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農地直接判死刑 不整治改種太陽能?

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週一出席「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時,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允諾,將研擬開放不利耕作的農地蓋太陽能板,其中包括環保署列管的污染農地;然而,環保署本預計在2~3年內,整治完成現在列管的396公頃農地,蓋了太陽能板就無法整治,且業者簽約至少20年,若真的開放,無疑是賞了環保署和農委會一巴掌,也等同判了這些農地死刑。

IMG_3298-1
高鐵旁的農地種電(攝影/林慧貞)

綠能發展打農地主意 蓋太陽能板等於宣告死刑

綠能家園是蔡英文的主要政見,去年她便提出在台南高鐵附近的沙崙台糖農地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當選後也積極走訪屏東,觀摩「養水種電」成果,未來更預計利用8550公頃土地建置地面型的太陽能板,將近三分之一個台北市。這麼多的土地要從哪裡來?民進黨和國民黨一樣,都把主意打到農地上。

先前農委會為了配合行政院推動太陽能發電,2013年10月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簡稱〈審查辦法〉),放寬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的綠能設施,且在審查辦法第30條增列「在經濟部公告的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的農業用地設置綠能設施,可免結合農業經營」,去年進一步盤點彰化、雲林、嘉義18區共1253公頃嚴重地層下陷的農地,開放業者可以免除農業經營,直接興建太陽能板。

當時就被許多人抨擊,嘉義農業處處長林良懋認為,現在工程和水利技術比以前好,地層下陷區、鹽化的土壤,可以洗鹽、明溝排鹽、埋設「地底網式排水管」等等,未必從此無法耕作,環團也認為應該更仔細評估太陽能板對附近環境的影響。

這次經濟部配合新政府的綠能政策,喊出污染農地蓋太陽能板,許多專家不以為然、憂心忡忡,因為受污染的農地只要整治,還是有恢復耕作的可能,蓋了太陽能板後,卻等同被判了死刑。

12
圖片截取自蔡英文政策簡報

重金屬污染不整治 不會自行分解消失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黃裕銘表示,污染農地中的重金屬,可以透過植物吸附、翻土稀釋等等方法整治,恢復耕作,整治時間依土質、重金屬、污染程度等差異,時間不一,但不會超過10年,若放著不管,重金屬不會自己分解消失。

專長污染土壤整治的台大農業化學系陳尊賢也表示,土地不會自己好,而蓋太陽能板和整治土壤不可能並行,農地本就該農用,若農地被污染就更改用途、改變地目,「那農地將來會一直被污染。」

環保署從2010年就投入10億經費,評估2萬1000公頃污染高潛勢農地,是否真的遭到污染,目前已經完成1萬2000公頃,其中有933公頃受污染,目前已經整治好537公頃農地,剩下396公頃正在列管,本預計2~3年完成改善工作,若申請開放蓋太陽能板,無疑賞了環保署一巴掌,前功盡棄。

環保署:污染農地需先整治 不能貿然開放

不過,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堅持,蓋太陽能板不能妨礙土壤整治。
土污基管會副執行秘書倪炳雄表示,污染農地上蓋太陽能板有三項前提,首先必須是列管的污染農地,第二是這塊地被評估為,整治後也無法低於可以耕作使用的標準,第三是設了太陽能板後不能讓污染擴散、妨礙調查和改善工作。

第三點尤其重要,因為種了太陽能板就無法再用翻土稀釋整治土地,即使兼種可以吸附重金屬的植物,可能也會因光電板擋住陽光長不好,無法達到整治的目標。「所以我們不一定鼓勵這樣的方式。」倪炳雄說。

他肯定表示,環保署一定會堅持原則,不會貿然開放,「畢竟環保署的首要目標是整治受污染農地,盡早還地於民。」事實上,環保署將污染農地發包整治後,大約2~3年就能完成。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黃振德表示,其實之前就有讓太陽能業者申請在污染農地蓋太陽能板,但因為牽涉整治,人員出入、建物等都有限制,至今沒有業者申請,「雖然經濟部開放,但實務上很困難。」

張景森則回應,使用不利耕作的土地蓋太陽能板是個方向,但詳細還要再研究,有些污染土地整治後不一定就能耕作,應該要找出其他用途。

 

政府對農地的想像太狹隘

從地層下陷、鹽化區到污染農地蓋太陽能板,都凸顯出藍綠兩黨對農地的想像太狹隘。
林良懋說,沿海許多鹽化、地層下陷區的土地坵塊都比較大,適合機械耕作,以前大家認為這些地方不適合耕作,但重點應該是運用工程技術,好好管控水資源,栽培適合的作物,並且不讓地層下陷,「否則荷蘭國土七成低於海平面,全都蓋太陽能板就好了。」

此外,目前農委會開放的嚴重地層下陷區多位在沿海,包括許多水鳥棲息的彰化魚寮溪大城北段海堤83公頃,農委會雖表示這些嚴重地層下陷區過去五年都未耕作,未來耕作可能性也不高,開放種電不致影響糧食安全,卻未想到土地的生態功能。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裡理事長蔡嘉陽表示,農地除了直接生產糧食,還有生態、滯洪等等功能,許多人希望在農地蓋太陽能板,凸顯政府的綠能政策結構出了問題,應該推動自發自用的綠能,多的再賣給台電,例如在禽畜場、屋頂設太陽能自給自足,而不是直接補貼業者賣電給台電,讓業者把腦筋動到農地上,「這樣只是把石頭從左腳搬到右腳。」

Part2-052
嘉義二代雞農黃勝裕出租自家禽舍屋頂給綠能業者(攝影/汪文豪)

延伸閱讀:二次農地沈淪錄 農地種電 鯨吞未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