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堉/美味花蟹三點蟹,真的可以放心盡量吃?永續萬里蟹需要你的關心

文/徐承堉(湧升海洋、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初秋了,蟹肥了!明天(9月12日)萬里蟹促銷活動就要開跑,萬里港內數十艘「捕蟹船」正忙著作出海的整備,期待今年有一個豐收的漁季。一車車的新蟹籠正一個個被搬上船,這些最遠來自高雄的船正準備在東北季風中一展身手。

萬里是螃蟹重要產地,當地盛產花蟹(銹斑蟳)、三點蟹(紅星梭子蟹)、石蟳(善泳蟳),而新北市特別去註冊了「萬里蟹」這個商標,來推動在地螃蟹。政府在推動萬里蟹的各項宣傳中,不斷強調萬里蟹生產有「良好管理,符合生態保育」,但實際上近年的萬里蟹市場供應數量卻持續下滑,為何螃蟹會越來越少?如何安心的享用美味,又能真正保育螃蟹?值得大家一起來關心。

萬里捕蟹船(攝影/徐承堉)
現在是花蟹、三點蟹與石蟳的季節(攝影/徐承堉)

台灣一年捕撈多少萬里蟹?

漁業署於2014年公告實施「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今年將邁入第4年,主要是針對螃蟹的捕撈體型規範:太小的螃蟹不能抓,開花母蟹不能抓(卵已經排出來在肚子外面),卻沒有要求做卸魚申報,可說是管制措施的一大漏洞。

不過,依據2015年漁業署公告的「沿近海漁船卸魚聲明書申報管理」規定CT2(10噸以上)的漁船都「必須」確實落實卸魚申報。而萬里的捕蟹船規格,從CT2(10噸─20噸)─CT6(500-1000噸)漁船都有,其中CT3、CT4(50─100噸)加起來佔比九成,亦即幾乎所有的螃蟹船,依法都需申報捕蟹數量,可是卻沒有執行。

究竟新北市的三點蟹捕撈數量是多少呢?如果從漁業署於2018年7月釋出的公眾版統計年報來看,數量都是零,但是漁業署在2018年7月後修改了分類方式,將原先沒有在公眾版統計中顯露的蟹類資訊一併公布,後又透過漁業署資訊科補充,取得新修正的申報資訊:

不完整的資訊僅能參考,無法作為資源評估依據

目前漁業統計年報許多資料欠缺申報的依據,因此資料經常為人垢病。新北市提供的資料也不是來自紮實的卸漁申報,所以僅供參考,無法作為資源評估的依據。尤其2014年漁業統計年報的申報及呈現方式又作了變更,導致資料前後不一致,更無法佐證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對資源保育產生什麼功效 ?

另外,依照新北市政府漁業處公告,萬里蟹產值從推廣前的2億,增加到2017年的15億,這些產值包括萬里蟹相關的1─3級產業收益(以上資料由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余俊欣補充)。但是萬里蟹的相關產值計算,一樣欠缺有效的依據,產量及產值這兩個重要的統計數字的不正確,都會使得改進欠缺科學的依據。

萬里捕蟹船即將出發(攝影/徐承堉)
攝影/徐承堉

應該「海上放生」卻「回港放死」,小蟹、開花母蟹棄置港內

再來就漁業行為的改善方面,在過去幾年屢次發生不符捕撈規定的小型蟳蟹及開花母蟹被大量拋棄港內的事件。業界都知道,販售這些蟳蟹會被處以重罰,根據規定應該要在海上放生,但部分漁民因作業習慣,或是心存僥倖可以回港偷賣,導致回港放死,根本違反這個管理辦法的基本原則。

政府應該嚴格追查這些港內死蟹的來源,甚或嚴格規定捕蟹籠網目的大小,從最源頭減少小蟹的誤捕。

萬里蟹數量逐年下滑,該如何面對?

儘管政府統計數字無法反映萬里蟹的捕撈量,但根據業界粗估,台灣加澎湖整體捕撈量每年至少1000公噸,而從過去幾年的蟳蟹供應量來看,數量逐年大幅減少。從單位努力量(catch per unit effort)來說,業界觀察,若以每條船或每下一批捕蟹籠的收穫量來看,捕撈到的螃蟹都比以前少很多。

捕獲量的減少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是捕撈過量、可能是氣候變遷、也有業界是直接捉去中國販售,不管是那一種狀況,都不是好事,因為都將導致況這個產業無法永續。甲殼類是資源回復力很好的物種,牠們的成長快速、產卵量大,只要我們多一點關心,大家都可以很快樂的捕撈及享用萬里蟹。但是什麼是正確的關心呢?

(1)當務之急,就是從今年漁季開始時落實執行申報的作業,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了解這個資源的狀況以及提出有效的管理方式。

(2)建構蟳蟹資源管理的調查。過去針對螃蟹相關的研究,仍停留在「生理面」的基礎研究,而非資源面的調查。例如研究螃蟹多久才會長大,要脫殼多少次才會長多大、喜歡的水溫是什麼等等。除了生理面之外,應該也要做生態面、資源面的調查,例如這個族群數量多大?分佈在哪裡?平均體長是多少、體重的變化?目前未看到類似資料的公布或研究。

(3)在金門及澎湖有進行梭子蟹(萬里蟹之外的其他品種)的放流,但是台灣卻一次都沒有放流過,應適當補充自然資源量。但是放流是短期之計,若沒有適切的資源管理,放流再多也無濟於事。

(4)應配合正確的卸魚申報以及長期的資源調查,才有可能訂定出正確的管理方式,而卸魚申報一定要配合金流勾稽,不然有報等於沒報,無法產生實質效應。

三點蟹(攝影/徐承堉)

透過卸魚申報,建立可永續的漁業管理的建議

落實執行正確的管理,萬里蟹才可能是符合生態保育、可以放心的消費的好螃蟹,以下是筆者建議的實施模式,提供各界參考:

(1)2018年開始全面落實正確的卸魚申報,同時全面停止新捕蟹執照的發放
(2)以2018-2022年的申報記錄,作為未來分配可捕撈量的依據
(3)2018年開始,進行相關資源的科學調查,參考卸魚申報量逐年建立TAC(總允許捕撈量)
(4)2023年起,各船依照2018-2022年的捕撈佔總捕撈量的比例,分配2023年各船的捕撈量
(5)2018-2022年違反蟳蟹管理辦法者,該年度捕撈量不列入配額分配,屢犯者吊銷捕蟹執照

好吃的花蟹需要各界一起保育(攝影/徐承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