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爆發大規模蘿蔓生菜污染,造成五人腎衰竭,台灣有自污染地區進口,流向未知

感恩節前夕,美國再度爆發蘿蔓生菜遭出血型大腸桿菌污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11月22日發出緊急通告,呼籲民眾不要吃加州薩林納斯(Salinas)出產的蘿蔓生菜,若不確定產地,也不要冒險進食。根據26日更新的資料,已經有19州、共67人確診、39人住院。所幸沒有人因此喪命,但有五人引發溶血性尿毒綜合症(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導致腎衰竭。

美國拉警報後,台灣食藥署11月25日才在「國外消費紅綠燈」公布消息,但表示「經查回收產品未有食品輸入查驗紀錄,本案經評估列屬綠燈。」可是這盞綠燈難保國人的食安,而是讓有疑慮的產品繼續流通。

疫情爆發時,正值加州產季,而且台灣八成的進口蘿蔓生菜來自美國,今年到11月中為止共進口約四千公噸。在記者追問後,食藥署坦承:「有業者回報,確實有美國加州受污染地區的蘿蔓生菜進來。」這些遭污染的生菜流向何方?截至發稿前,食藥署表示仍在追查中。

美國從9月底開始,陸續傳出O157:H7型的大腸桿菌汙染蘿蔓生菜的案例,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到了11月22日才發出警訊,食藥署又拖延到台灣時間27日下午才發出新聞稿,暫停受理美國蘿蔓生菜輸入查驗申請。遭污染的生菜很可能都已經被台灣消費者吃下肚,只是僥倖尚未爆發疫情。O157:H7型大腸桿菌容易引發急性尿毒症,台灣身為洗腎大國,政府輕忽國人健康的態度令人擔憂。


(蘿蔓生菜示意圖,非當事生菜)photo credit: wuestenigel Wet leaves of fresh Romaine lettuce via photopin (license)

台灣進口蘿蔓八成來自美國,有業者自污染地區進口,流向未知

美國連續三年傳出蘿蔓生菜遭污染,惹禍的都是O157:H7型大腸桿菌。由於會產生「志賀氏毒素」(Shiga Toxins)引發溶血性尿毒症以及嚴重的血性腹瀉,抵抗力較弱的幼童、老人可能因此死亡或步上洗腎人生,美國去年春天的一波疫情有五人賠上性命。

台灣蘿蔓生菜進口數量逐年攀升,今年截至11月中為止,進口量已達四千公噸,其中八成以上由美國進口。食藥署食品組二科科長廖姿婷表示,因為我國邊境查驗只須申報進口國,不用填寫詳細地區,食藥署已通知進口商自主回報。目前已知有業者從美國加州薩林納斯進口蘿蔓生菜,但疫情爆發後已暫停輸入。先前進口蘿蔓生菜的流向、進口時間及詳細情形,目前仍在追查。

台灣在邊境查驗進口的蔬菜主要針對農藥殘留與重金屬,只有可生食的水果、萵苣才加驗微生物。由於美國一再發生蘿蔓生菜遭大腸桿菌污染,台灣又大量進口,是否加強在邊境的查驗頻率?對於攸關國人健康的關鍵問題,廖姿婷表示:「還要再了解。」

美國延遲公告,未強制標示溯源不易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不管是新鮮的結球或是切片包裝、綜合沙拉,只要註明是來自加州薩林納斯的蘿蔓生菜都不要吃,可以看包裝上是否印有批號「EST.18502B」。因為美國並未強制標示產地,增加溯源難度,若消費者不確定生菜來源,也不要冒險進食。

令人驚訝的是,這波疫情早在9月24日到11月10間陸續通報,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到了11月22日才發出警訊。這批遭大腸桿菌污染的蘿蔓生菜食用期限在10月29日到11月1日之間,由於已經過期,目前理應不在市場銷售,加上尚未確定污染源,美國政府未能強制商家下架。不過,紐澤西州的連鎖超市Missa Bay仍緊急撤回了約3.4萬公斤的蘿蔓生菜。

美國傳出志賀氏大腸桿菌疫情的地區(資料來源/CDC)

幼童是高風險群,抵抗力弱者應避免生食

大腸桿菌是普遍存在哺乳類、鳥類與人類腸道中的菌群。多數的大腸桿菌無害,但部分會引發腸胃炎,有的甚至會致命。在追溯病源的過程中,馬里蘭州的衛生部門在一包含有蘿蔓生菜的凱撒沙拉中驗出會產生「志賀氏毒素」的O157:H7型大腸桿菌,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絞痛、嘔吐症狀,嚴重者則是血性腹瀉、引發溶血性尿毒症、急性腎衰竭或是紫斑症。

大腸桿菌菌株依照O、H兩種蛋白抗原體分類,O157:H7型大腸桿菌主要出現在反芻動物身上,例如牛、羊是天然的宿主。這些帶菌的動物不會致病,但O157:H7型大腸桿菌可存活在酸性與低溫環境,人類接觸遭污染的食物、動物、水和環境可能有嚴重的後果。

食物經攝氏70度以上烹調二分鐘通常足以殺死大腸桿菌,但蘿蔓多是生食,若沒有適當的儲存和清洗,便暴露在高風險中。

台灣大學毒物所研究員陳元孝表示:「台灣的熟食習慣降低了風險,一般人遭感染可能就是腹瀉,但對於容易感染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就要少碰生食。」

美國連續三年爆發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蘿蔓生菜

美國已經連續三年爆發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蘿蔓生菜的群聚感染。去年春季的一波最為嚴重,有200人確診、96人住院,還有五人死亡。其中一名13歲的紐約少女救回一命,但步上了洗腎的不歸路。

美國政府去年從餐桌到產地循線追查污染源,其中一條線索指向位在亞利桑那州尤馬(Yuma)的哈里森農場(Harrison Farms)。鄰近養牛場的糞便中測出O157:H7型大腸桿菌,牠們的排泄物污染河流,加上哈里森的農人使用河水稀釋農藥後噴灑蘿蔓,很可能因此引爆疫情。

然而,美國官員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到農場調查、採樣,加上生菜的產銷鏈長且複雜,很難揪出惹禍的元兇。

加工廠混裝不同農場蔬菜,從感染到發病錯過追查時間

加工廠經常把來自不同農場的蔬菜混在一起處理,而且餐廳、超市和監獄食堂都有哈里森農場的蘿蔓,分銷的網絡遍佈幾十州。從栽種、採收、加工、分切、運送,到超市、餐館的保存都可能出問題,生產履歷紀錄粗糙、有的像是天書般的塗鴉,也讓眾多「嫌疑人」更容易推諉責任。亞利桑那州與加州的蘿蔓產量佔美國的九成,如今加州出產的蘿蔓生菜也出問題,肇事的原因依舊是謎團。

另一個難以抓出大腸桿菌元兇的原因是,從感染到發病、再到通報病例,可能經過好幾個禮拜,被污染的蘿蔓已經消失,尋找證據更難。但根本問題是,美國在2006年傳出菠菜的大腸桿菌群聚感染並造成三人死亡後,在2011年要求葉菜類產農必須保留所有的溯源單據,可是食品藥物安全局今年初承認,政策並沒有貫徹。

德國大規模志賀氏菌感染後,歐洲嚴密追蹤,每年約有七千例

含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也曾在歐洲造成嚴重疫情。2011年,德國爆發含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污染,最終導致53人死亡,而且有多名孩童發生溶血性尿毒症。這起嚴重的食安危機最初認定是來自西班牙的小黃瓜惹事,然後歐洲的黃瓜、萵苣、番茄和有機蔬果都成了嫌疑犯。後來文獻分析出現溶血尿毒症的病人血清,發現黃瓜和豆芽菜是最可能的兇手。

疫情蔓延時,德國專家解碼致病的O104:H4病株基因,發現這菌株帶有多重抗藥性基因,讓不少抗生素無用武之地。

在2011年的慘痛教訓後,歐洲疾病防制局(ECDC)每年彙整歐洲30個國家有關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病例數據。今年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在2017年確診6757例,最容易遭感染的是0-4歲的幼童,女性染病的機率比男性高,最多的病例是來自德國與英國。

歐洲疾病防制局解釋,案例看來相當多,是因為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類病例,而且診斷的方式愈來愈進步,實驗室的檢驗設備也愈來愈齊全。不過這些都是零星的案例,並非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含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易引發急性腎衰竭,台灣應留意

德國的一個案例是,到奧地利滑雪的遊客在旅館喝了附近農莊提供的生奶後染病,從此以後,奧地利規定飯店只能提供經殺菌的牛奶。英國則傳出,主人接觸生肉狗食後,感染了志賀氏大腸桿菌。

生菜之外,沒有完全煮熟的牛肉、其他肉類,或是不衛生的奶類、乳酪也都可能帶有含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歐洲疾病防制局指出,在適當的烹調之外,感染的源頭經常是動物的排泄物,若要生食,衛生習慣與良好的操作非常重要。

相較之下,台灣因為習慣熟食降低了風險。但隨著飲食習慣西化,而且每年從美國大量進口蘿蔓生菜,仍舊不能掉以輕心。

另一方面,歐洲每年的志賀氏大腸桿菌病例高達七千人,台灣卻少有聽聞,極可能是通報制度差異造成。台灣的腸胃炎診斷多數來自缺乏實驗室設備的診所,無法即時檢驗出病原體,因此低估了食媒性傳染病的風險。

台灣是洗腎大國,慢性腎臟病是健保支出的首位,2018年的醫療費用約513億元。含志賀氏毒素的大腸桿菌容易引發急性腎衰竭,台灣必須對這方興未艾的傳染疾病提高警覺。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