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耕」失業 七年級返鄉務農三兄弟:政策讓農民看不見未來

由於水情不樂觀,經濟部旱災應變小組上月宣布,今年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南部分地區一期停灌4.1萬公頃,面積史上第二,許多農民群起反彈,上月30日,桃竹農民到經濟部抗議,其中有不少年輕人的臉孔,在新竹種田的劉家兄弟就是抗議者之一,因為他們當初配合農委會「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承租近百甲土地,農委會雖宣稱每公頃補助8.5萬元,且會給實際耕作的農民,但事實上,農民怕得罪地主,根本不敢要這筆錢,一家近十口,未來一年不知該做何打算。

7年級生三兄弟,返鄉務農卻失業

10462411_988515887842656_8588097238042108840_n
劉家自己育苗,供應自己承租的農田,現在本該綠油油一片,卻因停灌什麼事都無法做(攝影/林慧貞)

這個時節的新竹新豐鄉,家家戶戶本該準備補鼠洞、清田埂、整平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一期作,但現在每一塊田卻雜草叢生,上一期收割時掉落的穀粒甚至已長出綠色小苗,絲毫沒有以往的農忙氣息,因為台灣遭逢十年大旱,新豐鄉的灌溉水,來自桃園水利會石門水庫的水,被列為今年一期作停灌區。

「本來這個時候機器都要出去了,我們應該在外面忙著翻土」,74年次的劉政育,望著鐵皮工廠內十幾台農機苦嘆,一台耕耘機要400多萬、插秧機一台也要100多萬,「這台新買的卡車要200多萬,拿來載農機,但現在只跑了170公里就遇上休耕,全部還有上千萬貸款要繳⋯⋯。」

同樣無奈的還有他73年次的哥哥劉政祐,76年次的弟弟劉政雨,三兄弟是新竹極為罕見的七年級生。

劉家從父執輩就在新竹幫農民育苗、代耕,三兄弟從小跟著爸爸種田,劉政育畢業當兵後回家務農,弟弟和哥哥則一起在墨西哥工作,3年前配合農委會「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租賃耕作面積從4、50甲擴大兩倍,劉政雨也返鄉幫忙。

去年一期,劉家種了98甲,加上代耕的30甲,成為北部少數種稻破百甲的農家,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的大哥劉政祐,也決定回國為家鄉盡一己之力,無奈才剛回家就遇上休耕。

「本來想說在外面工作也很難存錢,回家種田還比較好過,沒想到配合政策卻是這樣的下場,現在可能要去外面做水電、打工了。」劉政雨無奈地說,他跟朋友說自己失業了,有些人開玩笑說,農民不是很有錢嗎,社會上有些人則認為農民只是要補助金,但實際上,自己家只有1甲多田地,「小大」政策簽約40公頃,其餘全是口頭約,根本拿不到多少補助。

害怕租不到地,務農者不敢拿補助

10906561_988518551175723_6968911351142528241_n
農會會發給公糧收購證明,雖然繳穀人必須寫地主名字,公糧收購金直接匯到地主帳戶,但承租人通常會請地主提供這張證明,或直接向農會申請,才知道地主要再轉匯多少錢給承租人

農委會規劃,停灌區休耕種綠肥補助8.5萬,沒種綠肥則是7.8萬,轉種其他作物3.9萬,面對外界一再質疑補助只給地主,農委會強調若有租賃關係,因地主已收取租金,停灌補償費給付實際耕作人(即承租人),其分配比例由雙方自行議定,或依租賃契約約定辦理。

農委會發佈聲明表示:「本措施在98年乾旱停灌補償作業已建立良好互信基礎,期外界勿散布不實傳言」、「99年間嘉南、苗栗乾旱停灌辦理補償時,即依此模式協商及運作,並無爭議情事」。

但所謂的無爭議情事,實際上都是由務農者自行吸收。

劉政育直言,租地的人根本不敢和地主搶那些補助,因為怕地主之後就不租了,更何況地主普遍有「三七五減租」的陰影,擔心簽約後,地拿不回來,大部份的農民都是口頭約定,補助當然直接到地主帳戶;就算「小大」有簽約,但佃農最後還是會把錢給地主,「否則地主認為,沒簽約有8.5萬,有簽約卻比較少,甚至沒有補助,以後他就不跟你簽了。」

劉政育解釋,這不是地主的問題,農委會發補助本就應該分開計算,就算沒有實際簽約,但農會和公所都知道哪塊田是誰種的。

他當場拿出公糧穀單舉例,很多承租人會繳公糧,農會會發給公糧收購證明,雖然繳穀人必須寫地主名字,公糧收購金直接匯到地主帳戶,但承租人通常會請地主提供這張證明,或直接向農會申請,才知道地主要再轉匯多少錢給承租人。承租人都會留著之前的資料,農會也可查詢,只要政府願意從這個方向認定實際耕作者,分開補助,相信地主也會樂意配合。

灌溉埤塘移作魚塭,喪失供水功能

10897106_988513807842864_7834386330746895714_n
本該是灌溉用的埤塘竟被出租給養殖業者(攝影/林慧貞)

此外,農委會規定,可以自覓水源轉種稻子之外的作物,但只能領3.9萬,劉家兄弟說,新竹雨多,傳統上很少種旱作,去年他們試種了10公頃黃豆,只收到1公頃的量,且收割機只能收3公分以上的植株,必須花錢請工人一個一個拔起來,況且除非務農者額外出4.6萬,讓地主仍拿到8.5萬,否則根本不會有地主願意讓務農者轉作。

劉政育建議,農委會補助可以照給地主,但別限制農民不能種東西,且桃竹3、4月就有梅雨,還有池塘可儲水,看天吃飯至少可能有點收成。

新豐鄉靠近桃園,同樣有埤塘蓄水的傳統,石門水庫的水流入下游桃園圳、光復圳後,再流經各個埤塘,輸送到灌溉溝渠供農民使用。劉政雨忿忿不平地說,許多人覺得農民浪費水,但農民灌完一塊田,會將進水口擋住,讓水順流繼續灌溉下一塊地,且平常下雨埤塘就可儲水,何來浪費。

近年台灣水庫淤積越來越嚴重,埤塘可分散風險,涵養水源,但隨著農村都市化,許多埤塘被填平蓋房子,新豐鄉的埤塘甚至被租給養殖業者,實地走訪時,打水車正趴達趴達揚起水花。

劉政雨說,有時需要水時打開埤塘出水口,飼養者還會不開心地跑去關起來;撈魚時池塘要放水,但時間又常常和農民搭不上,政府一面喊缺水,卻一面放任埤塘移作他用。

10429277_988515344509377_2099332950658815018_n
劉政雨指著田中的進出水口,為農民浪費水一說忿忿不平(攝影/林慧貞)

本想自產自銷,政策卻讓農民看不到未來

10896295_988516661175912_6341853005938211592_o
去年劉家兄弟開始嘗試自產自銷,沒想到今年就遇到停灌休耕(攝影/林慧貞)

2014年最後兩天,劉家兄弟生平第一次走上街頭抗議,劉政雨在經濟部前戴著斗笠,用生硬的語言唸著前一晚寫好的稿,他笑著說,當時緊張得要死,本想照著稿唸卻唸不完,都不知道那天講了什麼,「但再不抗議就來不及了。」

劉家三兄弟全都返鄉後,去年10月開始嘗試自產自銷,新豐鄉還未遭受太多汙染,溝渠裡見得到毛蟹、蜆仔,未來他們希望朝無農藥、化肥邁進,自己打品牌,還為此買了一個大冰箱,甚至種了一個新的香米品種,雖然只有簡單的塑膠包裝,但親朋好友吃過都說讚,直問今年什麼時候可以訂購。

今年他們打算把自有的一甲地拿來種新品種,不領8.5萬元休耕補助,即使得看天吃飯,仍希望持續朝自有品牌前進。

然而,由於一期停灌,許多地主二期又習慣休耕領4.5萬補助,劉家等於要到2016年7月才能恢復收入,大人們個個憂心忡忡,只有劉政育剛出生9個月的女兒,還有2歲多的稚兒仍睜著大眼,天真無邪地聽著這些煩惱。

從墨西哥返台的劉政祐也有一雙兒女要養,他因從小耳濡目染跟著做農,大學特地選讀嘉大農藝系。他一針見血地說:「政府一下叫我們回來,沒水又叫我們走,有水再叫我們回來,政府說農業人才出走,是根本不給就業機會。」曾有學弟妹想投入農業,也準備好採購農機,「政府卻把投資變賭博。」如果沒地可種,農校專才如何回來?這樣的政策讓農民看不到未來。

10896907_988519857842259_5592988389961510154_n
劉政育和大哥劉政祐都靠務農養育一雙兒女(攝影/林慧貞)

系列閱讀: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