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2014海洋廢棄物前十大排名 塑膠碎片數量驚人 危及食用海鮮

2014年11月20日,荒野保護協會於台北NGO會館召開記者會暨海洋講座,公佈今年國際淨灘行動實績及台灣首次「微塑膠密度調查」。今年最新十大海洋廢棄物數量排名依序為:塑膠碎片、保麗龍碎片、紙袋塑膠袋、玻璃飲料瓶、吸管攪拌棒及封套、瓶蓋、免洗餐具、菸蒂、衣服鞋子手套、塑膠飲料瓶。其中,塑膠產品所占比例高達88.8%。根據海洋廢棄物監測數據,可分析出台灣各城市的產業結構及居民生活習慣,並顯示各縣市面臨不同的問題。

淨灘清除了大型廢棄物,而荒野保護協會今年首次執行微塑膠(microplastic)密度調查,卻發現淨灘過後,每平方公尺的沙灘上仍有高達約800件的細小塑膠碎片,顯示單純的從末端撿拾並不能阻擋塑膠廢棄物的全面入侵。被塑膠汙染的沙灘與海洋不僅嚴重傷害觀光產業、遊客安全與船舶航行,更會吸附毒性物質後進入食物鏈,造成海鳥、哺乳類與魚類誤食,威脅國人酷愛的海鮮美食。

23

海洋塑膠污染為全世界共同課題

身為海島住民,民眾都期待擁有潔淨的海洋,但個人飲食產生的塑膠垃圾,已經包圍台灣的每吋海岸線。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呼籲:「中央與地方環保機關應立即與產學界及環團合作,根據各縣的塑膠汙染問題研擬源頭改善的政策;同時民眾也應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對拋棄式塑膠製品的依賴,使用重複性環保製品,並妥善做好垃圾處理。」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分會長陳致遠,今天蒞臨記者會現場表示:「海洋塑膠汙染是全世界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從去年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開始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共同推動海洋保育工作,未來將聯合兩岸再針對海洋塑膠議題做更深入的研究與監測。」

21

十大海洋廢棄物 塑膠碎片居榜首 保麗龍碎片居次

今年9至10月,荒野保護協會於全台啟動18場淨灘行動,共動員約6,000名志工,淨灘總長度達16公里,撿拾約7,931公斤,共計107,618件海洋廢棄物。

從今年的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發現,塑膠碎片依然穩居榜首;保麗龍碎片竄升至第二位;免洗餐具量降至第七位;特別值得注意,從未上榜過的衣服鞋子手套項目榜上有名,排列第九;去年排名第八的外帶飲料杯,今年則不在榜內。

根據今年的海洋廢棄物數據分析,「塑膠碎片」在台北、桃園、新竹三地排名首位。另外「塑膠帶與紙袋」也名列此三地區前三名,塑膠碎片多為破碎寶特瓶、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生活用品,顯示出北部都市人口密集高、外食族多、對一次性塑膠製品極高依賴,除了民眾應減少使用並做好回收,環保署也應持續推動塑膠製品的減量政策。

「保麗龍碎片」則榮登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四地之冠,此四縣市之漁業與水產養殖發達,保麗龍碎片多來自於漁船碰墊、牡蠣養殖等產業,漁業署應立即制訂保麗龍漁具的使用規範與回收處理措施,並確實執法。基於政府資訊公開原則,呼籲相關單位應公開已完成行政處分的違法案件,提供大眾檢視,並鼓勵民眾檢舉違規事項,以利取締違規業者,還給國人乾淨的沙灘。

24

微塑膠廢棄物密度高,危害食用海鮮安全

22

為了監測塑膠破碎後的汙染狀態,荒野保護協會也首次在新北市、台南市與高雄市三處調查尺寸介於0.1-2.5公分微塑膠(microplastic)的密度,發現各種塑膠廢棄物早已破裂成細小碎片,嚴重入侵台灣海岸。其中高雄市林園區的中芸沙灘,僅僅一平方公尺的沙灘內,微塑膠的密度就高達787(件/平方公尺),其中72%均為微小的保麗龍碎片。而台南市南區的四鯤鯓沙灘除了微塑膠密度達199(件/平方公尺),更有17%是五顏六色的塑膠原料顆粒。

初步的調查顯示數以億萬計的微塑膠已悄悄汙染台灣每吋海岸,每一件碎片都極有可能被海鳥、海龜甚至是魚類誤食,進而危害人類食用海鮮之安全。而三個沙灘均驗出一般人不會接觸的塑膠原料顆粒,更顯示塑膠製造業在原料端的控管也發生問題。

入海廢棄物遠超過淨灘成果 環團呼籲源頭管制

面對塑膠廢棄物的全面入侵,淨灘是近來的熱門活動,主管機關環保署雖有投入預算推廣認養海灘,但每年上萬場淨灘仍未見垃圾減少,顯示每年入海的廢棄物重量遠遠超過淨灘的數千噸。荒野保護協會呼籲環保署立即與環團、學界與產業合作,收集各縣市海岸塑膠汙染的基礎資料,釐清廢棄物來源與組成,再針對源頭管制。

荒野保護協會也認為,乾淨健康的海洋必然將回饋更優質的海洋遊憩產業與更安全的海鮮產品給全體國民;初步的淨灘數據已證實台灣海洋正被免洗餐具、塑膠袋等嚴重汙染,荒野保護協會邀請民眾從飲食與生活習慣中守護海洋,改用環保的替代品以減少一次性的塑膠物,確實做好垃圾之減量與回收,共同幫助大海恢復湛藍。

DSC_65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