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校系列(2)農校專業訓練需與業界接軌 定位更明確

農校專業訓練未與業界接軌

學用能否合一,是技職教育體系最常被問到的。以園藝來說,證照目前有丙級園藝技術士、丙級造園景觀技術士兩種,藉以證明學生是否有專業基礎能力。李同學說:「我們班一年級就考了,我有考過,有學到肥料的配製,植物識別,農藥的噴灑,跟玫瑰高壓。老師說要拿到那張證照才能畢業,就業如果有這張證照,好像業界比較有意願雇用。」

但這張證照是否能夠協助業者評估學生的能力呢?李同學的母親黃女士說:「我覺得沒有幫助,其實技術士證照是對孩子到某種程度的認定,對於孩子出社會有沒有幫助不一定,就像畢業證書一樣,不一定保證能夠找到工作。」

黃女士表示,現在考試都流於形式,老師教學能力的強弱與否,會決定學生的受訓成效,就像考了汽車駕照不一定會開車,現在的農業相關考照也是這樣,她感覺丙級證照較常遇到這種狀況,但乙級就不一樣了,乙級考試的內容才能真正鑑別出能力差異。

回歸農業技職教育,學校除了要求學生考照外,還可以做什麼?黃女士強調:「我覺得就是要做啦,要能夠做現場,給予學生操作的機會要能夠多於理論講授。」

黃女士說,唯有透過實作,才可以讓學生從中去跟課本裡面的知識相互印證。除了訓練孩子會做之外,還要訓練速度。唯有速度,才能夠跟得上業界要求,符合業界的成本觀念需求。

黃女士直白地說,同樣的事情,正職員工一個小時就可以做完,初入社會的畢業生要四個小時,人家為何要用你?畢業生要能夠跟業界一樣快,希望孩子早一點體認,讀高職走技職體系,實際操作非常重要。

「讓孩子早一點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哪裡,不要讀了高職,整天只叫他升學,變成要讀書讀不好,專業也學不好,兩邊都落空,」黃女士強調。

本科生也耐不住做農的辛苦

04
農家工作沒日夜,出貨時尤其忙,圖為李同學(圖左)協助搬運出貨

經營有機農場的黃女士目前沒有雇用農校的畢業生。她說:「以前有用過農校畢業生,原本期望很大,想說已經過相關科系三年的洗禮,應該會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結果我發現農業高職畢業生也沒辦法耐住做農的辛苦。」

黃女士也比較農業科系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她說,大學生或研究生經過社會的洗禮,資歷比較深,但缺點是不務實,會把在實驗室的思維放到農場來操作。但她認為,這個是改良場或是農業研究機構才會做的事,農場比較沒有這種時間或空間搞研究,以為每天跟植物說說話,就會有生產、有收入。

黃女士又舉例,曾有一位農業大學畢業生是做資材的,來到她的有機農場,黃女士把他當合夥人看待,將一部分土地撥給他使用。結果對方做不到20幾天就做不下去,什麼都找人家做。

除了考證照,應加強學生對本身的職業認識及滿足業界需求。藉由多媒體介紹或安排學生實際參訪業界了解工作內容,協助準備就業的學生知道自己還需加強哪些本職學能,這些都有助於農校畢業生及早適應業界。不過,這需要老師瞭解職場,也需要改變學生只想準備升學考試的心態。

不過最關鍵的是,社會、學校、家長甚至學生,能否認同「高職畢業即就業」的想法,尤其對學生來說,就學期間能否扎實學到農業專業技能,關係畢業生能否順利踏入這行業的關鍵。

雖說行行出狀元,就讀農校畢業後,其未來也不一定要以務農為業,但台灣的農業職業學校是否以訓練出真正為業界所需的人才而努力?抑或只是另一個升學導向的學校而已?何時才能找到台灣的《銀之匙》?這些都是值得社會探討與政府關注的面向。

系列閱讀:農校教育現況與困境系列報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