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扮演「龍目村夫」甘之如飴的國小師長- 龍目國小黃孝宗校長與薛月雀老師

訪問學校:龍目國小 (6/24(三)8:30-10:0、黃孝宗校長、薛月雀老師)

IMG_6178_調整大小IMG_6193_調整大小 彰師大生物系畢業的國中老師,毅然決然轉任國小教師,擔任十二年校長之後,來到這個河洛人聚居的龍目社區,還成立了「龍目村夫有機小農」平台,幫助在地小農行銷,他就是希望能永遠帶給大家正面能量的黃孝宗校長。龍目國小位居山間,周圍根本沒有稻田,他竟然說服後山緊鄰校地的地主免費提供林地,同時在大寮租良田1.7分,提供全校師生進行農事體驗。

「龍目是一間小學校,我們經費很少,只能接些計畫,才能推動一些想法。」黃校長說:「我在這裡已經3年,前面半年都在和學校老師們磨合,當老師半開玩笑的說,『校長,我只會吃飯,其他都不會』,我就認真地寫了一個吃飯的計畫請他執行。沒想到他的執行熱忱反倒帶動了所有老師。我們有11位老師,3位年近60的資深老師是我們尊敬的實作老師,小朋友種稻的實作課程都由他們負責執行;30多歲的年輕老師被我們稱為典範老師,他們主要負責撰寫教案、設計課程;至於40歲左右的老師,是學校的中堅,負責主要教學任務,並兼辦行政。三組老師,分別代表實作、經驗、創新三種精神,三者合一,互助合作,創造出本校的活力。」

IMG_6180_調整大小 IMG_6184_調整大小

學區內完全沒有稻田,主要農作是鳳梨、荔枝,居民是以蔡、謝、巴三個姓氏為主的河洛人。龍目社區因地勢多丘陵,地理位置十分獨立封閉也容易被忽略。為了執行農糧署的種稻計畫,龍目國小的師長們各依興趣與專長,帶著小朋友遠赴大寮種稻學習農稼經驗,就近在學校進行教學實驗。

「這兒的一期稻作,約在五月中就收穫了,二期稻作蟲害多、產量低,農民往往採取休耕或改種雜糧紅豆、毛豆。」黃孝宗校長說:「一般的二期稻作,會在5月底、6月初展開作業,今年配合暑假開始,我們將在7月份育苗。去年我們在10月才播種,結果原本只需要125天即可收穫的高雄146號,足足長了165天才收割,稻米的品質不佳,不稔實比例高。」

除了在校外租地1.7分種田外,校長也利用校內廢棄的沙坑做小規模種稻試驗,以及桶稻栽培。

「因為沙坑太硬,我請同事上山取土來種稻;因為沙坑易滲水,我拜託同事在底層加塑膠布防漏;後來又怕積水孳生蚊蠅,又做了小缺口排水。我們曾經試過魚稻共生,投入150隻大肚魚,後來竟然繁衍出上千隻大肚魚,也不需要施肥了。由於這塊地兩側有樹蔭,日照多為斜射,造成夏季右側稻生長好,冬季左側稻長得好的現象。種稻期間,曾發生未結穗卻鳥類聚集的奇怪現象,後來才發現他們等著吃蟲子。」聽著校長侃侃而談,真是生動有趣。

IMG_6186_調整大小種稻之外,後山坡地也開發了2分地,種了許多蔬果。負責實作的薛老師親自帶大家上後山參觀菜圃:「夏天菜少,只有玉米、地瓜葉、秋葵、紅鳳菜、皇宮菜等不怕蟲的,冬天的菜才會多。去年冬天,每個月有近30台斤的菜進廚房,煮不完的還會讓小朋友帶回家,或是辦火鍋會,一起吃自己拔的菜。」

IMG_6188_調整大小 IMG_6190_調整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