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甜瓜父子檔奪冠秘訣:務農要科學管理才是硬道理!

「種出好吃的美濃瓜(東方甜瓜)沒有特別的撇步,除了專注,就是科學管理,」嘉義縣太保市蔬菜產銷班第26班班長楊萬福繼前(2012)年奪得嘉義縣甜瓜節冠軍,去年拉拔兒子楊景翔獲得亞軍,今(2014)年再接再厲培養楊景翔一舉奪冠。父子接力種出甜瓜冠軍,在嘉義傳為美談,也在台北的拍賣市場贏得好價錢。

父子互相切磋,科學務農

10625000_10204684012404190_7260673278286886430_n
楊氏父子的東方甜瓜

楊氏父子的東方甜瓜究竟有多搶手?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一市」的交易行情表上,俗稱「美濃瓜」的東方甜瓜拍賣價格,上價是每公斤介於40至45元不等,若是溫室吊掛生產的,上價介於150至180元不等,但楊萬福的甜瓜喊價到300多元的拍賣價,依然炙手可熱。

雖然兩代種出冠軍甜瓜,楊萬福父子賣瓜卻不亂自誇。「什麼種瓜果餵鮮奶、喝逆滲透水,這些都是噱頭,」今年54歲的楊萬福看到市面上某些浮誇的農產品行銷宣傳內容很搖頭,以一介自信態度強調專注科學精神做好土壤肥力、施肥與安全用藥管理,就算用地下水灌溉,也能種出甜度高、口感佳與外型美的瓜果。

楊萬福這套「視瓜如子、待子識瓜」的務農精神,也對兒子楊景翔從農帶來潛移默化的效果。當許多農村父母拉拔孩子到高學歷畢業,總希望孩子在外找個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安穩工作,但74 年次的楊景翔自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後,堅持以務農為業,他把在求學時所接觸的農業理論,結合在家跟隨父親務農的經驗,以行動實際從農,甚至還可以將新觀念回饋給父親。

看到兒子堅定的從農意願,甚至以農業為傲,楊萬福也一改先前的反對態度,轉向鼓勵與支持,甚至自掏腰包20萬元資助楊景翔跟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專家組團到荷蘭見習設施農業一個半月,希望增廣見聞。楊氏父子扭轉一般人對農業「貧、苦、窮」的刻板印象,強調這是一門需要投入高度管理的產業,有專注經營,才會有豐厚的收入。

不過楊萬福從事農業二十多年,期間也非都一帆風順,中途遇過瓶頸,一度想要放棄。直到約五、六年前在親友謝俊宏的建議與支持下,從露天栽培轉作設施農業,種植玉女小番茄與東方甜瓜,才有穩定收入,並且在台南區農改場、農友種苗的專家指導下,精益求精,終於在嘉義縣舉辦的東方甜瓜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常勝軍。

10628275_10204684038884852_9006515533557619891_n.jpg
好的美濃甜瓜,必須檢視果型表現是否端正、無蟲孔疤痕,果皮顏色是否表現該品種種之特有色澤,果臍癒合是否良好有無裂紋等不良性產生(攝影/汪文豪)

回歸植物節令 更能發揮溫室栽培優勢

10605990_10204683997123808_5927580729576005975_n
太保市青年農民謝俊宏(右),是引領楊萬福父子投入設施農業的關鍵人物

楊萬福說,過去做露天栽培種植蔬菜與瓜果,可說經常得與老天與市場對賭,尤其是種夏季蔬菜的時候,在毒辣的太陽下工作,不但汗流浹背,也高度消耗體力。若遇到大雨或颱風導致損失,之前投入的心血白費也就算了,最怕的是全軍覆沒。

這幾年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氣候變遷成為務農者最大的挑戰,隨著年均溫上升,病蟲害也越來越頻繁,這些都是影響露天栽培瓜果的變數。楊萬福記得當年種植隧道式洋香瓜,夏季得應付難以捉摸的氣候與雨水,在田裡忙來忙去,到頭來根本賺不了錢。「做農作到快跑路了,幾乎快要放棄,」楊萬福回憶說道。

大約六年前,楊萬福在青年農民謝俊宏的建議下,從露天栽培改作設施農業,搭建溫室改種秋冬小番茄與夏季甜瓜。61 年次的謝俊宏是嘉義縣太保市從事設施農業的先行者之一,同樣出身農二代,謝俊宏自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後,即追隨父親務農的腳步,努力吸收農業科技新知,十多年前就在嘉義縣進行設施栽培,在小果番茄界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謝俊宏記得剛開始從事設施農業時,夏季在溫室裡種冬令盛產的小果番茄,冬季則種植夏令盛產的小黃瓜等作物,透過反季節的種植方式,提升溫室的產能利用率與提高農產品收益。但長久下來,謝俊宏發現在溫室裡種植反季節作物,既不健康、也不環保。

謝俊宏說,在溫室種植反季節作物,等於是與植物習性與大自然對抗,植株容易生病,生病又得施灑農藥抑制。結果在溫室施灑農藥,農民吸入農藥的風險更高,所生產的農作物也容易殘留農藥,對自己與消費者都不好。經過檢討,決定還是回歸植物的節令,在溫室秋冬季種小果番茄,夏季則種植瓜類。

秋冬季在溫室種植小果番茄,國外已有前例,無論在甜度、口感與產量,比露天栽培更勝一籌,至於夏季要在溫室種植何種瓜類,就得費心思考。謝俊宏記得,當時美濃瓜都是採露天栽培,對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野」的植物,好種所以也廉價,沒有人會想到拿進溫室栽種,農民不認為美濃瓜的售價可以支應溫室的昂貴成本。

為了求突破,謝俊宏率先嘗試將東方甜瓜拿進溫室種植,沒想到生產出來的美濃瓜品質很不錯,在拍賣市場價格竟然能喊到一公斤六十多元。這給謝俊宏很大的信心,摸索出秋冬種小果番茄、夏季種東方甜瓜的輪種模式,並且將這種栽種方式分享給嘉義太保地區其他農民,與謝俊宏有親戚關係的楊萬福,就是受惠者之一。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楊萬福在謝俊宏的技術指導與資金挹注下,也採取同樣的溫室瓜果輪作模式。雖然是從事農業的中年轉型,楊萬福仍全心學習設施農業的管理方式,包括土壤肥力的管理、植株水分的管理、合理化施肥與病蟲害用藥防治等。

土壤管理是溫室栽培成功的關鍵

10612889_10204683951402665_4620126835429077171_n
楊萬福(左)經常將農場栽種的實務經驗與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的兒子楊景翔(右)相互切磋。

楊萬福強調,如果把露天栽培的習慣拿到溫室栽培,對植物與土地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他說,由於台灣農民耕作習慣下重肥,但溫室受到雨水的淋洗程度不若露天頻繁,施肥過多,很容易造成土壤劣化。

「很多農民從事溫室栽培,第一年收成非常好,就想要衝產量,持續施肥,結果造成反效果,第二年、第三年收成越來越走下坡,」楊萬福強調從事溫室栽培,一定要從農業科學管理的角度下手,對土壤做檢測,了解EC(電導度)、氮磷鉀肥與其他微量元素的狀況,同時時時觀察植株生長情形,用呵護孩子的心情照顧植物,才會有好收成。

他說,土壤管理是溫室栽培作物成功與否的關鍵,絕不是某些行銷宣傳所講的「用新鮮牛奶或RO逆滲透水灌溉」。從事農業要用務實態度與科學管理進行生產,不是用行銷噱頭。

雖然是甜瓜競賽的常勝軍,楊萬祥父子並未因此自滿,楊父還贊助兒子楊景翔到荷蘭見學設施農業的操作方式。楊景翔說,在荷蘭土地與人力成本非常高,所以溫室管理自動化的程度非常到位,他舉例在荷蘭一位農民可以管理7至8公頃的農地,但在台灣1公頃農地至少需要4至6名工人幫忙管理,而台灣農村現在缺工的情況非常嚴重,荷蘭農業的自動化、省工化管理方式,很值得台灣參考。

除此之外,楊景翔也發現台灣的溫室栽培與荷蘭相比,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因為荷蘭溫室的環控做得比台灣好。只是在應用上,必須配合兩地不同的氣候條件與生產模式做調整。但這些荷蘭農業經驗,很值得台灣農民學習。

如果對楊萬福父子的甜瓜有興趣,可以到嘉義縣農業處的網站「2014嘉義縣甜瓜節 高品質甜瓜評鑑」進行了解,網址是http://goo.gl/28zk4M,或是到臉書「嘉義縣高品質甜瓜-甜姐兒粉絲團」按讚,網址是http://goo.gl/SO5rS5

10341726_10204683979963379_1923154387002041718_n
楊萬福(右)是引領兒子楊景翔(左)種出嘉義縣冠軍甜瓜的推手,甚至還出資支持楊景翔到荷蘭見習設施農業。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