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達人帶路導覽 記錄生態照可全額退費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年度推出的「愛生物生態觀察研習之旅」特別不一樣,邀請到知名生態旅遊達人劉克襄、瑪嵐與彭勝瑜分別帶遊客到苗栗三義、南投曲冰武界部落、雪山山脈,進行親近自然與認識人文的深度探訪。參加民眾若依規定分享旅遊過程所拍攝的各種動植物生態照片超過四百張,主辦單位還會全額退還報名費。

這項研習之旅名為「達人帶路!揪團旅行去」,總共有三個場次,分別為:8/30(六)生態作家劉克襄的「探訪三義石虎故鄉之旅」、9/20-9/21(六-日)部落生態達人瑪嵐的「曲冰武界部落.桃米生態之旅」以及9/27(六)賞蕨達人彭勝瑜的「雪山山脈深度賞蕨之旅」。

在旅途中,為生物資料庫增色

10435916_10204577699826442_3394689789697273649_n
雪山賞蕨,可以欣賞到假毛蕨問號。(圖/綠生活提供)

農委會特生中心舉辦達人帶路的生態旅遊目的,除了希望讓民眾有實際走入生態環境,聆聽專人解說的機會,也是配合「生物多樣性網絡」(TBN)的建置計畫。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楊燿隆表示,參與生態旅遊的民眾可以將沿途拍攝的各種植物與動物的照片,透過TBN的照片上傳系統,以定位座標的方式傳輸到TBN的資料庫中,豐富資料庫的內容。

楊燿隆進一步解釋,「生物多樣性網絡」在做的是開放資料(open data),讓資料庫裡的資訊免費開放給所有人運用,例如最近於Open Data創新應用競賽中獲得特優獎項、由暨南大學研究生所創建的「植物蒐集冊」,就是利用生物多樣性網絡的資料製作而成。

「不過,我們也希望這個資料庫能讓一般民眾更普及的利用,而不是只有相關領域或作研究的人在用,」楊燿隆說,目前特生中心除了以資料庫內容開發出「i35愛動物」的app應用程式供民眾下載,藉此瞭解和紀錄所處環境附近的生物,特生中心也著手規劃將資料庫的應用帶入鄰近生態旅遊路線的部落及社區,作為協助在地兒童教學的內容。

10590640_10204577694146300_63850794209798766_n 10402574_10204577669545685_753456807708428174_n
遊客在曲冰部落進行生態導覽時,有機會看到解說員介紹化石,了解當地的前世今生。(圖/綠生活提供)武界雲海(圖/綠生活提供)

認識自然與產業共生的整合性觀點

 

10600550_10204577703706539_4386055321460288060_n
劉克襄口中很美的土地公廟。(圖/劉克襄提供)

這次負責導覽「三義石虎故鄉之旅」的生態旅遊達人、作家劉克襄說,「苗栗三義不是只有木雕和桐花,還有石虎。能不能讓石虎之於苗栗的代表性,變成像是西表山貓那樣呢?」

日前關於苗栗外環道以及裕隆設廠將破壞石虎棲地的爭議,聚集了社會各界對於保育石虎的關注,劉克襄笑說,這反而得感謝劉政鴻。劉克襄表示,自己對於這次行程的規劃,除了自然生態的解說,也會多加著墨人文地景的介紹,因為他認為周遭產業與在地生態是一體共生的。

「像這一帶多為自給自足的小農,這樣的環境就比較適合石虎棲息。如果附近是量產型的單一農作區或工業區就不行了,」劉克襄說道。

劉克襄解釋,由於小農採取小區栽種、種植的蔬果有多樣性、少用農藥,因此可以維持臨近生態的生物多樣性,環境中也比較不會累積毒素,這對於石虎這類生態鏈中的高階消費者而言,是重要的生存條件。

他說,遊客在旅遊過程中未必會看到石虎,但他會安排在地生活數十年的人,來聊聊以往和石虎相處互動的情形,透過在地居民的描述來認識石虎。

除了石虎,在這次旅程中,劉克襄還想向遊客介紹苗栗三義的生態美學,例如他覺得好美的土地公廟。他想用講故事、知識性的方式,讓大家換一個角度來重新體驗這個地方。

接觸自然生態時,能得到生活化的解說

協辦這次生態旅遊的綠生活旅行社,長期經營深度的生態之旅。綠生活理事長王美月說:「我們想讓大家在接觸自然生態時,也能得到生活化的解說。」

在這三場生態旅行中,綠生活除了特別與劉克襄討論三義的行程,冰曲武界部落和雪山賞蕨,都是綠生活經營許久的路線;在這三場旅行中,也都會有綠生活的生態人員隨隊協助。

特生中心表示,如果民眾想要深入了解「2014愛生物生態觀察研習」的內容,可以上「達人帶路!揪團旅行去」活動網站進行了解,網址是http://www.i35.club.tw/i35community/cht/travel/

10583821_10204577664745565_4655979127055241057_n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