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拿補助,把精力花在根本不賺錢的事情」,木下齊從日本商店街看地方創生

行政院定調明年為地方創生元年後,正式吹響地方創生號角,各地在過去經驗裡尋找與地方創生的連結,不論鄉村價值、人口活化、產業振興、文化復興皆有其重要意涵。國內也不斷向地方創生有成的日本取經,29日《關鍵評論網》邀請長期在日本推動地方創生、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木下齊,以及實際參與空間改造、商店街營運經驗的村瀨正尊和熊紀三夫來台演講,以振興地方商店街經濟的角度去談地方創生。

木下齊自高中時期開始參與日本在地商店街活化,利用暑假、寒假期間,去全國各地商店街,甚至遠赴歐美各城市考察。「我發現地方商店街最根本問題是,沒使用自己真正的營收進行營運,不夠就跟政府要補助,但只要一跟政府拿錢就停不下來了。」

「地方為了拿補助,把精力花在根本不賺錢的事情上。」

「我認為給地方補助,感覺就像吸毒。」木下齊說明,地方得到政府補助,實際執行發現無法繼續,只能又再跟政府拿錢,形成惡性循環。日本中央政府每年分配給地方的預算為16兆日圓,台灣年度預算約6兆日圓,「地方思維一直都是如何拿到補助。」像是為吸引120人進到當地,就要申請三千多萬日圓,這就是賠錢的案例。

「地方為了拿補助,把精力花在根本不賺錢的事情上。」地方人口持續衰退,卻還花這麼多時間、預算,在不賺錢的事情上,結果就是讓地方越來越窮。「很多人覺得就是沒錢才沒辦法做事,但他們沒去想手上有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他強調,必須計算有多少預算就投入多少內容,而不是一直過度使用,透過機制獲利再投資,這樣循環才能讓當地富裕。

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木下齊(攝影/劉怡馨)

不靠補助金的好案例:岩手縣紫波町

木下齊以日本東北岩手縣紫波町為例,當地人口僅兩萬四千多人,地方政府沒有足夠預算建設圖書館、育兒中心等設施。因此與民間企業合作,共同打造OGAL PLAZA公共空間,包含圖書館、育兒中心、販售農產品的店舖等。並且在建設初期就先確定進駐店家,根據店家願意支付的租金計算,蓋這棟建築物所能使用的預算額度。

以完全不靠補助金的方式,一年吸引上百萬人次造訪,年營收達70億日圓,其中15%回饋當地企業,建物的使用費則回歸公部門稅收。

圖片來源/ogal plaza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OGALAREA/

木下齊:應著重「人口平均所得」而非「人口成長」

「地方創生應將目標擺在,促進平均所得。」木下齊指出,日本面對地方人口衰退,年輕人往都市集中現象,先前在談論地方創生議題時,很多人以為人口移動就能解決問題。「大家只想要提升人口問題,沒去討論為何年輕人不留在地方?地方為何沒人?為何衰退?」

木下齊接著說明,這幾年經濟學者不再著重人口成長,而是人口平均所得。要提高當地所得,不論多小企業,只要當地有些新企業就會改變很多,使用當地資源做事業,公司所獲得的地利再投資當地,必須讓當地財務跟金流留在當地,而非往外流。

小區域不是問題,重點在「是否善用地方資源」

他舉例,假設在當地蓋豪華飯店,資本不是來自當地,賺取的錢很快就會外流,無法回到當地使用。依據政府分析數據,北海道當地經濟循環率高達85.7%,長野縣小農村經濟循環率僅56.2%,「小區域非常依賴外面資源,金錢也容易外流,地方創生必須去思考如何改變這問題。」

並非區域小、人口少就代表不好,重點在於是否善用地方資源。木下齊以法國香檳地區農村為例,當地僅兩萬三千人口,但以香檳聞名,從採集葡萄、榨汁、釀造完整的產業鏈,該區為法國平均所得第一的區域。「不要去看人口多寡,而是注意地方產業是什麼,在地人有沒有辦法靠這產業好好生活。」人口跟所得要並行思考。

木下齊也為了橫向串連各地不同企業,建立AIA聯盟,「它是個區域聯盟概念,不是誰教誰,而是橫向串連,大家分享knowhow,讓真正實踐者分享。」「我們遠景是在當地成立好的企業,實際得到利潤後再次投資當地,而不是利用國家稅金做沒成果的事情。」

拿政府補助金過度擴張的「丸龜商店街」失敗案例

Area Innovation Alliance理事熊紀三夫也實際參與商店街經營,他指出,日本商店街的營運方式,都是向地主收取稅金,來舉辦活動或是維護商店街設施。「但每年稅金多少不一定,商店街繁榮或衰退被稅金控制。」而他實際參與的高松市「丸龜商店街」的計畫中,先向100位地主集資建立停車場,透過停車場獲利再蓋下一座停車場,為商店街置產,到最後擁有四座停車場,每年獲利近三億日圓。

不過,後來當地想要花更多錢擴建商店街,於是開始向政府申請補助,以100億日圓翻修商店街。「但這有點不妙,取得補助金後,會讓人誤以為真有這麼多資金可以運用,導致成本提高。」熊紀三夫舉例,光是商店街天井做高300公尺,就必須花費六億日圓;開設循環巴士,但一天搭乘人數僅50人,一日營收僅5000日圓。

「成本高的建築、設備,是造成負債的原因。」熊紀三夫直指,現在商店街店鋪比當初少一半,而當地為利用閒置空間,又投入成本蓋不賺錢的運動中心。「原本預計希望得到12-18%獲利,結果現在什麼都沒有,我也是商店街的地主之一,這五年我真的沒有拿到任何利息。」

熊紀三夫強調,商店街重點不在規模大小或是漂亮設施,這對地方創生一點用處也沒有,「無論再小的事情,重點要有獲利,獲利後再投資,這樣資產才會越來越高。」

Area Innovation Alliance理事熊紀三夫(攝影/劉怡馨)

木下齊:故鄉稅制度、DMO計畫問題多需檢討

此外,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中設置故鄉稅,國人可以指定一部分的稅給故鄉,地方則以當地特產回饋。木下齊對此認為,「這在日本產生蠻大問題。」當地產業針對地方納稅設計產品,經濟過度依賴地方納稅,且同時造成各地稅收不平等,很多地方政府卻又依賴地方納稅作為行政支出。「若地方需要錢,應該由中央制訂規範申請,較不會造成惡性競爭循環。」

日本也推行DMO(觀光地域管理暨行銷組織),結合當地政府、商工會、觀光協會等跨域合作,透過觀光推動地方創生。不過,木下齊卻認為,「它基本上就是失敗的政策,為了拿政府預算而建立,沒有良好經濟循環,計畫結束公司就散了。」他強調DMO投注大量資金建造漂亮建築,卻沒有太大成效,反而造成地方負擔。

而熊紀三夫更直言,DMO制度逐漸鬆散,「DMO為了拿預算才加入我們(丸龜商店街),並不一定是真正想做事。」DMO組織的老師並非實際生活在當地,卻出一堆意見認為老人需要什麼設施、環境,「但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當地要什麼,當我講出這些話時,我就被趕出來了。」木下齊也說,丸龜商店街本來是自主性營運的好案例,後來的確因為DMO組織加入,申請到很多預算,讓商店街變得很美,卻也造成地方負債。

林承毅:台灣地方創生是區域間的洗牌重整

而長期關注地方創生議題的林事務所代表、服務設計師林承毅則表示,地方創生重要觀念是讓地方活過來,人能夠找回活力,產業具有生氣,地方找到存在意義,「如果地方沒有人,就沒有文化、產業活動,地方就會慢慢消失。」大家都沒想過有天鄉下會真的沒人,「但現在台灣鄉下是真的開始沒人,假日下午商店找不到幾個人。」磁吸作用讓城鎮空洞化,住新竹的人卻去台北工作、消費,地方若無法與時俱進終將被淘汰,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

「地方創生是區域間的洗牌重整,是社會需共同面對的陣痛時代。」林承毅強調,地方創生的指標須結合所得及文化,地方所得提升為外顯指標,是發展的加速器;而文化保存則是內隱價值,是永續性指標。

林承毅表示,每個人都能夠為地方創生盡一份力,包括社造人士、從農志士、地產業者、觀旅業者、人民公僕等,經由串連地方商業發展、社區營造,開始地方創生。他強調,不是要拚觀光,更不是拼經濟,而是回到以人為本角度,思考「如何讓當地居民居住有品質,生活有尊嚴。」進而找回城市光榮感。

(右一)Area Innovation Alliance理事熊紀三夫(右二)林事務所代表林承毅(右三)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木下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