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

前陣子的「蘇迪勒」颱風為台灣北部帶來不小災害,可說是另一次的八八風災;我在《台灣有機生態家園》一書中也介紹了幾個北部社區,今天貼一篇新竹山區的泰雅部落,他們也正以有機農法試圖找回離家的族人,在此祝福他們平安,遠離天災。

***

位在大漢溪上游,雪山山脈深處,新竹縣尖石鄉通往桃園北橫公路的玉峰村,從玉峰大橋轉進,在海拔八百多公尺處,有一個施行有機農法的泰雅族部落–石磊,泰雅族語名為「Quri(谷立)」,意為「山凹下去的地方」,亦即「鞍部」、「山谷」,這些地名正說明了石磊部落的地形。

石磊部落的有機農業發展,得從2004年的「艾利風災」談起。這個八月的中度颱風輕輕略過北台灣,卻為北部山區帶來大量降雨,也帶來巨大傷害,發生嚴重土石流,讓原本就崎嶇難行的新竹山區道路更因此柔腸寸斷。風災過後,石磊部落族人痛定思痛,力圖振興部落產業,當時的基督教長老–徐大衛,正任職「谷立部落文化觀光生態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已經從事自然農法十多年的他,決定帶領部落一起朝向有機生態村發展。

徐大衛長老從退伍後就回家鄉耕作,如同大多數農人一樣,先是採用慣行農法,三年後,有位台北友人來訪,跟他談起改用有機農法的重要性,因為石磊部落位在大漢溪上游,也就是淡水河上游,農藥與化肥滲入土壤後,就會順著地下水污染水源,而許多族人,包括自己的小孩,都會到台北就業或謀生,如此一來便害到了自己人。徐長老聽完此番道理,便決定停用農藥與化肥來耕作,但一開始因不諳有機農法,也沒經過驗證,產量與銷路均不佳,幸好當時務農只是他在土木工程以外的兼職工作,所以他並不以為意,直到艾利颱風之後,為了族人的發展,他才前往國外取經,現在已成為台灣世界展望會的種子教師,到許多部落去教導有機農法,例如附近的抬耀部落也是在徐長老的指導下,有機農業發展豐碩。

徐長老先是透過教會,到韓國與日本學習自然農法,回到部落後,因為台灣的地質、氣候條件與日、韓不同,所以自己又做了許多試驗,經過三年多的土質改良與失敗,終於找到適合新竹山區的有機農法,以各種農業廢材、樹葉等等作為有機質堆肥,並自製液肥、培養益菌,讓現在的有機作物產量直逼慣行農法,並節省了資材成本。在增產、低成本,以及高利潤的誘因下,使許多原本不看好有機農法的族人紛紛加入,現在的石磊部落從2006年開始,已有十幾公頃農田陸續取得有機驗證,面積超過全部落耕地的一半,作物以四季蔬菜為主,也有一些水蜜桃、甜柿等果樹,收成之後一部分以「谷立有機農場」做聯合行銷,一部分依個人農場意願自行尋找通路。

現在的徐大衛對有機農法充滿信心,他說:「一點都不難。」問起許多有機農人最困擾的「除草」,徐長老也說:「用割草機除草,而且只在作物幼苗時除草,所以也不花太多人工。」至於除蟲他則利用無患子、莿蔥、蓼蕎、香茅、薄荷等味道較重的植物,放在甕裡發酵三個月,使用時加水稀釋1000倍,噴灑於葉面,只要不遇到下雨天,噴一次可以持續一週,讓蟲的嗅覺被干擾,就不會去吃作物,這方法用在較冷的山區很有效,夏天噴一點做預防,冬天則沒什麼蟲害。

徐大衛長老與他的有機田

徐長老同時也分享了許多有機果農最頭痛的果蠅防治方法,他說:「將蛋殼壓碎炒熟,加入糙米醋,利用酸性萃取鈣質的原理,做成液體狀之後,既可當液肥直接噴洒於葉面來補充植物鈣質,又可用容器裝起來之後打洞,吊掛在果樹周圍誘捕果蠅,因為醋香會吸引果蠅而使牠淹死,這是我實驗多種材料之後所得到的最有效配方。蛋殼也可以用較硬的動物骨頭取代,例如:牛骨、羊骨等,骨頭要炒成白色以去油脂,再切碎並用醋去萃取,效果一樣好。」

徐大衛又說:「一開始我們的定位就是有機農業結合生態觀光,來帶動石磊部落的產業,促使年輕人回鄉就業。」石磊部落有了這樣的共識之後,許多族人紛紛捐出廢耕多年的土地,成立「谷立有機農場」,以共耕共營的方式,提供族人利用閒暇時間來耕作;後來因為族人的有機技術漸漸成熟,便紛紛將農田取回自行耕作,但仍繼續使用有機農法。雖然現在的谷立農場已成為徐大衛的個人農場,但仍幫忙部落做行銷,有了盈餘也會回饋部落,例如每週煮一餐來提供單親家庭與老人用膳等。

1972年生的羅錦山,便是在徐大衛帶領部落發展有機農業之後回鄉的青壯年之一。原本在新竹科學園區當技術員的他,2007年回到部落,隔年開始在自己的農場從事有機耕作,一甲地種已通過驗證的有機蔬菜,三分地種無驗證但做有機管理的果樹。他認為有機耕作是未來趨勢,也是在山上可以永久性發揮的產業,又可以照顧到已經年邁的雙親,閒暇之餘還可以到城市兼差做其他工作,所以從事有機耕作對他來說一舉數得。

羅錦山也分享了他種有機作物的心得,他說:「剛開始我採用自然農法來栽種,沒什麼施肥,以為土壤本身就有足夠養分供作物生長,後來發現還是要適當補充營養才能讓作物長得好,因為土地的養分也是會用完的。」相對於徐長老喜歡自己堆肥做植物養分的方式,羅錦山則較少自己做堆肥,因為他說:「大量堆肥需要場地和推土機、遮雨棚等設施,我沒有做這樣的投資,所以目前還是買現成有機肥來用;如果蔬菜遇到蟲害,就用蘇力菌來對抗。」

石磊部落自從使用有機農法耕作之後,許多失去的生態漸漸回來了,螢火蟲從四月到十月都輕易可見,蛙鳴聲更是充滿整個晚上,加上部落周遭佈滿溪流、山豁,使石磊成為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區。徐長老說:「透過有機耕作,讓大家了解到生態保護的重要;也透過有機耕作,讓我們學習觀察大自然,例如:雨水、氣溫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有機資材的適量使用,都讓生態環境更加健康。」

石磊部落也用心規劃生態導覽行程,讓族人可以藉由帶領遊客導覽與體驗而賺取外快,希望借此讓更多人願意留在家鄉發展。徐大衛的父親–哈勇古賴,除了在農場種植蔬菜、水蜜桃、椴木香菇之外,也常幫忙接待遊客做部落生態導覽,並將原本的泰雅族榖倉改裝成民宿,成為石磊部落少數供遊客下榻的地方之一。1944年生的哈勇古賴長老說:「山上的梯田是日本時代開闢的,當時還有開鑿渠道從馬里光瀑布引水到梯田灌溉水稻,現在因為有水管,渠道已經年久失修而損壞,稻米也從民國七十幾年之後而改種蔬菜、水果,這樣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種有機也很有經驗的哈勇古賴長老又說:「我們的有機田種兩年就休一年,讓土地修養生息,休耕的土地讓雜草長高之後就砍一砍再燒一燒,一方面較容易腐爛變成有機質,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蟲害。而且我們都是自己堆肥,只要充分發酵就不會發臭;而液肥原料則依各種作物需求而調配,就像人吃藥要依症狀給藥方一樣,所以病蟲害都可以克服,只是人力付出較多。種有機最怕的是遇到連日豪雨或颱風,因為我們都是露天栽種,作物會因雨而腐爛死亡,損失就會很大。」

哈勇古賴長老帶領遊客參觀瀑布、古道、吊橋,路線包括禱告山、同心橋、抗日古戰場、馬里光瀑布、平論文步道等等,沿途解說泰雅族文化與歷史。他提到過去抵抗日本人時,因為宇老以西的前山已經被日本人收服,以東的後山泰雅族仍奮力抵抗,所以日本人在馬美部落附近的鞍部設立了一個關口與碉堡,就是現在一般稱的「李崠山古堡」,並在山區陵線沿路設置高壓線,使後山泰雅族人為了越線而死亡多人,再度引發抗戰,雙方死傷很多。「李崠山」以泰雅族語稱為「Tapung」,是指雲霧繚繞的山頂,至於「宇老」一地,泰雅族語為「Uraw(霧繞)」,意為「很多泥土」。

石磊部落的生態導覽路線與解說內容,透過部落族人的共同討論,以及耆老的知識傳授,結合部落文化、有機體驗等行程,使這裡的生態導覽行程充實,而這個未經雕琢的山谷部落,正等著更多遊客前來發掘她的美麗與奧妙。

(以上內容摘自《台灣有機生態家園》一書)

***

各位書友們好~
原訂8/22的台中豐原三民書局分享會
因颱風改期為
8/30(日)下午3:00~4:30
地址:台中市豐原區中正路30號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您的有機想法與經驗
當然要來拆台也可以啦~感謝~

【在此提醒:本文為「公民寫手」貼文,亦即作者自行貼文,與上下游報導沒有直接關連,這是從來就沒有隱藏過的事,對於本人上篇貼文有網友誤以為是上下游的「葉佩文」,實在深感遺憾,如造成上下游被網友誤解,本人也在此致上萬分歉意~~感謝上下游提供此平台,讓有心分享有機報導與觀點的人可以多一處發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