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食材入日式官舍 樂埔町打造四時之美

距今大約95年前,台北市古亭一帶曾是一塊塊純樸的農田意象,日本政府來台後,進行市區規畫,在此建造出一棟棟官員宿舍,存留至今極富歷史意涵,其中座落於杭州南路二段的「樂埔町」,近年來承租給立偕生活文化團隊修繕、再造,並邀請食材專家徐仲尋找台灣在地食材,一項項孕育自這塊土地的胡蘿蔔豬、桂丁土雞、台梗二號冠軍米等,經過法日創意烹調,蛻變成一盤盤兼具藝術美感和食材原味的美味佳餚。

20141230-014
立偕生活文化有限公司提供

從農村到官舍 老屋修復走過歷史歲月

樂埔町前身是1920至30年代日本政府所建造的錦町日式官舍。清領時期,台北城(現今台北舊城)是當時主要發展的區域,城門外就屬艋舺一帶最為熱鬧,古亭屬於城東,因為沒有什麼官方資源挹注,主要以農村發展為主,日治初期為了安置日本官員,日本政府便將此地收回,以統一格局打造官舍,據學者考究指出,以樂埔町的規格,前、後分有庭院的獨棟官舍,居住的官員至少是科長級以上。

錦町日式官舍在光復後提供給林務局官員使用,後來一度荒廢數十年,台北市文化局在2013年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負責媒合民間團隊進駐文資建物協助修復,長期關注藝術發展的立偕團隊從中脫穎而出,獲得錦町日式官舍的經營權,修復初期老屋斑駁不已,立偕以「快樂茁壯的沃土」之意,將該官舍取名為「樂埔町」,期盼經過重新規劃與設計,這間官舍可獲得重生。

20150121-179
立偕生活文化有限公司提供

減法原則 烘托建築本身的質感與層次

在樂埔町空間改造的部分,立偕請來名設計師王增榮協助建築再利用規畫,王增榮指出,日本歷經明治維新的洋化運動,來台建造官舍時便大量將歐美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樂埔町外牆上一塊塊木製的雨淋板,該項建材的發明來自英國,因為工法簡易在美國大量應用,日本官方因此汲取精華為己所用。

為了讓官舍原有的空間架構能被烘托出來,王增榮採「減法原則」,保留原始的木架、門窗、屋頂黑瓦等元素,抽掉原本橫亙在主餐廳的隔間,讓原本的住所空間能適度轉化為餐廳,其中支撐整體官舍的編竹夾泥牆,因為時間的關係,立偕接手時早已脆弱不堪,因此目前樂埔町的牆面也是遵循傳統編竹夾泥牆的工法,全部重新打造。

由於文化資產法明訂,歷史木構建物禁止使用明火,為了能夠營運供餐廳使用,王增榮在官舍的右前方打造了一間較具現代感的廚房,讓飲食空間能進行新舊對話,其中還富巧思的設計一扇透明的對外窗,讓來訪的消費者從一踏進大門後就可感受到親切的氛圍,王增榮笑說,窗戶就像一雙眼睛能為建築帶來豐富的表情。

為了讓官舍原有的空間架構能被烘托出來,王增榮採「減法原則」,保留原始的木架、門窗、屋頂黑瓦等元素

名建築師王增榮。
攝影/郭琇真

支持農業發展 一道菜在地食材來源多達數樣

樂埔町的美食顧問徐仲。
樂埔町的美食顧問徐仲(攝影/郭琇真)

樂埔町是一間集結藝術、美食和景觀的生活空間,整體老屋修復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以及超過2000萬的預算,但立偕並沒有因此而罷休,在美食的部分,他們邀請了食材專家徐仲量身打造,店內目前販售的美食佳餚有70%均來自台灣在地農人的生產,一盤看似簡單的胡麻香蒸心豆腐,便蘊含了7、8位農人用心生產的食材。

「樂埔町在做的就是支持整個餐飲產業。」徐仲直言,台灣好的在地食材和小農已經很多了,所以樂埔町在挑選食材時會特別注意該產業最缺乏的是什麼?以雞肉來說,在多數餐廳遭進口雞肉佔據的此刻,樂埔町選擇支持台灣第一個符合國際育種標準的桂丁土雞;豬肉的部分,樂埔町從豬肉吃下的飼料關心,選擇利用生產履歷胡蘿蔔、香菇等原料餵養豬隻的永隆牧場

樂埔町的豆腐來源也大有來頭,在現今市場一片呼籲使用非基改黃豆的時刻,徐仲不再特別強調其必要性,而是選擇願意使用山泉水搭配非基改黃豆製作而成的「真心豆腐」,他強調,找產業裡最缺乏的,從而支持,就是樂埔町存在最重要的思維。

浮甜藷雲四香腴豬,採用永隆牧場的豬隻,佐以栗子地瓜和葡萄做成的醬汁,搭配季節時蔬而成。

浮甜藷雲四香腴豬,採用永隆牧場的豬隻,佐以栗子地瓜和葡萄做成的醬汁,搭配季節時蔬而成。
攝影/郭琇真

徐仲:「台灣要談競爭力,必須先讓業者合理獲利。」

樂埔町的菜單就如四季流轉是隨時都在更換的,近期正值火龍果、馬齒莧產期,徐仲也正在思考如何將這些美味的食材入菜,已過產季的蔬果理所當然就不會出現在樂埔町呈現的佳餚中,徐仲表示,一間餐廳願意70%都支持友善食材,其餐點的價位勢必會超過500元以上,這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台灣在談餐飲產業的競爭應該要盡快脫離價格思維,思考如何讓業者從中合理獲利,才是真正的對台灣好。

樂埔町使用日本銀峯的菊花炊飯鍋,烹煮協和碾米廠的冠軍米台梗二號,每鍋米飯需經30-40分鐘的炊煮。

樂埔町使用日本銀峯的菊花炊飯鍋,烹煮協和碾米廠的冠軍米台梗二號,每鍋米飯需經30-40分鐘的炊煮。
攝影/郭琇真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