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出發去愛「hi,日楞RYOU CAFE」

從貼近土地的心意出發,隱身於距離師大一個街區的巷弄裡,「hi,日楞RYOU CAFE」的創辦人明峰與阿狄,在早餐店外的小小木棧平台上,種植紫蘇、魚腥草、薄荷等香草植物,實踐著明峰的都市農耕夢想,在永續生活、回歸土地的理念下,實現著阿狄對於餐飲業的想像。用小農種植的食材設計餐點,用二手回收的素材打造空間,在一天的開始時分邀請更多人一起來參與一場友善土地的行動!

 「hi,日楞」代表著蒙古語「去愛」

10689540_10204240661204461_7070795625871950270_n
手刻菜單上寫著勇敢去愛(攝影/黃沛云)

店名「hi,日楞」代表著蒙古語「去愛!」的意思,這是明峰和阿狄在一場國際志工的聚會上,透過每個人分享的一句自己喜歡的話語,發現而來。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個詞語,要實踐起來卻相當困難,阿狄說,一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天,都還在學習這件事。

對於明峰來說,他是在柬埔寨當國際志工時,意識到自己對於生命,有一份想要付出、貢獻的價值;而阿狄則是在走入田裡、拜訪小農、做國際志工時, 找回「去愛」的單純性。

一個開店的想法,在明峰的鼓吹下誕生。一直以來從事餐飲業的阿狄,則在迷惘著一堆不合理的餐飲文化下,決定透過創造、改變,來實現她心中認為的價值。過去,阿狄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餐廳裡所有的食材,只要打給一位不認識的先生,隔天就會通通送到眼前;為什麼一位內場的餐廳人員,在標準作業流程下,只能成為一個機器人,甚至她無法確認自己真的可以完整地料理出一道菜。此外,為什麼餐點都一定得妝點的「澎派」,卻造成客人吃不完的浪費,又為什麼一名專業的服務生,無法在別人面前,自信地表明自己的職業、身分。帶著這些質疑,一個富有理念的開店計畫,於焉展開。

在開早午餐店之前,阿狄與明峰開啟了一趟環島旅程,他們在台灣各個地方的菜市場裡,找尋小農的食材,並透過聊天、拜訪農田等方式,和農友們建立關係。阿狄還記得,有一次他們走訪一個放牧雞場,那裡的雞都很自由,還會跟著人到處跑,「有好多雞圍繞我在身邊,根本不怕人!」阿狄興奮地說,而且,牧場裡的雞蛋都是從草叢裡撿拾而來,看了真的很喜歡!不過,這樣的雞蛋受限於土地的大小,單位面積產量不多,價格自然也比較高,一顆會到十元以上「我們也會怕客人們不買單,真的很掙扎。」阿狄說。

10704054_10204240656924354_4062663556785559665_n
店裡使用的食材,也提供消費者購買(攝影/黃沛云)

 嘗試與農友及消費者互相溝通

16796_10204240625363565_6873700589325355010_n
hai日楞老闆之一,阿狄(攝影黃沛云)

由於食材都是他們所認識的農友,用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不噴農藥、不灑除草劑種植而來,一旦遇到天候的因素,供貨可能會不穩,或有長蟲、爛掉等情形,「但缺貨也不能勉強啊!大自然本來就是這樣。」阿狄說,特別是肉品類最容易短缺。

不過「hi,日楞」從開店到現在,慢慢也吸引了一些理念相同的人,認識越來越多的農友後,他們漸漸有不同的食材來源可以調動,貨源總算越來越穩定。

此外,有些對食材堅持的小農,也需要花費很多力氣溝通,比方像麵包的供應夥伴,因為一般小農沒有大型的冷凍機器設備,所以無法在麵包出爐後,急速冷凍,麵包因此會比較鬆軟,在運送過程中容易壓壞、必須報廢,而且手工麵包還會有大小不一、酵母發酵程度不同等問題,這些,都必須要一一克服。

雖然,有時阿狄也會想著,乾脆換一個小農合作算了,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一旦放棄溝通,就等於回到原點,這樣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後來,她漸漸體會到,小廠商之間就是要相互體諒,就像他們也需要客人的體諒一樣,這些種種,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回收雨水再用 鼓勵環保零廚餘可享優惠

12760_10204247414333285_8822780708437491991_n
用雲林有機米磨成粉,加入飲品的米胚咖啡(圖片提供/日楞咖啡)

翻開「hi,日楞」的菜單,每一本都是用回收木材刻字而成。而餐點中的放山雞雞肉三明治,青醬是用菠菜、莧菜,隨不同季節變換製成,還有一碗秋波溫沙拉,也是用95%的有機蔬果去搭配,另外,有機的紫生菜、綠生菜、菊苣,也都會點綴在餐點之間,還有用雲林的有機米打成粉,做成的米胚咖啡等等飲品,「這些都是人該吃的食物,它就是該融入生活當中」阿狄說。

10623699_10204240653844277_6129799620701880243_o
「hi,日楞」的玻璃窗外,屋頂蒐集著雨水可用來澆花(攝影/黃沛云)

「hi,日楞」的玻璃窗外,屋頂蒐集著雨水可用來澆花,欣欣向榮的香草植物旁,有用廚餘製成堆肥的桶子。裡頭的天花板,是阿狄與朋友們一起漆的黑板綠,溫暖的昏黃燈泡全是LED燈。

此外,吧檯旁的檯子,是用撿來的門框堆砌而成,還有路上撿回來的桌子、廢棄傢俱工廠的二手木棧板等等,「hi,日楞」的裡裡外外,都透露出一種不浪費、永續生活的心意。無怪乎一走入店中,一種平靜的氛圍湧上,一掃緊張、焦躁的心情。

因為不喜歡服務業的部規律生活,「hi,日楞」從早上八點半開到晚上五點半,學習農夫的作息,因為不喜歡過多的廚餘浪費,「hi,日楞」在滿兩周歲的周年慶時,舉辦零廚餘可以享有優惠的活動,之後他們還打算計算每天的廚餘量,只要廚餘量減少,就給予客人回饋。對於這樣有理念的餐廳,有沒有展店的計畫,阿狄認為,就算有第二間店,也不會是以「hi,日楞」二店的姿態出現,她所期待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店家,能更貼近土地、與社會企業結合,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10641298_10204240645404066_2209853087728001647_n
使用回收木材打造的空間(攝影/黃沛云)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