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後重建 最慢一年內全面改為非開放式禽舍

關於禽流感疫情過後的產業重建措施,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今天表示,以提高禽場生物安全為目標,農委會將輔導業者轉型為非開放型禽舍,不讓禽場內家禽與外界野鳥、候鳥接觸,要有遮蔽物不讓外界禽鳥糞便掉落禽場內,此外,也將禽場分成三圈,分別為案例場、案例場周圍一公里禽場、其他禽場,前兩圈必須在九月前提升禽場生物安全,其他禽場需要一年內提高生物安全,業者若未落實將依動傳法開罰三萬到十五萬。

禽流感疫情仍需連續監測三個月 警報尚未解除

禽流感疫情昨天只有新增2場送檢,確診1場,目前總計14個縣市、888場送檢,確診861場H5亞型禽流感。不過張淑賢表示,還不能說警報已經解除,仍有零星案例發生,表示環境中還有潛存病毒,農委會將針對案例場周圍一公里內的禽場每個月監測、採樣一次,連續進行三個月,若無新病例發生才算是疫情結束。

張淑賢說,農民仍需自主觀察,若發生異常狀況應即時通報地方防疫機關,「不要自己土法煉鋼,這會害人害己,也會造成疾病蔓延」。平飼的禽場若連兩天發生每一千隻死亡四隻、籠飼的禽場連兩天發生每一千隻死亡兩隻,就需要即時通報。

案例場及周遭一公里內禽場 六個月內需提高禽舍生物安全

未來禽場復養或再養的條件,農委會分為三圈進行。張淑賢說,第一圈為禽流感發生案例場,禽場需完成完整的場區消毒,空場21天,之後放入哨兵家禽,21天後再做檢驗,沒有檢出病毒才可以復養,第二圈為案例場周圍一公里內的禽場,不需放入哨兵家禽,但是在申請再養或進養前同樣需做完整消毒。

張淑賢強調,案例場及周邊一公里內的禽場,復養前禽舍都需要改為非開放式或密閉式的禽舍,目前會給業者六個月的緩衝期,希望在九月候鳥來臨前完成禽舍翻新,之後若未落實禽舍的生物安全要求將會開罰。第三圈為其他禽場,業者再養、進養時,必須提高禽舍生物安全,同樣需轉型為非開放式的禽舍,不過會給業者一年的緩衝期。

農委會將輔導所有家禽業者至少改為非開放式禽舍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李宜謙說,非開放型禽舍的定義很簡單,一、禽場內家禽不與外界禽鳥接觸,二,要有類似頂棚的遮蔽物,不讓外界禽鳥糞便掉落到禽場內造成感染,農委會只要求業者達到這兩個基本要件。

李宜謙表示,非開放型禽舍有很多形式,有成本較高的密閉負壓抽風式,或是舊禽舍改建,此外,禽舍也可做簡單的鋼構骨架,類似搭帳棚一樣,達到上述兩項原則即可。

除了硬體的禽舍生物安全,李宜謙強調業者的生物安全觀念也很重要,農委會已組成五、六十位的技術服務團,本週六從彰化開始舉辦教育訓練,課程安排一天六小時,說明防疫、生物安全及法規等觀念,另外提供復養的畜舍形態給農民參考。

關於教育訓練的參加者,李宜謙說不限於案例場,對象是所有養禽業者,往後有非常多的場次,看各縣市案例發生狀況安排教育訓練場次。

張淑賢強調,這波禽流感疫情後的產業重建,需要大破大立,提升整體產業的生物安全水平,才能降低禽流感傳染風險,案例場及周圍一公里內禽場要在六個月提高禽舍生物安全,其他禽場需要一年內落實,違者未來發生疫情將不給予撲殺補償,此外也將依動傳法規定開罰三萬到十五萬,「我們不希望禽流感疫情再次發生,這樣下去產業會沒有明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