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一年 環團:地底都是石化管線的城市如何安居?

高雄氣爆昨天滿一週年,高雄市政府雖在5月通過「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業者需提出管線維運計劃,且預計三年檢查一次,不過環團和學者批評,高雄市政府只在技術面上打轉,沒有面對最根本的城市治理、石化業退場,企業也拿不出災害應變SOP,「有些小學連防災口罩都沒有」,要求高雄市政府正視石化業污染問題。

10177960_715396461854936_8018938398799763089_n
高雄氣爆現場(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氣爆後,高雄市政府要求業者檢查管線腐蝕度

去年7月31日,高雄苓雅區、前鎮區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案,造成32人罹難,事後發現是李長榮化工地底運送丙烯的管線,被包覆在排水箱涵內,管壁經長年腐蝕,變薄破損,導致丙烯外洩。

經此事件,高雄人才發現,原來每天行走的馬路下,埋了上千公里錯綜複雜的石化管線,且許多業者當初以石化管線申請設立,理應不能通過住宅區、商業區,卻違法鋪管,地方政府也沒有落實執法。

事件發生後,高雄緊急補破網,今年5月21日議會通過「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業者需提交年度管線維運計畫、繳納管線監理檢查費、公司所在地遷至高雄,否則將強制斷管。

此條例雖在上周被行政院判定違反地方自治法,不過高雄市政府仍強硬表示會實施,高雄市環保局長鄒燦陽今早出席台大辦理的「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論壇時也透露,會要求業者檢測管線腐蝕度,每三年一次,之後可能還會更頻繁。

災害應變措施付之闕如

11807113_1122811917746385_8610936591143942528_o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

不過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批評,高雄市政府只談管線怎麼管理,其他措施卻付之闕如,包括如何讓石化業轉型、退出高雄,也沒有訂出災害應變措施,「有些小學連防災口罩都沒有。」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洪文玲表示,台灣政府和業者缺乏緊急應變能力,美國先前也曾發生類似事件,政府要求業者需制定應變措施和公眾教育,管線附近的居民,可以收到公司的安全指引資訊,平常也會有訓練活動,全由事業公司負責。

他說,企業應該和社會好好互動,「不是只有捐捐書,而是做專業研究,建立模式,這是為了保命。」

城市治理、產業轉型才是根本

前天高雄市長陳菊盛大舉辦氣爆週年記者會,宣示建立管線圖資系統,操作管理及稽核措施,打造宜居城市,不過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批評,這只是治標,最根本是全台放棄石化業。

他提出三個階段,一年內,高雄市政府和石化業者需做好管線安全檢查;三年內,廢除所有穿過市區的石化管線;5年內,工業局、能源局、經建會應通盤檢討台灣產業政策,放棄石化業,配合全世界頁岩氣發展,鼓勵業者到美國、加拿大、中國設廠,再將塑膠粒運回台灣供給塑膠業。

不過鄒燦陽對此沒有正面回應,只說許多管線都埋了2、30年,現階段要有效解決,得先透過自治條例。他也透露,日本每年要檢查兩次管線,高雄市政府要業者三年檢查一次,中油就反彈了。

李根政則質疑:「地底都是石化管線的城市會宜居嗎?」他指出,台灣不能再重蹈覆轍,只看GDP發展,不顧公平正義,「高雄氣爆就是犧牲者,高雄人不可能接受石化專區,高雄人不要石化工業。」

10404870_751351248259457_5683615029513183334_n
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