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青菜底呷啦-北投社大的小小菜市集

雖然認同小農經濟,但這麼小的農民市集也是讓我有點嚇到。第一次走進北投社大市集,在教室川堂中間,三張長桌與一字排開的青菜,三五位大姐們拉開嗓門吆喝「同學來買菜喔」,就地賣菜讓學校裡馬上出現小小菜市集的熱閙感覺。

 

地產地消的微型經濟網絡

大約是去年冬天,五位分別在紗帽山、中正山、大屯山等大陽明山區種菜的農友、一位使用友善食材的在地烘焙坊,與數位北投社大的同學志工們,聯合組成農夫市集的社團,共同經營社大市集。由於星期三是社大課程人數最多的一天,所以市集就「配合人潮」,選擇在週三晚上營業。

每週三傍晚五點半,農友陸續載著當天現採的青菜,同學志工們則協助點貨上架。社團運作一年多了,農友與志工們都變成很熟悉的好朋友,大家會自發地帶點自製的家常菜,在開市前一邊工作,一邊分享菜餚、點心與八卦。

大約六點半,第一班從新北投捷運站開上來的接駁車帶來上課人潮,川堂的市集也一下子變得熱閙。同學們利用上課前的時間挑菜、試吃、買菜。半個鐘頭後,七點的社大課程開始上課,購買人潮減少許多,所以過了七點,大夥就準備收攤下工。所以真正賣菜的黃金時間,就是短短的一兩個鐘頭,是一種「快閃的在地黃昏市場」,這裡的生意氛圍溫馨但十分有效率。

IMG_0729

北投社大的學員大多是在地人,所以在社大市集裡的叫賣語言,也有一些很在地的表達方式。例如農友振嘉拿媽媽做的蘿蔔糕來市集賣,志工的大姐們幫忙叫賣:「這是振嘉媽媽做的,她都有在復興市場裡面賣喔。」復興市場是北投當地的老菜市場,能在老市場擺攤,代表著在地人對其手藝的品質、口味與能力的肯定。每每聽著市集大姐們的賣菜口白,彷佛也能聽到許多在地祕密,這個小小市集與地方傳統市場展現出一種互補而非對立的連帶信任關係。

 

新鮮?友善?看看無殼蝸牛的華麗出場

社大市集當然會強調友善農產、新鮮直送,但與其說得嘴角都是泡沫,不如來看看菜桌上的蟲蟲。

有一回賣菜時,菜堆裡鑽出一隻蛞蝓(正港的無殼蝸牛!),在高麗菜的層層外葉中探頭探腦,慢慢的伸開觸角探索這個陌生的地方。蛞蝓在乾燥的環境下容易死亡,這顆農友懷弟當天下午才採的高麗菜,葉子還有沾有飽滿的山頭露氣與水份,蛞蝓出場華麗地說明了青菜的新鮮程度。

IMG_0731

 

另外,許多學員買菜回去後,往往也會發現菜蟲躲在袋子裡,一位很有好奇心的學員不忍心捏死菜蟲,就讓蟲子繼續吃菜。不料,兩天後,卻發現蟲蟲好像出現脫水症狀,死了。隔周他再次來市集買菜,跟大家分享這個養蟲的短暫經過,一位市集大姐以一種媽媽經的語氣脫口而出:「你給他吃得太生冷了,難怪會拉肚子生病!」大家聽了都爆笑不已。

 

「來吃嫩的~」

在這裡賣菜買菜的,大多是在地社區的阿姨嬸嬸,說起話來葷腥不忌,帶點生猛勁辣的雙關語更是賣菜樂趣。有一次一位大家熟識的社大年輕男學員來買菜,這些大嬸們主動幫他挑把翠綠鮮嫩的青菜,結帳時還擠眉弄眼的說「阿國你就是愛吃嫩的哦~」(已匿名處理),說完大嬸們嘻嘻呵呵的笑閙成一團,年輕男學員害羞的無言相對。農婦本色與媽媽桑路線讓這個市集更多了些市井的趣味與幽默。

這麼有趣的菜市集,由於跟著社大學期的課程作息,所以只營業到這個月底(12/31),即將放寒假休息至明年三月開市,各位住在北投、天母、士林附近的朋友,請把握今年最後三次市集時間,「來吃嫩的喔~」

 

北投社大市集時間:每周三1730-1930

地點:北投社大樂群樓一樓川堂(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5-12號)

 

更多好看的報導與農場介紹在「青菜底呷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tccmarket?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