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觀光客因為海龜慕名而來(李益利攝)

龜之島,你好嗎?-龜去,來兮,砂瑪磯

廢棄網具卡住綠蠵龜,志工隊救援時已窒息而死
廢棄網具卡住綠蠵龜,志工隊救援時已窒息而死

3年前的這天,小琉球漁會接到電話,有人通報肚仔坪潮間帶外有廢棄漁網卡在海底,漁會推廣專員李益利打了幾通電話,帶上潛水裝備,在港口會同志工,開著漁會巡守船,前往通報地點,發現是一張巨大的廢棄拖網網具,並且,上面卡了死亡多時的綠蠵龜幼龜 …

3年後的今天,肚子坪的潮間帶上,10-15人一組,由生態解說員帶領下進行潮間帶生態觀察。稍遠處,小綠蠵龜從浮潛遊客身邊游過,短暫浮出水面換氣後,回到水中繼續淺坪珊瑚上隨機的覓食藻類。防波堤上聚集成群的遊客拿著相機,期望捕捉到海龜露出水面換氣的一刻。

前世界海龜保育聯盟的主席George Balazs今年1月來到小琉球。他說,小琉球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能在岸上,不用下水就能近距離觀察海龜的地方。

台灣沿海漁村似乎走向夕陽的時候,海龜的到來,無疑為小琉球帶來一絲曙光;遊客大量湧入帶來了生氣,也對環境產生了改變。海龜為什麼來?小琉球又將往哪裡去呢?本系列文章將探討小琉球發展生態觀光島的契機與挑戰。

海龜換氣,在小琉球花瓶岩

小琉球花瓶岩 (攝影:甘宸宜)
小琉球花瓶岩 (攝影:甘宸宜)

沿近海生態枯竭,靠遠洋漁業搏出路

小琉球過去曾是台灣魚產豐盛的地方,隔著8海浬(14公里)的距離與東港遙望,因本身無魚市場,漁獲皆運往東港或高雄,與其他離島相較,小琉球與本島的距離極近,讓琉球漁民能夠直接到本島進行拍賣,也從魚市認識漁業相關人員,獲得最新的漁業資訊及情報。1980年代之後,漁業機械進步及無線電的普及化,讓琉球漁民開始轉往遠洋漁區的作業(多為菲律賓),一直以來,東港的黑鮪魚其實有一大部分是小琉球漁民所捕獲。

延繩釣,是小琉球重要的漁法,以旗魚、鬼頭刀、黃鰭鮪、鯊魚為主要漁獲,1983年後,小琉球的遠洋漁業迅速興起,又以鮪延繩釣為大宗。每年4-6月,菲律賓東岸正是黑鮪魚盛產的季節,為了到菲國經濟海域內捕黑鮪,由政府編列補助款(入漁金)作為與菲國漁業基地交換的條件。除了菲律賓,琉球漁民的漁場範圍遍布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關島等地,除了展現不凡的遠洋漁業實力外,其實也反映出沿近海漁業逐漸式微的現況。除此之外,因越域捕撈行為導致的台籍漁船遭菲國扣押的事件亦層出不窮。

對照台灣沿近海捕不到魚的現況,遠洋漁業似乎成為唯一選擇,然而,過去1總由琉球漁民捕獲的驕傲,在捕獲量逐年下滑、保育意識抬頭及台菲海域爭議(廣大興事件)的情況下,黑鮪魚季甚至於2014年宣布停辦。這對過去以漁業賴以為生的小琉球島民(島上並無農畜業),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嚴峻事實。

DSC_1494

阿嬤的8點電話

台灣漁業面臨的困難,除了沿近海資源量下降,讓作業距離必須越來越遠外,海上討海生活的辛苦,也讓年輕人畏於投入。老討海人心裡想的,多半是讓下一代多讀點書,不要再回來討海了。小琉球跟其他離島一樣,許多民生物資必須來自本島,島上僅有四所國小、一所國中,因此高中之後便須離家至外地求學,有些家庭更因此舉家遷離,民國70年左右島上仍將近16,000人設籍,至民國100年僅剩12,000人。

年輕人口流失,也造成老齡人口偏高。留在島上的阿嬤想念孫子,晚上7-8點打電話給孫子的短暫閒聊,成為老人家心裡的慰藉。「有時候孫子學業繁忙,會露出不耐煩的口氣,阿嬤只好直接收拾包袱去找孫,結果孫子還嫌阿嬤多事,只好包袱收收又回琉球」這是典型漁村產業消退、人口凋零後頗為無奈的寫照。

海龜來了,遊客來了

不過,近幾年來,這樣的情況有了轉變。根據航管局統計,小琉球的進出港人數,由民國94年的40萬人逐年成長,去年(103年)已突破103萬人。鄉長陳隆進表示, 10月10日一天的遊客量,就超過12,000人!

為什麼小琉球突然搖身一變,成了熱門觀光景點?李益利表示,這跟生態環境的回復,有很大關係,其中,最關鍵的,是綠蠵龜回來了!過去,想到綠蠵龜,大家會想到蘭嶼、澎湖望安,但其實,小琉球一直都有綠蠵龜的存在,只是數量並不多,然而,現在到小琉球,不必碰水,就能看到綠蠵龜。

海龜的出現,是一大亮點,有人看到的自然資源的價值,開始經營深度的生態旅遊。王添正(阿添)是小琉球最早從事生態旅遊的業者。

「最開始發現海龜回來是幾年前,當時只有少數人知道。為了瞭解海龜,我們下到水裡觀察他們的行為。有一隻母龜身上有受傷的痕跡,我們常常看到他。他一開始是怕人的,不過慢慢的,我們可以靠近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海龜習慣我們的存在。我想,他們可能會認得某些人。」阿添說。

帶著遊客沿著海岸線的高位礁區行走,一邊解說著小琉球的海岸生態,一邊以肉眼搜尋海龜的蹤跡。不到20公尺的距離,在白浪花中看見花紋斑駁的殼,接著露出頭,綠蠵龜上來換氣了!阿添把握機會,開始一一介紹海龜的特徵、覓食習性、以及小海龜如何在沙灘上孵化,幼生期躲在馬尾藻海草叢中,長大後在大洋中尋覓配偶,最後又回到原出生地產卵的生命史過程。

蘭嶼及望安的綠蠵龜,每年固定在夏天回來繁殖,但小琉球的綠蠵龜,已經不只是來繁殖,而是定居於此,根據海洋大學程一駿老師的推估,目前在小琉球定居的綠蠵龜,約有100多隻。每天兩次的退潮與漲之間,他們靠近岸來覓食海藻,這時是觀賞他們的最佳時機。在其他地方,要看到海龜,必須靠點運氣;但在小琉球,只需在海邊靜靜的坐著,吹著海風,聽著海潮衝擊礁岩的碰碰聲,有點耐心,海龜自然就會出現了!

系列文下一篇:龜之島,你好嗎?-禁用刺網帶來生機

【本系列文章由100mountain登山網贊助採訪經費,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協助,但不干涉寫作方向及內容】

10498635_10203697692991004_5274957236954508232_o
岸邊即可近距離觀察綠蠵龜

 

許多觀光客因為海龜慕名而來(李益利攝)
許多觀光客因為海龜慕名而來(李益利攝)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