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吹海風也要逮到你!」蔡馥嚀鎮守基隆海域,魄力執法捍衛海洋

「夜路走多,我在盯著你,怎麼可能抓不到?」基隆市政府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低著頭、專注地用手指逐一比對密密麻麻的進出港資料,時不時隨手抓起鉛筆,就在紙上勾勒出八斗子漁港週邊海域分界;一聽到「違規放網」幾個關鍵字,蔡馥嚀眼裡滿是犀利地抬起頭來,談起那些她親手逮過的現行犯。

「有一艘我跟監了很久,他晝伏夜出,海巡逮不到,我們就算看進出港記錄,還是撲空好幾次。」就算都已經深夜、躺臥在床了,蔡馥嚀腦中盤算著的還是,「恩……他現在準備要出港作業了。」

就是因為「不抓會氣」,只要接獲通報,「某某船往哪個方向去」、「你明天早上六點去哪邊一定抓得到」,就算要吹海風、看夜景、配宵夜守上一整夜,蔡馥嚀仍舊一次次聯繫海巡、安檢站,架起攝影機、空拍機,提前部署只為水陸包夾。遠遠看到違規漁船載浮載沉,蔡馥嚀早已將攝錄機焦距、遠近調好,「就等他進到我視窗裡,開始繞圈圈、放網子。」拍到網子、拍到人、拍到漁船就是罪證確鑿,開出一張罰單作結。

YouTube video

從研究員轉任,親上海線落實海洋管理

眼前的蔡馥嚀,是親上海線,一手指揮遊艇教練「把馬力開到30節」,一手拽住不敢面對違規漁民、想踩剎車的漁會總幹事,勸他「別怕」的蔡科長;但難以想像的是,她也是二十年前,埋首於九孔牡蠣三倍體、魚類精液冷凍乾燥研究,甚至養菌、養微生物的水產試驗所研究人員蔡馥嚀。

「其實,我之前都沒有接觸漁業。」會踏入漁業世界,純粹是因為「分化實驗室中,要碰很多藥品」,看著肚子裡的第二個孩子,蔡馥嚀只覺得「此地不能久留」,於是一路高考、進入漁業署、再轉調往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談起現階段基隆市漁政首要目標,蔡馥嚀直指,不外乎落實今年元旦甫上路的刺網實名制、以及近岸500公尺海域禁止刺網作業。

新聞小知識:刺網有「流刺網」、「浮刺網」及「底刺網」。底刺網一般用錨、碇固定在沙質海床或礁區,揚網時收起。若是作業區在礁區,漁民會把網具固定在珊瑚礁上,甚至,包覆住整個礁區,如果漁具因潮流帶動卡在珊瑚礁無法收網時,漁民會棄置、或是割斷網具,造成網具在海底纏繞,成為無止盡的陷阱,經過的魚蝦、螃蟹、海龜,只要「路過」,就可能會被卡住而死亡。

YouTube video

刺網難管 到底要退出3浬還是500公尺?

雖然面對違規罰不手軟,但蔡馥嚀對「刺網」卻有自己的一套務實想法。目前基隆市轄內共計127艘刺網漁船,「且幾乎都是底刺網。」對照屏東、澎湖、台南、台東等縣市都已自行公告限制刺網使用區域,甚至鄰近新北市早已公告禁止刺網漁船進入3浬(5,556公尺)內海域;今年以前的基隆刺網漁船卻仍可在3浬內海域以「單層刺網」漁具進行漁撈作業。

當周遭海域管理嚴格,基隆卻仍允許「3浬內海域使用單層刺網」,導致鄰近漁民會來到基隆海域作業,且「單層刺網」還會淪為「幌子」,海巡要執法前得先釐清漁民所使用的漁具究竟是單層還是多層刺網,增加執法難度。一旦底刺網遭棄於海,礁石覆上層層「幽靈漁網」,直接受到傷害的又是基隆沿海礁岸生態;故基隆市議會全體通過「請刺網退出3浬」,一紙公文就這樣送到蔡馥嚀手裡。

雖現基隆127艘刺網漁船當中,僅有二十幾艘仍有實際經營需求,但談到落實刺網漁業「全面退出3浬」限制措施,蔡馥嚀坦言,還是會引來部分家計型漁船的反彈;幾經考量,「我的目的是要保護珊瑚礁。」最後基隆市政府將刺網漁船作業界線劃在500公尺,至於500公尺外、3浬(5,556公尺)內海域內則僅能使用「單層刺網」。

基隆市政府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攝影/賴郁薇)

以烏魚為籌碼「有條件妥協」換取「刺網實名制」

但作業界線一劃,捕撈烏魚的刺網漁民群起反彈,「年終獎金沒著落了」,「漁民就覺得,全年不抓沒關係,但烏魚期一定要抓,」蔡馥嚀轉述漁民想法,每年就抓這一次,年終獎金可能就入袋。

在漁民再三保證「決不亂丟漁具」的前提下,基隆市政府「有條件」地妥協了;只要取得捕撈烏魚許可、且所使用的浮球均完整標識漁船名稱、編號、漁具名稱、刺網層數,刺網漁船便得在每年12月1日至隔年1月31日期間,進入500公尺外、3浬內海域,以「多層刺網」捕撈烏魚。

想捕烏魚領年終獎金?刺網漁具先寫上名字再說!

但為何基隆市政府妥協了?「先劃500公尺是漸進式做法,退出3浬是遲早的事。」蔡馥嚀坦言,當初將禁漁線劃在500公尺確實天人交戰,但站在基隆市政府角度一想,「刺網實名制」才是終極目標。

在她看來,刺網漁具會對海洋造成多大傷害,得看刺網層數、作業範圍以及作業方式是否「照規矩」來。

蔡馥嚀指出,「底刺網」是最大爭議的刺網漁具,不僅是因為作業時,投網入海後,漁具極有可能因海流擾動而與礁石纏繞,甚至不少漁民根本抱持著「不打算把漁具收回來」的心態在投網,有時放下的網還是打算廢棄的網具,能卡住多少龍蝦螃蟹算多少,至於網子,就隨它去吧,以致礁石生態大受影響;至於流刺網,雖說僅會在烏魚汛期出動,也能靠浮子浮力支撐,讓網具跟著漁船跑、而不至於離太遠,「但如果流刺網斷掉、漂走,纏到礁石,」則又是個悲劇,也不是沒發生過。

刺網覆蓋珊瑚礁-揪潛水(圖片提供/)

故蔡認為,唯有落實刺網實名制,才能讓違規漁船負起責任、好好管理漁具,蔡如此一想,那就只能把「烏魚」當成籌碼打,一步步引導、利誘漁民走上「實名制」一軌。雖然當初仍免不了漁民反彈聲浪如海水般湧來,「不可能啦!不可能寫名字啦!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正當蔡馥嚀被連番的「不可能」轟到挫折之時,「烏魚籌碼」似乎悄然奏效。說明會結束當晚,就有漁民上繳備妥的烏魚捕撈許可申請資料,就連標上漁船名稱的網具、浮球資料也已備齊;而後蔡又耳聞,甚至還有新北市漁民夫妻,標浮具標了三天兩夜,邊寫邊罵基隆市政府,但最後還是乖乖送件進來,「今天如果不是看在烏魚的份上,誰管你?」

落實刺網實名制(圖片提供/蔡馥嚀)

截至收件最後一日,基隆市政府總計收到50份烏魚捕撈許可申請,「基隆15艘,新北加宜蘭總共35艘,」這也讓蔡馥嚀立馬理解漁民邏輯,「他們為了抓烏魚,什麼都會把你辦到。」只要執法單位不放水,漁民罵完之後還是對號入座,乖乖照遊戲規則來。

之所以會如此堅持實名制,全因看過太多違規棄置、無心遺落的慘案。蔡馥嚀想傳遞給漁民的訊息是,「即便不小心,還是會造成傷害。」不管有意、無意,就是要為「你的漁具」所造成的傷害負責。

志工清刺網(圖片提供/蔡馥嚀)

蔡馥嚀:執法,是為了捍衛漁民

為了讓漁民知道遊戲規則,「只要哪裡有聲音說『不知道』、『不清楚』,我就去說給你聽。」蔡馥嚀表示;然而,一旦漁民清楚明白遊戲規則、卻又違規時,執起法來也不能心軟,「今天你犯了錯,我一定要罰你,」只是站在幫助漁民立場,「我可以幫你申請分期付款,我都可以幫你。」總歸一句,犯了錯,就不能不罰。

蔡馥嚀表示,堅持執法不是在找漁民麻煩,「違規的害群之馬畢竟是少數。」但這一違規,卻可能讓多少沿近海小船釣不到魚?當然,在執法過程中難免遇到地方有力人士前來關說,而能做的,就只是「讓證據說話」,直接遞出漁民違規累犯的「豐功偉業」,「你放一個,就會再來一次,到底要容忍到什麼時候?」但關說壓力會不會大到頂不住?蔡笑道,反正再往上還有「市長」頂著。在她看來,執法,是為了「捍衛漁民」。

「現在也有魚販看到我就拍拍手。」收起了方才談違規漁撈、談跟監、談執法的犀利,蔡馥嚀語中滿是輕鬆柔和,「魚販說,最近沿近海小船抱著魚來交,都很開心,沒有網子干擾之後,魚釣得很好。」沿近海漁民有感,蔡馥嚀也有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