都已加蓋成為暗渠。照片劉彥甫攝
窟仔頭是地下伏流冒出所形成的活泉,早期是社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現已僅剩此段露出,其餘都已加蓋成為暗渠。照片劉彥甫攝

一百多年以前,台北還是個水道縱橫的都市,水圳與溪流交織成複雜的網絡,成為大台北地區農業與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然而隨著都市化發展,大部分的水道都被水泥加蓋,在其上建設房子、設施,水圳景觀幾乎消失在台北人的記憶中。

窟仔頭水道也不例外。在萬華區寶興街上某處修車場與停車場之間,夾著一條不起眼的小水溝,整體環境看來雜亂,不僅蚊蟲孳生,也缺乏護欄的保護及醒目的標示,導致常有兒童跌落的事情發生,也危害到社區的環境衛生。

但若仔細了解當地歷史,才知道在台北市舊行政區中,這個地方被劃為雙園區,舊名叫「加蚋仔」,是平埔族原住民語「沼澤」的意思,自西元1700年就有開墾紀錄,後來才由沼澤區漸漸開墾為農耕地,在一百年前是台北市的蔬菜農業帶。

窟仔頭則是地下伏流冒出所形成的活泉,在寶興街左側一棵老茄苳樹下則是窟仔頭的源頭。早期以這棵茄苳樹為中心,周圍是一個很大的池塘,一路流到新店溪,所以才叫做「窟仔頭」(窟仔為閩南話池塘之意)。

「以前這房子下面都是水道,居民都來這邊洗菜啊、用水啊,現在上面都蓋房子,只剩下一小段露出來了。」銘德里里長楊年發指著街道旁的房子如此說道。

如同都市中其他水道的命運,窟仔頭除了寶興街旁路出的這一小段以外,其餘都已加蓋,原本的池塘更是不見蹤影,而今年里民們又因蚊蟲孳生、經常發生跌落事件,向里長與萬華區台北市議員郭昭巖陳情能否將此段加蓋,解決社區的環境隱憂。

水道綠美化,都市規劃的新可能

右側以前都是窟仔頭通過的地方,現在上面都蓋起了房子。照片/鄭群騰攝影
右側以前都是窟仔頭通過的地方,現在上面都蓋起了房子。照片/鄭群騰攝影

「這段水道蘊含著百年的地方記憶,如果連這段都蓋掉的話,就甚麼都沒有了,」家族在加蚋仔地區住了300多年,現為地方文史工作者的高傳棋向郭昭巖建議時說道。他指出,若只是單純加蓋,不但無法根絕蚊蟲孳長的問題,卻會徒然掩蓋掉加蚋仔地區百年來的記憶。

解決蚊蟲孳生與防止跌落的安全需由,與保留文史記憶同等重要,郭昭巖向台北市政府爭取在兼顧環境衛生與文史景觀的情況下,要求進行窟仔頭的綠美化。目前這項綠美化的設計已經由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招標,由大丰國際視覺傳達公司負責,現已完成初稿。

除此之外,今年五月,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老師帶領一批學生親自下去窟仔頭清理垃圾,以民間力量揭開窟仔頭更新的序幕;接下來台北市環保局清理河道底部的管線、汙泥,並由設計公司與當地里長楊年發、市議員郭昭巖與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老師溝通討論,待相關用地的地上物搬遷協調完成,便可開始進行綠美化工程。

解決環境問題與打造文化景觀,居民樂觀雙贏

目前窟仔頭水道兩側主要是市政府財政局出租的公有地,僅一小區域為私有土地,所面臨到的土地爭議較少,而爭議部分會由財政局與當地居民協調。

當地居民表示,若綠美化工程能解決他們所擔心的蚊蟲孳生與防止跌落兩大問題,又能美化環境、保留文化,對此工程是抱持樂觀態度,並希望能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公園景觀,而不是便宜行事綠美化。

因此,在窟仔頭水道綠美化的工程規劃設計中,要如何既能解決蚊蟲與安全的問題,又能兼顧生態、人文、友善環境等面向,是接下來需要審慎思考的。

打造萬華的小清溪川,需要有生態思維

韓國首爾的清溪川在1960年代也曾經被覆蓋成為暗渠,甚至還因汙水排放導致水質變得十分惡劣。2003年後,拆除其上的高架道路、重新挖開河道、種植綠色植被,歷時兩年的整治,打造了首爾的知名遊憩地點。然而清溪川也被批評做法太過人工化,雖有綠色植被,但整個河道裡卻早已失去原有的河川生態,雖然能幫助氣溫的調適,但也無法復原已失去的生態價值。

和首爾清溪川相比,窟仔頭雖然規模非常小,僅數十公尺的河段露出,但因為是活泉,而且沒有其他家戶廢水排入,除了底部淤積的汙泥與丟入的垃圾外,並無其他的重大汙染源,甚或在水裡還可看到孔雀魚活動,在都市水泥叢林中,難得還保有這樣的生態環境。

在當地長大的長輩們也說,小時候到窟仔頭裡頭抓孔雀魚,可是他們的重要回憶呢!

這棵茄苳樹,便是以前窟仔頭的地標,圍繞著樹旁的是一個大池塘,泉水從這順著河道流往新店溪,現在只剩這棵老樹見證過往的歷史。照片/鄭群騰攝影
這棵茄苳樹,便是以前窟仔頭的地標,圍繞著樹旁的是一個大池塘,泉水從這順著河道流往新店溪,現在只剩這棵老樹見證過往的歷史。照片/鄭群騰攝影

雖然台北市近年來不斷進行都更,但像萬華這樣的老社區,大規模的更新、開發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市議員郭昭巖表示,有時候不一定要透過都更才能讓都市更新,雖然萬華有青年公園、龍山寺等文化亮點,但若在生活中的小地方發現他的文化價值,好好的整治、更新之後,或許能煥然一新,成為凝聚社區的據點、甚或成為一個新的旅遊亮點。

萬華加蚋仔地區的窟仔頭,雖然只是一段小小的水道,但凝聚了居民數代的記憶,若以友善生態的工法經營,不僅解決蚊蟲問題、也解決安全問題的話,或許能成為加蚋仔地區社區發展的中心,也能為未來的都市規劃模式,帶來無限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