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研發新試劑 讓百香果找健康媽媽

堪稱果汁之王的百香果,有個鮮為人知的祕密,那就是每年進入生長期,總會因染上病毒,導致果實木質化,整個果子皺巴巴、果汁率大幅降低;而近年環境中不斷浮現新病毒,更讓百香果疫情雪上加霜,在長葉子時就發病,因而捲曲變形。 

為此,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ELISA免疫檢測法以及核酸快速檢測試劑,至少能檢測出6種百香果病毒,其中核酸快速檢測試劑,檢驗時間只要2530分鐘,是一般市售核酸萃取試劑的一半,且花費成本和市售試劑的250元相比,這項新型技術只要10元,可大幅減少試管等耗材的浪費。

受病毒感的百香果植株葉片會出現嵌紋(圖A、B)果實木質化甚至畸形(圖D、C)。(圖片來源/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陳金枝、鄭櫻慧、鄧汀欽)
受病毒感的百香果植株葉片會出現嵌紋(圖A、B)果實木質化甚至畸形(圖D、C)。(圖片來源/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陳金枝、鄭櫻慧、鄧汀欽)

70年代百香果染病 農試所獨創「全園更新健康嫁接苗」技術

百香果除了鮮食外,還可加工製成果汁、果凍等產品,應用廣泛,我國目前栽培面積約達509公頃,產值約有4.36億元。

民國75年在百香果主要品種「台農1號」誕生5年後,國內百香果面臨了EAPV病毒的挑戰,栽培面積瞬間從1213公頃降到300公頃,大幅縮水了75%,染病的果實會木質化或畸形變小、果汁率降低、風味變差,當時農試所便耗費2年研發出「全園更新健康嫁接苗」的栽培技術。

農試所發現,經過檢測的無病毒苗可延遲感染並降低病毒的發病率,至少能維持百香果植株3到5個月的健康期,確保果實在收成後才發病,因此便在78年推廣了這項栽培技術,台灣的百香果產業也從此改成一年一期,每年採收完後,便要嫁接新的無病毒苗。

新型病毒浮現 致病率高達5成

不過隨著氣候變異,新型的兩種雙生病毒PaLCuGDVEuLCV陸續浮出,這兩種病毒常發生在遇寒流再回溫後,發病時葉子會捲曲變形,影響開花和結果,「就初步田間調查,每年至少有5成的百香果植株染上此病。」農試所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陳金枝說。

為此,農試所根據這兩種雙生病毒的組成成分「鞘蛋白」和「核酸」,研發ELISA免疫檢測法以及核酸快速檢測試劑,農試所副所長蔡向榮指出,這項檢測試劑至少能檢測出6種百香果病毒,除了PaLCuGDV和EuLCV外,還可在同一個試管檢測是否還有其他廣效性的雙生病毒存在。

百香果新試劑 降低染病率 創造國外種苗市場

農試所研發的新型核酸試劑希望技轉給業者,以進行商品化。試劑商品化後,除了可供種苗業者使用、讓國內百香果染病率降低外,農試所看好的是東南亞、韓國和中國等國際種苗市場,過去每年台灣外銷健康種苗就高達120萬,未來再度擴大,便有機會提高產值。

百香果嫁接小百科:

國內百香果產業的嫁接技術掌握在種苗商,每年種苗商必須在67月開始培育健康苗,再賣給農友種植。以國內大宗的百香果品種「台農1號」為例,先以黃色種植株作「根砧苗」,剪出楔型傷口,上頭嫁接同時也剪好楔型傷口的台農1號母株,如此固定23週待傷口癒合,在放置到溫室進行隔離,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4個月的時間,再交給農民栽種。

百香果嫁接(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