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走訪】嘉義上林社區 與環境共好的新解方

相信有拿過鋤頭、下過田、種過菜的人都知道,從農不 是一件浪漫事,每個農人都要付出相當的勞力、擔心植物生長或天氣狀況、以及損益盈虧…等問題。嘉大農耕隊的「溫室自然農法」相當特別,因為就位於學校內, 這讓契作學生們不必擔心附近田地使用農法不同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或干擾的情形,再者,溫室關係,也不必擔心颳風、下雨可能影響種植的蔬果作物(不過常常要 擔心淹水所造成的損失)。

圖片一

除了親身彎腰實作外,同時還必須與產業界保持密切關係,才不會造成所謂閉門造車的遺憾。於是,這次農耕隊前進以環保低碳、社區營造、以及友善種植聞名的嘉義縣大林鎮上林社區,為未來有意願從農的農青們探路,讓學界知識與產業接軌,一步步實踐團隊為台灣農業培育人才的理念。

以社區為出發,帶動土地友善種植

一開始,接待大家的是嘉義大學校友—何嘉 浩,30多歲的他,在這農民平均年齡70多歲的社區中,看起來格外年輕。一臉斯文的何嘉浩,畢業後便結合在地社區協會,帶動農民一起推動對土地友善種植, 如今,在這社區裡已有相當豐富環境友善的耕作經驗。對於農耕隊的自然農法理念,他表示相當認同,並期望能走出校園推廣出去。

嘉浩學長帶我們到當地農友的牛奶鳳梨田參訪
嘉浩學長帶我們到當地農友的牛奶鳳梨田參訪

何嘉浩是高雄人,目前在社區中以承租的方式進行耕種,他坦言,「若是家中無田可耕,那麼尋找適合的農地會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不管是土地取得、資金、生產技術,都將是青年小農會遇到的棘手問題。」以土地取得來說,容易因為許多政策的補貼,讓老農休耕所得到的補貼款比每個月的田地租金收入更多,另外,若想以自然農法或有機農法耕種,也有可能遇到附近慣行農法施農藥而影響土地與周遭環境。

即使青年從農有一定的障礙與辛苦,他仍然肯定農耕隊目前在生產上的實作能力,為產業培育農業青年,才能創造產業升級的契機,另一方面,何嘉浩也期望,透過學生的年輕活力,為農村帶入勞動力、資訊力、以及創造力,未來若有機會,或許也能安排學生到各地農家實習、參訪等交流學習,深入瞭解產業現況。

結合青年學子創意,喚醒社區意識

上林社區總幹事孫家榕女士則分享到,這幾年她們推動 社區老屋新生、環保、與無毒環境上的努力。這次進入上林社區時,眼尖的人就發現了這個地方的許多巧思,例如民舍外牆擁有繽紛的彩繪塗鴉、公共空間則設計、 佈置得相當溫馨…等,原來是社區與鄰近南華大學、中正大學合作,透過學生規劃社區美化的計畫,讓原本一層不變的農村景觀,換上活力有朝氣的新衣。

與嘉浩學長(左一)、社區發展總幹事(左二)以及當地農友一起互動交流
與嘉浩學長(左一)、社區發展總幹事(左二)以及當地農友一起互動交流

總幹事孫家榕說,「這裡的土地曾經都是使用慣行農法栽種,後來與南華大學共同契作,慢慢瞭解到,對土地友善的耕種方式才是台灣農業該走的路。」於是,社區透過舉辦說明會或講座,教導當地農民減少用藥,進而不使用農藥,讓整個社區環境擁有健康家園,並提供居民安全無毒的蔬果。

原來,農業一點也不浪漫,反而需要更多的腳踏實地,全心全力去瞭解。上林社區帶我們看見農業的進入障礙、了解農民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能在這個產業努力的空間還很大,像是生產技術、資訊、美化設計、行銷管理等,持續從農村互動中,找尋台灣農業發展的新解方!

熱情好客的農友為我們現摘了最甜最新鮮的牛奶鳳梨
熱情好客的農友為我們現摘了最甜最新鮮的牛奶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