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雲端上的才子佳人 延續魯凱阿禮原鄉的根

包泰德,魯凱阿禮部落頭目家族的後裔;古秀慧,來自新竹客家姑娘。兩人緣起雲端上的部落,情定屏東縣霧台鄉深處的山林。他們為愛隱居山林近三十載,即使遭遇莫拉克風災重創部落聯外道路,使族人必須遷往平地的長治百合園區居住,這對才子佳人堅持對山林的鍾情熱愛,留在台24線的最深處,守著家,也守護山林。

莫拉克風災發生快要屆滿五年了,因為包泰德、古秀慧夫婦的堅持,讓移居平地的阿禮部落,在原鄉的根,仍得以持續蔓延與茁壯。

阿禮 雲端上的魯凱部落

從阿禮部落遠眺,可見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圖/汪文豪攝)
從阿禮部落遠眺,可見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圖/汪文豪攝)
從台24線進入阿禮部落,需經過崩壁路段,增加行車困難。(圖/汪文豪攝)
從台24線進入阿禮部落,需經過崩壁路段,增加行車困難。(圖/汪文豪攝)

阿禮部落位於屏東隘寮北溪上游、魯凱族聖山霧頭山的西北側,海拔約1,200公尺,是霧台鄉最靠近中央山脈的一側,也是台24線海拔最高的魯凱部落,座落於小鬼湖林道出入門戶,常年雲霧繚繞,景色迷人。

省道台24線一路從屏東市區平地蜿蜒入山,在八八風災當時受到重創,讓沿線的原鄉部落皆受到大小不同的衝擊,位於道路終點的阿禮部落也經歷過交通中斷、與外界失去聯繫的日子。風災當時也嚴重沖刷當時下部落的地層,使房屋沒有辦法居住,部分的族人被迫遷移到山下的長治百合永久屋園區。

五年過去了,台24線經過不斷的修復也逐漸通順,但要進到阿禮部落,仍需通過吉露與阿禮大崩壁。車輛行經崩壁路段,除了得同時注意一旁山壁是否會有落石,另一旁不致與懸崖過於接近,讓外人看得心驚膽跳,但對留居阿禮部落的居民來說,這樣的路況已算是風災發生至今最好的,即使路面還是隨處可見小落石堆。

古秀慧回憶八八風災時,台24線在吉露與阿禮路段是整段被大水沖走不見,形成大崩壁。幸好交通部公路總局用機器將裸露的山壁再重新打出道路來,不然會居民連回部落的機會都沒有。

穌木古 放鬆安靜的好地方 

沿著穌木古附近的Sasadra古道,可以遠眺阿禮部落被群山環抱。(圖/汪文豪攝)
沿著穌木古附近的Sasadra古道,可以遠眺阿禮部落被群山環抱。(圖/汪文豪攝)
包泰德講解石板對於魯凱文化與生活的重要性。(圖/汪文豪攝)
包泰德講解石板對於魯凱文化與生活的重要性。(圖/汪文豪攝)

早在八八風災前,包泰德與古秀慧夫婦就在阿禮部落經營民宿「穌木古」。風災後,他們不願捨棄部落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記憶,仍然留在山上生活。他們除了維持民宿經營小而美的規模,並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合作,針對山上的自然資源進行生態監測與發展生態旅遊,維持一定的經濟收入。

「會先跟遊客說,這裡會是個很安靜的地方,如果他們願意接受,那可以來這裡休息放鬆,」古秀慧說道。

來到穌木古民宿,房門一打開就看到對面群山環繞,雲霧繚繞。因為坐擁這片山林,讓古秀慧認為自己的民宿很有特色,因為阿禮部落雖然沒有什麼商業娛樂活動,但旅客來到民宿只要看看山、三五好友聊聊天,就能放鬆心情。因此來穌木古的客人,絕大多數都還是回流客。

穌木古民宿的一磚一瓦,都可說是包泰德、古秀慧夫婦的心血。二十多年前,來自新竹的古秀慧到阿禮部落遊玩,愛上了這邊的結識了另一半包泰德,兩人從一開始只是普通朋友,一直到十年前終於來電,古秀慧決定「為愛隱居山林」,和包泰德在山區種果樹、愛玉,並親手一磚一瓦興建民宿。

民宿雖小,只有兩間房間,但開門就看到山、看到雲,讓尋幽訪勝的遊客驚艷不已,甚至有日本與歐洲賞鳥客拜訪後回國,依然來信表示忘不了阿禮的美景山林。

即使八八水災造成阿禮部落聯外交通中斷,過了颱風季節後,不習慣平地生活的包泰德夫婦選擇回到部落。由於他們的房子位於上部落,受損輕微,除了電力供應必須自備發電機,生活都非常簡單。

「在山上多涼快,不用開冷氣就可以享受清涼的新鮮空氣,種些簡單的農作物就可以過活,每天聆聽蟲鳴鳥叫,生活簡單卻很愜意,這是在平地動輒就要花錢的生活型態所無法比擬的,」古秀慧解釋她們夫妻倆為何要回到山上的原因。

守護原鄉山林 忠於自己內心的呼喚

留居在山上的居民,組成巡守隊守護山林環境。(圖/汪文豪攝)
留居在山上的居民,組成巡守隊守護山林環境。(圖/汪文豪攝)
透過生態旅遊導覽,讓遊客認識阿禮部落生活與文化,也建立守護環境的心。(圖/汪文豪攝)
透過生態旅遊導覽,讓遊客認識阿禮部落生活與文化,也建立守護環境的心。(圖/汪文豪攝)

回到部落的包泰德夫婦並沒有閒著,除了協助林務局監測國有林班地與崩塌地的狀況。風災過後,部落空蕩蕩的,除了獼猴與山豬在逛大街,卻也見到外地獵人疑似進入部落附近林班地盜採靈芝所遺留下來的垃圾。因此,包泰德夫婦留居山上,也守護著部落山林。

「山林如果沒有類似包泰德夫婦等原住民部落居民協助守護,山老鼠就會長驅直入,」協助阿禮部落推動生態旅遊的屏科大副教授陳美惠說。

雖然穌木古民宿走出自己的特色,但每年六至十月遇到颱風汛期,台24線行經吉露與阿禮崩壁的路段,仍可能受大雨影響中斷。因此只要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不但留居在阿禮部落的族人得下山避災,更不用說開放讓遊客上山。因此氣候與路況,仍成為民宿經營的最大限制。

為了讓山居歲月也能維持經濟收入,包泰德與古秀慧夫婦除了經營民宿,也種植愛玉。

包泰德說,愛玉是部落很早期的經濟來源之一,早在幾十年前,經常有外地人來收購部落居民採集的野生愛玉。不過愛玉屬於爬藤植物,在野外高攀在樹上,雖然品質好、價格高,但採集時相當危險。現在他嘗試將愛玉種在梯田的石牆上,好採集也較好管理。

除了種植愛玉,包泰德也與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合作,嘗試種植特用作物如金線蓮,發展林下經濟的可能。

皮雕作品-03 皮雕作品-02除了經營民宿與種植農作物,古秀慧也嘗試利用手工皮雕製成皮製書夾、書套。在古秀慧的巧手工藝下,阿禮部落的動植物與特色人物,成為手工皮雕圖案的主角。

她希望這項實用與文化獨特性高的工藝作品,能夠成為汛期無法留居部落期間的工作重點,也希望成為民宿與農作物以外,新的經濟收入來源。

古秀慧認為,阿禮部落涼爽的天氣跟環山的景色,再加上擁有三百多年魯凱歷史的部落,文化資產相當豐富,只要台24線道路狀況持續逐年改善,無論推動生態旅遊,種植特色農作物或發展文創商品,都有助於阿禮部落發展小而美的經濟模式。

阿禮部落經過八八風災後,雖然大部分人口遷移到平地的長治百合園區,但就如同部落頭目包基成所說的「原鄉不棄,文化不滅,魯凱永續」,山上的原鄉就像母親,以省道台24線為臍帶,繫著山下百合園區的孩子。包泰德、古秀慧夫婦則是留守在原鄉經營的園丁,延續著阿禮部落文化的根。

認識阿禮部落,歡迎到「阿禮部落生態旅遊」「阿禮風」臉書粉絲團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