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校園午餐不要基改黃豆的三個理由

文/ 陳儒瑋(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成員)

日前新聞報導台中知名豆乾在香港遭驗出禁用染料二甲基黃而被迫下架(台灣豆乾含禁用染料 遭港下架),業者喊冤並將追查提供醬油及焦糖色素之上游廠商;如果還有印象,去年6月也曾爆發業者使用工業用皂黃為拜拜用豆乾染色(豆乾業者:外衣鮮豔未必好,咖啡色豆乾才天然);然而除色素問題之外,今年8月新北市抽驗100件市售豆腐、豆乾、豆皮等豆製品,發現有3件苯甲酸(防腐劑)超標(新北抽驗100件豆製品 3件防腐劑超標)。

豆製品是各家學校的午餐菜單中普遍使用的食材,除了必須注意上述常見的色素及防腐劑問題之外,以基改黃豆為原料的這件事,也應該獲得相當的重視。

發起「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以來,最常被民眾及候選人質疑與詢問的,毫無意外就是:「基改豆製品到底有什麼問題,讓你們如此反對,無論如何都要它退出校園午餐?」。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開始點頭,對對對我也常被問到,又或者心想:剛好正有此疑問啊!

「飼料級」、「年年春殘留量過高」及「基改食品風險應採預警原則」是我們提供給候選人「基改作物退出校園」說帖中的三個主要理由,這並非僅適用於學童的校園午餐,用來檢視你每天的日常飲食也是十分恰當的。

理由一:抵制飼料油當然更要拒絕飼料豆

幾個月前爆發的頂新飼料油事件,引發全台憤慨,大家開始自嘲每天吃下多少飼料油不自知,更讓政府再度修正三讀通過今年二月甫修過一次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其實我們每天正在吃的各式基改豆製品,原料都是來自所謂的飼料級黃豆。對此,大家應該比飼料油更要生氣才對吧?(黃豆飼料級?食品級?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同樣的,校園午餐中幾乎每天都有豆腐、豆乾、豆皮、味噌湯或豆漿等豆製品,甚至在某些素食菜單中,更有一天兩道以上的情形。小孩吃的到底是營養還是飼料?

不過在這件事上,你會常聽到這樣的反駁:「基改黃豆哪有分什麼飼料級或食品級,別被危言聳聽的民間團體騙了。」我想你可以這樣回答:「因為在國外,基改黃豆都是拿來餵食牲畜用,當然不會區分食品級或飼料級,所以你的問題是?」

理由二:基改黃豆的年年春殘留量特別高是有原因的

依台灣制定《農藥殘留量容許量標準》來看,稻米的嘉磷塞(為除草劑年年春的主要成分)容許量為0.1ppm、毛豆為0.2ppm,而黃豆竟然高達10ppm,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奇怪,毛豆和黃豆都是大豆,為何容許值差這麼多?這得從台灣的黃豆有九成是來自進口的基改黃豆說起。

由於這些基改黃豆具有抵抗年年春(嘉磷塞)的特性,因此在耕種過程中,可大量施灑年年春而不用擔心黃豆會因此死亡,也導致基改黃豆存在嘉磷塞含量偏高的問題,而2014年美國更放寬容許量標準為40ppm。因此你可以想想,如果台灣將黃豆的嘉磷塞殘留標準調整為與毛豆一致的0.2ppm,我們所大量倚賴的美國基改黃豆能夠進口嗎?

一樣的,你也會常聽到政府發表這樣的說法:「日本與歐盟的標準都是嘉磷塞殘留容許量標準為20ppm,相較之下台灣是非常嚴格的。」好吧,問題在於,主管單位是否真的把嘉磷塞納入農藥殘留檢驗?答案是否定的!(台灣開放基改黃豆進口17年 從未檢驗除草劑殘留量 /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

所以,小孩在學校吃的,是農藥還是營養?

理由三:基改食品風險應採預警原則,別讓孩子成為白老鼠。

一般認為,基改食品對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預估要經歷過一個世代(約30年)才會逐漸顯現,基改作物的商業化種植開始於1996年,至今也不過18年時間,目前在校大量食用基改黃豆的台灣學童,正成為這一波全球基改臨床實驗的白老鼠。

國際間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爭辯不休且屢有新資料證據呈現,對橫跨科學、社會、健康、土地及國際正義議題的基改作物而言,我們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目前尚無法證實其對人體健康的真正風險。因此,面對可能的風險,我們應該採取預警原則,先認為基改作物有害而採取預防措施。例如:要求基改實驗結果必須透明,基改產品必須標示以供民眾選擇等等…。

不忍心讓小孩成為白老鼠?那就先把基改豆製品踢出校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