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追蹤13年證實 塑化劑降低兒童智商

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發現業者違法將工業用塑化劑加入食品常見的添加物起雲劑中,範圍擴及食品、藥品和容器等。就過往科學研究,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長期攝入會造成兒童生殖功能等傷害,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王淑麗團隊經過13年的世代追蹤發現,塑化劑還會降低兒童智商,暴露量最高前1/4的孩童,平均智商分數會少6分。

塑化劑干擾甲狀腺和荷爾蒙 影響智商

國衛院研究團隊在2001年到2002年間開始建構世代追蹤,蒐集中部430位第三孕期(懷孕超過7個月以上)孕婦的尿液檢體,隨後每隔3年訪視母親和小孩,蒐集尿液、讓小孩填寫貝氏及魏氏量表,來探討塑化劑暴露對孩童的認知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這項研究已在今年6月收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的PLoS ONE期刊上,王淑麗則在今天受邀於國衛院政策研究發表會進行發表。

王淑麗指出,由於塑化劑會干擾人體甲狀腺和荷爾蒙的分泌,而這兩類又會影響人體中樞神經的認知發展,這方面對於還在發育階段的孩童來說影響最深,因此研究便朝這方面去調查。

常見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縮寫為DEHP)」,DEHP進入人體經過代謝會產生MEHP、MEHHP、MEOHP等多種代謝物,研究單位分析2、5、8、11歲孩童的尿液代謝物濃度發現,DEHP暴露量前1/4高的孩童,其智商分數會比暴露量後1/4低的孩童少2到10分,平均來說比其他孩童少了6分。

11202841_1112361068775668_7179131519033426758_n

我國兒童塑化劑攝食量比歐盟、美國高

此外,研究團隊同步也分析,孕婦DEHP塑化劑暴露量和女童子宮和卵巢大小等生殖系統發育確實呈負相關;而2歲或5歲男孩的塑化劑暴露越高也和氣喘呈現正相關;分析也發現,孕婦DEHP塑化劑暴露量越高者,其8歲兒童的違規、攻擊等外化行為也越高。

我國塑化劑建議攝食標準為每人每公斤每天50微克,與歐盟相同,美國則是20微克。王淑麗表示,塑化劑事件發生前,受測樣本中,2到8歲的兒童有5%超過歐盟的建議攝食標準,17%超過美國標準,事件發生、政府開始進行管控後,其實數據都有顯著的下降,「就團隊最近的樣本調查來看,其實國人攝食量已經幾乎降到美國標準,因此台灣是有機會趁這個時候下修塑化劑的建議攝食量。」

12308500_1112362278775547_8397796836620869251_n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王淑麗呼籲,正視塑化劑議題(攝影/郭琇真)

避免使用3號塑膠 未滿三歲勿使用塑膠奶嘴、玩具

王淑麗之所以會下此建議是,近年研究更發現塑化劑的內分泌干擾物不僅對下一代有影響,對下二代、三代都可能有長遠影響,「因此即便政府有訂定添加標準,但我認為塑化劑能不攝取還是盡量避免。」

王淑麗指出,塑化劑的應用很多元,就容器選擇上,消費者要避免購買聚氯乙烯材質做成的塑膠製品(也就是塑膠材質回收編碼3號),以5號PP材質的塑膠製品為優先;使用微波爐時最好避免一切塑膠容器和保鮮膜;未滿3歲的兒童父母須注意不要使用含塑膠的奶嘴、磨牙器、食器、牙刷、玩具等。

此外,王淑麗說,清潔、保養、化妝等用品也常會用到塑化劑,甚至有些標示添加香味劑,但其實裡頭含有20%的塑化劑,因此個人護理用品最好避免選用添加香味劑、著色劑、亮光劑的產品;至於就醫會使用的導管、點滴和血袋也都可能含有塑化劑,現在市面上已有不含塑化劑的醫療器材,民眾可自主詢問醫護人員改用其他材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