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手工生產者的價值

這要從頭說起,最近有同個產品要分別跟兩個手工者訂購。兩個人的價格和規格都差不多。但B產品的份量比較大,有划算的感覺。於是,我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除了口味喜不喜歡之外,私以為大部份的消費者或許體會不出中間的差異。最後容易就用「價格」來決定買不買。當然,這其實是非常非常俗氣的行為,因為手工生產者無法像商業量產一樣來「以量致價」。
不過,多數消費者往往是比較趨近俗氣的一群人(我就是個代表)。願意花錢買高價產品的消費者,不是沒有,但畢竟不是多數。今年參加食品展時,材料供應商跟我解釋高級人工香草精是怎麼合成出來的。那味道幾可亂真,有香草莢的細緻和優雅,價格比真的香草莢便宜2~3成,比廉價的香草精貴上近40%。
後來和零食生產商聊天,我問他會用高級人工香草精嗎?他說,當然不會,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根本吃不出來。這真是一件很哀傷的事情,彷彿這都是消費者的錯。『因為消費者吃不出來→所以不需要用好材料』,這個邏輯是怎麼來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都是苦主。回到我所認識的手工生產者,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願意使用各種好材料。上次吃到一家加工食品廠自製的拌油,小小一瓶賣380元。我瞪著價格問老闆,也太貴了吧!老闆把製程仔細解釋一遍,有機的蔥、有機的薑、連油都是有機認證的葡萄籽油。我喜歡那個味道但沒有買,不是食材不好也不是味道不好,只是單純的,我認為拿來拌飯拌麵的油醬不需要一瓶380元。

老闆忽略消費者對於產品有「認知價值」這件事。也就是大多數人對於一個產品到底值多少錢,是有個共識範圍的。一碗榨菜肉絲麵多少錢?看餐廳地點、環境和用料?但超過150元的榨菜肉絲麵肯定要夠特別才能賣吧!

某些手工產品賣的太貴這件事,我想最後會落入自然的市場競爭法則。曾經,我聽過一個廠商拼命推銷一瓶1800元的蜂蜜。廠商把養蜂過程講的艱辛不易,說這些蜂蜜都是他們用血汗換來的。白頭髮看起來頗有錢的老先生回答,我的錢也都是用血汗換來的。言下之意,現場聽者心裡都懂。

所以,真正老老實實做事的手工生產者的角色有時候是尷尬的。他們不願意用便宜廉價的食材,但購買的數量又無法大到可以有好的折扣。於是他們常常要面對類似我這樣的消費者問,『為什麼這麼貴?』
多數的手工生產者都不是太好的行銷人員,他們不太會說話(我覺得更多時候是懶得說)。一個手工做麥芽糖的阿姨跟我說,她最無奈遇到消費者一直嫌貴要殺價。「我要一直顧那個爐顧六小時呀!中間要不斷翻攪,一不小心就燒焦了!」
我問她遇到殺價怎麼辦?阿姨無奈回答,「就微笑呀!」
「微笑有用嗎?」我問。
「沒有用呀!但不微笑我就想罵人了!」阿姨說。

我心目中的手工生產者,他們的價值來自這些:

第一,他們嚴選食品的品質和來源。食品安全是基本要求,他們進一步的要求食物的風土特色。回過頭,這樣的食材溯源,支持台灣本土生產者。
第二,他們堅持對食物的理念,用手工和時間讓食物展現自身的滋味。不用化學調味偷時間。

我始終覺得支持手工生產者,是在商業化生產的時代,維持一種對食物的初衷。萬物生長都需要時間,大量的人工製品,用廉價的原料和高超的食品化學技術企圖複製好滋味。我們失去對慢慢來的手工的尊重,到頭來,其實是速成主義對萬物的不尊重。

好的手工生產者,需要我們小心呵護。確實我們是花錢買他們用血汗換來的美好滋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