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機器人競賽 3D列印零件上場

近年爆紅的3D列印技術被譽為第三波工業革命,這股風潮也吹到農機界,週四屏東科技大學舉辦第八屆田間機器人競賽,許多學校首次嘗試用3D 列印零件,大幅提升效率,設計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周,成本省一半,可望成為農機研發一大利器。

一年一度的田間機器人競賽,是全國生物機電科系的盛事,今年邁入第八屆,吸引15隊高職和大專院校,參賽學生一手包辦設計、程式、組裝,製造可以自己行走的機器人,在七分鐘內搬運盆栽到目的地。

這個任務講起來很簡單,但必須同時結合雷射、超音波等科技,偵測盆栽位置、轉彎,許多機器人好不容易到了定點,夾子卻失去準心,不是夾不起來,就是撞倒盆栽被扣分,看得現場笑聲和嘆息聲不斷。

田間機器人是生機科系一年一度的大賽,搬運盆栽需要有良好的偵測系統才能順利到達終點2
田間機器人是生機科系一年一度的大賽,搬運盆栽需要有良好的偵測系統才能順利到達終點

3D列印機不到萬元,做模具只要一週

今年許多機器人的夾子都是用3D列印技術製造組裝,再綁上橡皮筋、海綿等製造摩擦力。

獲得第二名的宜蘭大學「幸運草隊」隊員黃弘毅說,以往設計出圖形,必須送到外面廠商製造,有時拿回來後還要改良,來來往往耗費不少時間,今年改用3D列印機,一周就做出一個簡單架構,「如果照之前方式,可能得耗費一個月。」

白色部分的夾鉗是用3D列印機印出來的零件
白色部分的夾鉗是用3D列印機印出來的零件

以前製造模具的原理是減法,在一個材料上雕塑出物件,3D列印機的原理則是加法,將圖形轉換為列印指令,一層一層堆疊上去,製造出立體物件。近年3D列印機成本下降,家用版量化生產,在各國掀起一波「自造者」風潮,被譽為第三波工業革命。

宜蘭大學今年7月購入3D列印機,自己組裝,一台萬元不到,列印材料是PLA聚乳酸,用玉米澱粉提煉,列印過程無臭無毒,還能自然分解,對環境友善。

屏科大先前也曾發表用3D列印動物骨骼、輔具,幫助復建,這次田間機器人競賽也跟上潮流,生機系教授李文宗說,3D列印機最大的好處是縮短製造時間,尤其研發時需要不斷調整、改良,一個零件送到外面加工可能要一周,現在一晚就能出來,對研發農機大有幫助。

宜蘭大學幸運草隊的機器人夾鉗運用3D列印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