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芽菜,鄭涵睿的創業之路

問:你在務農前從事的工作與所學背景?

其實一直到2009年年底,我還沒有想過自己會開始務農。

大學時代我主修財金,在畢業之後則一直在商管領域內工作,從催生環保清潔劑「橘子工坊」品牌開始、從事亞洲零售業者的行銷顧問服務,到進入外商銀行成為儲備幹部,而後擔任策略發展經理,負責兩岸三地高資產客戶的整合業務。就像是許多身旁的朋友,我開始申請國外的商管碩士,也幸運地被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錄取。

然而,由於「橘子工坊」這段經歷的啟發,我逐漸地深信,要讓我們的生活與環境更好,要有一些真正值得信任、有專業背景、而負社會責任的品牌出現,讓好的產品慢慢改善我們的生活。

也因此,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夠創業,當我發現綠藤要做的事,就是我想做的事,我決定留下來,開始務農。

問:你為何選擇務農? 讓你做出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看到一個可以改變的機會,而我們相信我們能有所貢獻。

由於我的父母都是農業人 – 台大園藝系鄭正勇教授與林碧霞博士,他們努力了數十年,希望台灣農業可以更貼近世界潮流。然而,他們有許多想法與技術都還缺乏途徑來落實,許多他們關於食材、健康、與環保的專業知識與獨到見解,應該要讓更多人認識。這些,不能就這樣消失。

真正的決定性條件,是因為有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過去台大財金的同學,廖怡雯與許偉哲的加入。怡雯說對的事情要有人做,偉哲說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讓消費者今天吃了我們芽菜,明天身體變更好,我覺得跟他們一起創業應該很有意思,而我們有著共同的想法


由左至右,綠藤創始團隊怡雯、涵睿、美煌、偉哲,這是我覺得最棒的團隊,以及紫高麗苗、苜蓿芽、青花椰苗、蘿蔔嬰,我覺得最棒的芽菜。

近年來,台灣生活型態不斷的改變,對於飲食,我們越來越追求便利與效率,也因此加工食品佔飲食比率越來越高,外食比率也隨之不斷攀升。攝取生鮮蔬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需要可以生食、營養精萃、安全的蔬菜來源,而芽菜,就是一個很好的解答!

然而,芽菜營養與酵素最豐富的形態是「活著而持續生長」的,而台灣缺乏這樣的產品,我們不禁開始想像:

– 如果我們能透過創新的方式把芽菜種植與世界接軌,讓大家能安心生食…
– 如果我們能透過過去所學,成立一個值得信賴的農產品品牌…
– 至少,我們可以幫忙降低台灣農業從事人口平均年齡…

於是我們成立了綠藤,讓我們的理想與理念藉由這一株株持續生長的芽菜,傳遞到消費者的餐桌,更讓完整的酵素,滋養消費者的健康。這就是我們毅然決然投入農業以來,不變的初衷。

問:請解釋一下你們種植芽菜的農業設施、環境條件?

從2010年7月到現在,已從事生產一年又一個月。

在這段期間,綠藤專注於研發與種植不一樣型態的芽菜:關於生產,我們在桃園八德的農場上,自行設計與並興建了一棟約150坪的芽菜工場;類似植物工廠的概念,讓芽菜從種子處理到包裝,能完全在室內溫控的環境下進行,來確保芽菜的品質與安全性。

同時,我們自行研究而製作出許多生產設備。

舉例而言,為了減少能源的消耗,我們手工打造了一台台芽菜生長車,讓我們能利用充分利用垂直空間讓芽菜生長。為了讓芽菜營養與生命力能更提昇,我們也自行製作了加壓設備。甚至,在確立可行性之後,我們將洗澡專用的臭氧機用來消毒生產器具!


左圖:每一台生長車,都是我們自己設計、裁切、組裝的
右圖,現在的芽菜工場,除了全室內溫度控制外,連光線都可以因應芽菜需求


現在,我們也在工場上鋪上了黑網,種下一棵棵百香果,期待明年百香果藤爬滿屋子,就是名符其實的”綠藤”屋了!

問:請談談你們培養芽菜的農法?以及產銷通路的設計?

綠藤在農法上,努力融合科學的方法與自然的種植,我們的中心思想是:「如果我是芽菜,我希望被怎樣的對待?」

如前述所提,為了滿足芽菜這些「渴望」,綠藤的芽菜是以盒為單位進行種植,透過特殊設計讓芽菜自行吸收需要的水份,在控制溫濕度與壓力的生長環境下栽種。

這樣用心堅持種出來的芽菜,當然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也因此我們花了許多心思在芽菜方面,我們找了設計公司幫我們設計企業識別、Logo、與產品包裝。在定價方面,縱使生產成本較高,我們將定價訂定與一般有機芽菜差不多的價位,除了希望能讓更多人能接觸這樣的芽菜,也希望能夠讓原本較少食用芽菜的族群,開始食用我們的芽菜。

當然,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希望能夠找到理念相符的通路,在每一次有機會去與通路相談之時,我們都慎重準備,仔細研究通路的屬性與需求,並準備介紹綠藤的投影片。

很高興在尋找過程中,我們能夠陸續的與主婦聯盟共同購買合作社、望德園生機農場、Living One、NonZero等有機概念通路與餐廳取得合作機會。除了理念相符的通路,我們也架構了自己的網站,並在臉書上經營了綠藤生機粉絲專業,希望在傳統實體通路之外,能透過網路的力量,讓更多族群與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能夠認識到綠藤生機。

問:在創業的過程中,是否面臨最困難?例如,資金、技術、通路與風險的承擔?

活著,完整,且持續生長,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芽菜型態,但為了堅持這個理想,我們在生產與消費者溝通上遇到的問題,遠超出一開始所能想像。

為了讓芽菜「活著」到架上,在生產過程中就必須跳脫傳統的漂洗採收、分裝等步驟,但這也意味著,在獨立空間中生長的每一盒綠藤芽菜,只要裡面有一點點生長狀況不好的芽菜,整盒芽菜就不能出貨了。因為這樣嚴格的出貨標準,讓我們在剛開始看著辛辛苦苦照顧長大的綠藤芽菜們,因為小部分狀況而導致有許多都無法送到消費者手上,必須處理掉時,心中十分難過。

但這份難過也激起我們的鬥志!既然我們對於創新型態的芽菜以及嚴格的出貨標準是絕不妥協,那我們就要找出最嚴謹的芽菜生長流程,來支撐我們的理想。

於是,前前後後我們嘗試了上百種芽菜種植方式,只為了找出最適合芽菜生長的環境參數,隨著現在生產良率穩定提升,我們很高興自己沒有放棄初衷,沒有遇到困難就找簡單的路走。

另一方面,「活著,真好」的芽菜雖然是綠藤的驕傲,在初上市當時,卻也一度造成消費者的困擾。在日本與韓國,活的芽菜已蔚為主流,但對於台灣消費者而言卻是極度陌生,陌生程度超出我們的預期。

活著?那有比較好嗎?根、種皮可以吃嗎?要不要洗、 怎麼洗?真好,那到底好在哪?

接不完的詢問電話與再三解釋,我們其實很迷惘,到底該怎麼樣有效的把這份信念,傳遞給更多的消費者呢?

除了更改標籤,以及整理所有常見問題給通路,我們整個改動了我們的推廣策略,大量增加現場銷售、講解的比例,直接面對消費者。

我們向主婦聯盟共同購買合作社毛遂自薦,希望能夠到全省的站所去介紹芽菜,央求名豐豆腐黃孝誠老闆讓我們有機會在現場講解,把握所有現場機會,成為SOGO/新光三越特展中全場唯一銷售生鮮蔬菜的異類,並開始每週五六在248農學市集定期出現。

困難,還沒有完全克服,但我們持續努力中!


左下與右上是綠藤的生力軍宜珊,倫敦政經學院畢業的她對於有機產業有著十分的熱忱,我們由衷開心能與她在綠藤共事。

問:你的務農生活是否需要陪伴?例如,技術的、知識的、情感的、群體的陪伴?

非常需要!沒有綠藤團隊成員、家人、朋友、女朋友、與很多貴人的陪伴與協助,我無法想像這過去的一年是如何撐過的。

舉例而言,當農曆新年大家歡慶佳節時,綠藤每個人最關心的,卻是如何在過年時生產不中斷:所以偉哲在小年夜半夜前往農場,提前準備播種的作業,卻發現美煌到半夜一點還在工場整理環境,除夕時大家才剛說再見,初一開始,偉哲與我從台北南下,怡雯從苗栗北上,拉攏著朋友們來綠藤擔任義工,初二時,我的爸媽還特地來桃園探望我們並給予我們技術指導。這樣的陪伴與團隊合作,一直是綠藤努力的動力。


年要過,芽菜還是要生長,這是綠藤的成員與朋友們陪著芽菜一起過年

問:你如何與設定的消費者與他們的「生活圈」,建立生產與消費間的支持和連結?

我自己的生活圈主要是30歲左右的台北上班族,雖然並非芽菜的主要消費群,但我們一直很希望能夠讓這些較為年輕的客群也開始注重健康與食材,針對這個目標,我們做了不少努力:

1- 從身邊的朋友開始,了解他們的飲食以及可能的芽菜需求,同時尋求他們的意見,像綠藤的Logo/冷藏車設計,當初就訪問了超過20位與行銷工作相關的朋友
2- 利用社群媒體來散播訊息,像綠藤的 Facebook就是一個接觸到生活圈最好的媒介
3- 想盡辦法讓生活圈的朋友一直聯想到芽菜,像前一陣子,我們接到朋友委託,希望能用芽菜來當婚禮小物的”愛,發芽”特別專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Logo/冷藏車外觀設計,繪製美宣的義工,芽菜如何食用的資訊,以及”愛,發芽”的特別專案,綠藤其實跟生活圈的朋友息息相關

問:關於農業、務農的生活,請談談給你啓發的一個人、一段話?

知名天文學家Carl Sagan曾說 :「We make our world significant by the courage of our questions and by the depth of our answers這個世界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我們勇於提出問題,而且我們的答案很有深度。」

我的父親告訴我,這就是他一輩子在做的事,對我而言是很大的啟發,也希望這是綠藤在進行的事。

問:投入農業生產給你帶來最大的啓發和回饋?

最大的啟發和回饋就是「快樂,真的可以簡單一些」,在過往的工作中,會有種刻板感覺 – 快樂應該來自於優異的工作表現、職務升遷與薪酬、或是一整個禮拜的國外度假。

而現在,當每次看到種子催芽完迸出的生命,當每次聽到客戶稱讚綠藤芽菜,當每次銷售時,將芽菜滿滿的酵素與營養送往客戶的餐桌,當每次我提出「有點深度的農業問題」時看到父母的微笑,當每次綠藤又透過團隊合作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當多幾位在我們Facebook上按讚,我都感受到快樂。

還有,無論是大家辛苦了幾個禮拜,一起聚餐配上綠藤芽菜;或是坐在冷藏車後座前往農場,因此省下回數票與油錢,其實都是很簡單的快樂!

實際上,在過去一年,我犯過的錯誤與遭受的挫折,比前五年的工作累積更要為多,但這些堆疊起來的小小快樂,讓我感受到每一天的日子過的充實而有意義。

問:若有其他年輕人選擇開始務農,當面對家人、同學的擔心、質疑或異樣眼光,你會建議他們如何先做好自我的心理建設,與相關準備?

1. 再看一次Steve Jobs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
2. 再看一次「三個傻瓜」這部電影
3. 花三天持續問你自己 – 到底什麼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問題只有你能回答

問:你對台灣未來農業的想像?

礦工挖礦的時候會帶隻金絲雀進去,因為金絲雀對瓦斯很敏感,如果發現金絲雀開始很焦躁不安甚至亂叫,礦工就可以及早撤離以免造成生命危險。在「永續餐桌」這部紀錄片中說到,因為長期暴露在農藥使用的環境中,農民就是現代社會的金絲雀。

我們對於台灣未來農業的想像就在於,農民不再是金絲雀,而是春燕。看到農民,就看到希望。

這份希望,是農民的專業生產與生活無虞,也希望台灣的土地/產業政策能友善農業企業的成立,農業是一項需要長時間與大量資源投入的產業,從研究到行銷其實需要專門分工。

我們想像,若能有多一些具有社會責任的農業企業成立,未來台灣消費者碗中的美味與健康會更不一樣。

問:也請談談你對上下游News&Market的期待?

期待上下游News&Market能夠聚集更多具有類似理念的人,以及更多想要投身農業的年輕人 ,並且能夠透過這個平台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期待在這裡可以匯聚更多專業的資訊,降低消費者與農業生產者間的資訊不對稱,也希望能在這個平台接觸到更多世界農業的動態,以及台灣農業未來的可行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