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有機水稻栽培20年有成 有機面積達652公頃

花蓮縣是國內有機米最重要的產業基地,座落於富里鄉學田村第一塊有機耕作稻田,今年正式邁向20年。花蓮農業改良場表示,希望經由有機農法生產的有機稻米,能促進稻作產業轉型,進而提高稻米食用安全及提升稻米產品的附加價值,以迎接東部有機農法耕作的新里程碑。

5.
第一位開始在花蓮有機栽培的簡明志農友

花蓮改良場表示,民國83年間,為永續經營及保護東部地區珍貴的農地,提供消費者更安全的美味稻米,有機耕作農法的種子開始孕育萌發,因而鼓勵與場方有長期合作關係的簡明志農友,嘗試以有機農法來種植水稻,最初的栽培規模是一公頃的有機水稻示範田,有機農法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栽培管理方式,在當時是重大變革。

此項具高難度的挑戰,第一年產量僅約慣行稻穀的70%,經由不斷的研究及改進,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現已日漸趨於完善。簡班長為東部地區第一位種植有機稻米的農戶,也成立東部第一個有機米產銷班,「有機米達人」的封號因而蘊育而生。

為了讓有機農法推廣更為順利,花蓮改良場不斷進行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研發,建立各項田間操作、肥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並成立「有機栽培技術輔導小組」,南下輔導有機稻田遭遇的各種栽培問題,並協助輔導有機農產品上市所需的有機驗證作業。

經由雙方不斷的互動及學習,有機稻米產業日漸茁壯發展,有機水稻栽培農戶數及面積也不斷成長,花蓮縣有機水稻產業規模也從最早期的1戶1公頃,發展為全國有機稻米經營規模最大的縣市,目前產業規模已達到栽培農戶217戶,栽培面積652公頃。

隨著有機稻米產業在花蓮縣的生根及蓬勃發展,臺灣東部地區第一塊有機耕作稻田正式邁向20週年,回首二十年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轄區水稻栽培農友為推動有機稻米產業,所經歷各項困難及辛勞,如今皆已在汗水及歡喜收割的歡笑聲中渡過。期盼這塊有機耕作的稻田能在未來臺灣有機米產業的永續發展歷程中,繼續見證更多的二十週年。

4.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