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試種有機白芷 美白抗氧化可提供藥粧市場

酷夏炎炎,熱中美白的時下男女都愛上網尋找偏方,以保護自己的臉頰,坊間更相傳慈禧太后愛用的「玉容散」,就含有「白芷」成分;而經現代科學證實,白芷的確有美白、抗氧化的效果,也能入藥、治感冒。現在,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經一年試種,可提供產量穩定的有機白芷,供給國內藥用、粧用市場,讓農民有更好的經濟所得。

花蓮農改場成功試種有機白芷

白芷主要使用其根部,經乾燥後冷藏即可保存。
白芷主要使用其根部,經乾燥後冷藏即可保存(圖片/花改場提供)

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一種多年生的繖形科草本植物,又叫作「芷」、「白茞」、「野當歸」等,是一種常見的傳統中藥材,主要使用根部。在藥性上,性味辛、溫,能通竅、止痛、消腫排膿;因此是感冒頭痛、鼻塞、牙齒痛、風濕痺痛、毒蛇咬傷等地常見用藥。而現代研究也發現,白芷在外用上有美白、抗氧化、抗菌、抗發炎的功效,因此古人使用的「白玉散」就是用白芷製成。

花蓮農改場這次成功試種的有機台灣白芷,適合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研究員張同吳說:「大概在15-20度C發芽率較高,」而且夏季時白芷幾乎沒在生長,加上「春天後母面」、氣候不穩定,因此秋季是最適合種植的季節;另外,也可選擇700公尺高的台地、丘陵種植。

花蓮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解說有機白芷的田間栽培技術(圖片提供/花改場)

花蓮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解說有機白芷的田間栽培技術

白芷蟲害少產量高

而種植白芷的好處「非常多」,張同吳說,白芷對土質的適應力佳,酸鹼度pH5.5到7.5均可,只要注意良好排水即可;蟲害亦少,僅種植在排水較佳的砂質土上,須特別注意線蟲害,經農改場試驗結果,可在種植前兩週、每公頃施用500公斤的蝦蟹殼粉防治。

在產量上,平均一分地約可種植超過1000顆白芷,而白芷的生長期約8、9個月,因此也可一年一收。不過農改場研究發現,「白芷種越久、長越大」,種植6個月的白芷根部平均重約280公克;再過6個月,平均可達1000公克,而平均每分地可收約600公斤。

耕種上,白芷植株較高、根部較長,因此適合作畦栽培,既能達到排水、通風的效果,植株也不易倒伏。而作畦就是將田地整理後,堆成平整的小土堆,農改場建議白芷的畦高約30公分,並可覆蓋塑膠布維持土壤濕潤、防治雜草;種植時只要剪開10公分的洞口就可植栽。

需注意的是,由於白芷植株可達1公尺高,因此作物的行株距應放寬,另外白芷也可先在育苗盤種植、再定植在田畦間,「但經試驗一開始就種在田畦中的主根較大、分支較少,」因此直接種在畦上經濟價值較高。

收成後的白芷根部,只要以清水洗淨、去除細根、分支後,將根部橫切片置於攝氏40度C的烤箱中乾燥後,進行真空包裝,一般保存只要於攝氏4度C冷藏庫中存放即可。

白芷可長1公尺高,因此要作畦耕作較適合生長(圖片提供/花改場)

白芷可長1公尺高,因此要作畦耕作較適合生長。

鼓勵農友種植供應給藥粧市場

「根據我們調查,其實白芷在國內藥用、美妝都頗有市場,」目前已有一些國內藥廠看上白芷的美白效果而做初步洽談;張同吳說,白芷好種、產量穩定、國內又有需求、價格好,只是因勞力成本高、產量無法和中國競爭而罕有人種植,希望花蓮農改場的有機白芷試種成果能讓農民有不同選擇。而一開始會選難度較高的有機農法,「主要還是考量到要給人吃的,標準應該更高。」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科長陳聘琪說,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進口約有9公噸的白芷,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由於白芷的使用部位為根部,中藥司稽查時以重金屬殘留為重點檢驗項目,目前白芷訂定總重金屬含量不得超過10ppm,且砷亦不可超過5ppm。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