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幸福農莊:自然農法,我們的耕作與生活

文 。攝影 / 詹雅婷、陳慕容

「回頭追溯幾個世代,我們的祖先就算是沒有農藥,還是有食物可以吃,所以農藥其實不是農業的必需品,而是人類追求快速、方便、偷懶的一個手段。」目前正在推廣秀明自然農法的陳惠雯表示,用最簡單的言語去詮釋秀明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不用肥料,重回與自然環境共生的耕作方式。

在三芝、淡水交界成立幸福農莊的夫妻陳惠雯、黎旭瀛,從 2001 年開始施行秀明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到現在,已有十年的時間。陳惠雯表示,他們種出來的作物,與一般慣行農法的差別在於,自然農法種出來的植物,味道很濃、也很耐放,曾有很多吃過的人會說,「這就是我小時候吃的味道」。

 
左:在牽牛花身後,幸福農莊在淡綠色的字中出現。右:房外設計是眷村式的樣貌,有一種古色古香的農村情懷。
                                                              
農藥不是農業的必需品

面對與多數施行慣行農法的農民們,陳惠雯與黎旭瀛也有挫折,她表示,當時很多農夫會說,「不用農藥我們的菜就會被蟲吃掉,賣相不好,會影響收成,所以我不用農藥不行」乍看之下,農藥好像變成了農業的必需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陳惠雯說,每個人都知道農藥不好,特別是像現在的超市裡都有外表很漂亮的蔬菜,那農民用農藥的目的與對象是殺蟲,但是那些菜上面一個蟲洞都沒有,也就是說,蟲一口都沒有吃,那這樣的話,那些菜上面的農藥到底是誰吃的呢?

陳惠雯強調,若用飲食安全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斷然不要用農藥」就是很急切要去做的事情,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人的健康和自然環境。使用農藥短短的一百年之間,地球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蜜蜂已經絕跡了,如果還繼續使用一百年,那後果是不能想像的。剛開始使用農藥的目的,並不是要往壞的方向去,「可是造成一個不好的結果的時候,那我們應該要煞車。」

蔬菜長期仰賴農藥 成為「草莓族」

而現在蔬菜那麼容易被蟲吃,陳惠雯說,就是因為蔬菜種成了一個不健康的狀態。

陳惠雯表示,自然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防衛系統,像是免疫系統,舉例來說,外面的野花、野草絕對不會被蟲吃的坑坑疤疤,是因為那些野草努力紮根到土壤裡,吸收養分,是紮紮實實的長大,所以免疫力當然比較強,除了這些植物的特殊天敵之外,其他的蟲都不會去吃他。
我們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可是回頭看看,草莓到底是誰種出來的呢?


幸福農莊周圍都是樹木與草的環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菜也是一樣的,原是野草的一種,所以原本就具備防蟲的免疫力,可是當我們把菜種在擁有很多肥料的地方時,植物就會覺得已經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就不會努力向下紮根,不會紮實地努力成長。」陳惠雯表示。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農夫種出來的蔬菜那麼軟弱,因為農夫想要快速得到農產品,為了得到「量」忽略了「質」,但「質」才是影響到人類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肥料讓植物可以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發育、長大,可是其中的營養也只有一半、三分之一。陳惠雯強調,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食物已經不是真正的食物,也就是說,現在人類吃飽很容易,但是很難做到吃得健康;若是吃下不健康的食物,就無法充分、健康地去運用身體。

對於現在的農夫要丟掉農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有很大的道德良心,要用一種「比起賺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給大家吃健康的食物」觀念去做,陳惠雯表示。

未來希望成立有機商店「幸福諸事會涉」

成立「幸福諸事會涉」的理念,在因應現代的消費者不會一次買很多的情況下,請農民寄到有機商店,直接烹調食物,讓客人就可以直接來店裡吃,店員也可以解釋作物價格的改變,例如蟲害、寒害,或是幫農民說故事,因為通常農民不擅長行銷自己,可以藉由店員認識農民,來幫農民做行銷。

陳惠雯說:「希望這樣的食物可以讓知道它的價值的人吃到,而不是有錢的人吃到。」所以一開始採取的方向是直接採購,把消息放給消費者,像是利用電子報,讓他們直接購買,不會被中間商剝削。

為了讓消費者直接去支持自然農法的農民,在有機商店之中,就可以實現這樣的想法,因為一般的消費者無法理解有機肥料、自然農法中間的差異,店員可以去詮釋農民用心種出來的農作物。


自然農法強調共存,因此讓作物與雜草共生。

陳惠雯表示,提倡蔬菜販賣地區化,把運送食物的里程拉短,壓低成本,選擇自家附近、當地的農家。「盡量選擇當地的食材,所以每個直營店的販賣內容幾乎都不一樣。」

 
左:屋內擺放著各地從事自然農法農民的產品,可以藉由這裡而共同販售
右:屋內留有各地農民的資訊,彼此可以互相交流以及連絡

目前第一期的計畫,是在台北士林的有機商店,有店家有意願讓出一個小區塊來做做看,但是目前尚未開幕。陳惠雯說,這種有機商店最怕缺乏貨源,但是目前自然米已經持續在提供給客人,目前已施行一年,估計沒有「量」的問題。而士林的這個店家,就是由幸福農莊供應。

目前有種植稻米與四季蔬菜,按照節氣來選擇種植,像是夏天四季豆、空心菜、地瓜葉,冬天紅蘿蔔、白蘿蔔;幸福農莊採取育種的工作,導致沒有產值;請日本方面提供種子,在農莊種植,提供給農友。

消費者飲食安全 需要自己爭取

一般民眾對於農產品的印象,通常是看是否張貼有機標章的貼紙。陳惠雯說,在農場中,若公家機關要來檢查,會先發函,使農家可以有時間事先準備,但若為有心人士,這些有心人士一定有空間可以造假。

「與其相信檢查員的檢查,那倒不如農家開放空間,讓消費者可以主動到農家檢查,看看是否有偷放肥料、空氣中是否有瀰漫不尋常的氣味等等,而一個人來看,它可以把它看到的狀況告訴大家,把訊息分享大家知道。」


陳惠雯與黎旭瀛一起出版關於自然農法的書,希望能推廣給更多人

陳惠雯表示,對於消費者主動親自到農家參觀的好處在於,因為親自去農家拜訪會與農民面對面接觸,一次、兩次、三次,就會越來越熟識,變成朋友。當這個農夫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就會想到還有一個朋友是可以努力的對象,要盡量種健康、安全的食物,這樣大家的下一代小孩才會健康的長大。「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支持與信賴關係,才是讓人不會偷雞摸狗的最佳捷徑」,效果遠比法律的約束來的好。

其實消費者飲食安全是要自己去爭取的,而不是一昧的抱怨為什麼現在的食品都不安全,若是多數的消費者都支持自然農法、不添加肥料的蔬菜來吃,那麼這個「安全」的市場就會慢慢出現,那麼那些有添加肥料、農藥的蔬菜就換慢慢被市場汰換掉。

都市農夫農婦的白手起家

陳惠雯和黎旭瀛兩個人都不是農家出生,而黎旭瀛目前還兼職當醫生,上午在三芝務農,到了下午就到天母看診。在他們心目中的想法是,雖然環境一直在變化,但是希望是越變越好,讓別人理解我們跟大自然的關係、如何與大自然共生。


陳惠雯、黎旭瀛一手打造的幸福農莊,已有十年的歲月。

推廣自然農法的起步

陳惠雯和黎旭瀛把幸福農莊定位在教育農莊,可能不是種得很好、很漂亮,但是可以告訴他人自然農法的可能性、對自然的想法;藉著這些蔬菜,告訴小朋友生命的可貴,應該要尊重其他生命,保護大自然;告訴消費者,這些健康、乾淨的食物,不可能從骯髒的土地中種出來,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土地,這不是口號,而是生活必需。


幸福農莊是一個教學農莊,因此會需要用到許多桌子

在剛開始的時候,經由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介紹知道三芝這塊十年休耕農地,請附近三十位「失業的人」一起整理;但是後來幸福農莊無法接受廚餘堆肥,所以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就停止幫助。而其實這些「失業的人」其實也是有土地、以前也是農夫,但現在已經不靠農業維生,利用政府提供休耕補助的費用而不務農。

原本不是專職務農的夫妻倆,在很想推廣自然農法的心情下,抱持著可以照顧多少就照顧多少的心態來做。後來逐漸有義工、朋友們幫忙,日本支持自然農法的協會也贊助農耕機、建設公司朋友也改造目前幸福農莊的房子和瞭望台,農莊的房舍都是用二手材來建造。


學生前去體驗,黎旭瀛對插秧進行說明

從無到有 自己動手做

對於他們來說,以前在天母種植作物的時候,挫折感一直存在,因為其他農民不理解自然農法的意義,常常鄰居會幫忙灑除草劑,導致前功盡棄。「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很棒,只是事情不會永遠如自己所願,即使是好的事情。」


利用不同的方式種植農作物找出不同成效,圖為機械插秧與手插秧

但是他們也從很多自然環境中的生命得到鼓勵,像是看到四季豆每天朝著太陽的方向慢慢長大、跟著太陽旋轉,就讓他們覺得人不可以因為一點辛苦而挫敗。黎旭瀛說:「沒有辦法說很快的學會,其實失敗很多,覺得從失敗中學習會得到更多,因為會檢討,辛苦歸辛苦,但得到更多。」


農莊種植蔬菜,並採集種子,同時也挑戰種植一些市面上已買不到的種子

每個時期的不同活動 希望有更多人來參加

而目前幸福農莊資金來源的部份,是以加入會員的方式募集為主,固定每個月的繳一次費用,每次來協助作一些農作,但是可以帶農作物回家,不限次數;也辦了許多活動,隨四季不同,把場地跟大家分享,春天開放大家來插秧,夏天開放大家來玩水、看螢火蟲,秋天開放大家來收割、辦田間音樂會。

長期推廣下來,也有年輕人覺得這種生活是他想要的,「像是竹科工程師,提早退休,在花蓮買地」。陳惠雯表示,目前有大約三十到四十位的人受到自然農法的吸引,也像這個竹科工程師一樣,買一塊地自己種、自己吃,遍布台灣各地。

台灣農業政策 如果改變方向會更好

陳惠雯覺得,台灣政府對於農藥的政策很奇妙,會補貼農民買農藥和除草劑,但是其實農藥跟除草劑都是對環境有害的,畢竟台灣地狹人稠,其實是適合發展「質」而不是「量」。

她也認為,政府應該要多花一點錢在生態農業方面,而不是補助買農藥、肥料、除草劑,有些農民會認為「若農藥真的對環境有害,那政府怎麼會補貼」的這種想法,有時參加會議的時候,政府也會認為有機農藥只是一小部分的農民,應該要照顧到大部分的農民。但若補貼好的農業,讓大家吃到安全的食物,這樣才應該叫做公平、公益。

相關文章
蘋果爺爺的奇蹟,和自然農法教我們的事
從「奇蹟的蘋果」開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