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部落淪為財團腹地 春陽部落發展無毒農業

南投縣仁愛鄉的春陽部落,海拔一千兩百公尺,位於清境農場與廬山溫泉之間,部落居民一千三百多人,多數以務農維生。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二○○○年八月的碧利斯颱風,連續兩年重創當地的基礎建設,農作物也受損嚴重。五年前南投縣府規劃將廬山溫泉業者遷建到春陽部落,部落居民擔憂土地不保、發展主權落入財團手中,因此群起反對。

這幾年,春陽部落的幾位農人嘗試採用友善環境的農法種植高冷蔬菜,透過網路直接賣給消費者,不過銷售成長緩慢,只好打掉熟成的作物,當地多數居民也因為生計問題不敢輕易嘗試無毒農法。

10922802_1046091732073263_2597193426499289759_n
春陽部落位在南投縣仁愛鄉,海拔一千兩百公尺,居民九成以上為賽德克族都達亞群人(Seediq Toda)。 提供/吳永昌

從輔導到實際下田 吳永昌返鄉務農

10968303_1046088838740219_4877293771693989400_n
年屆四十的吳永昌,賽德克族名為Awi Nokan。 提供/吳永昌

兩年前回部落務農的吳永昌,是最積極支持、推動友善農法的春陽部落新農人。他認為部落農業仍以慣行為主,為了維持產量、品質,農人長期使用農藥、化肥,傷了身體,土壤也不健康,「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模式,可以照顧農人跟土地的健康,又能維繫家庭的生計呢?」

吳永昌八年前服務於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在南投各部落推廣有機農業,將一些有機農業資訊帶到部落。過程中他發現部落需要有成功個案才願跟進,而他談的都是「紙上作業」,部落居民無法眼見為憑。兩年前,他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春陽部落,以家中的四分地為基地,實際操作友善環境農法。

吳永昌去種苗場時,苗場老闆一聽他初次種菜,而且不用農藥、化肥,便建議他種結球萵苣、南瓜與甜蒜等比較不受蟲害的作物品項。但是吳永昌堅持要種高麗菜,他笑說:「當時我真犯了初生之犢般的天真情懷,後來我才知道有些狀況還真需要一些經驗的累積」。

吳永昌種植高麗菜不到一周,田間出現黃條葉蚤,接著遇到連續兩週的梅雨季節,之後又遭受斜紋夜盜蟲的肆虐、因晴雨交錯而產生的黑腐病,還有部分部落居民的質疑眼光。

銷售遇瓶頸 申請有機驗證找通路

經過兩年的努力,吳永昌比較掌握友善農法,四分地可以產出四千顆高麗菜,但實際銷售時常賣不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只好打掉轉為肥料,心裡是在淌血啊!」

吳永昌非常非常努力銷售,他仔細記錄作物成長過程,把照片放上臉書,短片搭配音樂放上youtube,認為這就是他的作物生產履歷,但銷售狀況一直沒能拓展開來。他無奈地說:「之前我的想法很單純,認為把我生產過程全部呈現在網路上,就能爭取消費者的認同,但支持的量有限,因此想說賣到有機通路,他們要看有機認證,我們就卡住了。」

最近吳永昌與三個農友向中興大學驗證中心申請有機驗證,最快三月就進入有機轉型期。他說,部落農友若有心轉型做友善環境農業,不是單單拿鋤頭就好,還要拿筆,不少部落農友感嘆「拿鋤頭還比較輕鬆」。

YouTube video

有機農業作為部落發展的方向

從輔導轉作有機到直接下田,吳永昌拿起了鋤頭,卻未放下他的筆。年屆四十的吳永昌,賽德克族名為Awi Nokan,去年以一篇書寫春陽部落殯葬觀的文章,獲得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的報導文學類第三名。

九二一地震後,Awi投身部落重建,之後當過記者、國小代課老師、縣議員助理、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有機轉作推廣員等工作。這兩年成為有機農法的農人,就像是他長年來對部落發展方向的回答。

Awi說:「九二一之後,部落營造不是做環境改造就是觀光旅遊,要叫全部落的人都當導覽解說員嗎?就算要發展觀光,部落的建築比得上清境農場那些豪華的旅舍嗎?就算在部落發展溫泉旅遊,我們春陽部落就處在清淨農場跟廬山溫泉的中間,要怎麼跟財團競爭?」

Awi直言,部落的經濟重心就是農業,但長期採用慣行農法,不但土壤、農人健康受影響,銷售還會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部落的農業碰到這些難題,如果沒有一個機制協助居民做更好發展,部落的人要怎麼生活在自己所處的生活空間?」

有機農業、直接賣給消費者,便成了Awi努力耕耘的方向。最近他跟他的三個夥伴們的芥菜、大白菜、高麗菜陸續收成,若能順利完銷,更有機會鼓舞部落其他農友轉作友善環境農法。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Awi綠生農場的生產履歷(https://www.facebook.com/awinokan),或直接跟Awi聯繫:awisnuwil@gmail.com

1558478_1046092255406544_6330886561904171291_n
吳永昌的農田 提供/吳永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