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第十屆農村願景會議在高雄美濃舉辦,會議以「里山倡議」為主題,探討日本的里山精神與案例。到目前為止,台灣有一些討論里山的單篇文章,但尚未出版相關專書,官方舉辦過相關主題會議,但是由民間團體齊聚討論里山,今年的農村願景會議可說是第一次。
里山(SATOYAMA),並不是特定的地名,而是指稱鄉里附近的山林。除了里山,還有里(SATOUMI),鄉里附近的海,以及里地(SATOCHI),鄉里附近的土地。
簡單來說,人跟鄉里附近的山林(海、土地)的互動方式,如果能一起生活,既兼顧生物多樣性又維持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就符合「里山倡議」的精神。在日本政府的推動下,2010年聯合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強調人類與自然共生的關係。
市原市的經驗:市民自發做山林保育
在美濃舉辦的農村願景會議,邀請日本千葉里山中心的理事風間俊雄先生,分享日本的千葉里山經驗。風間俊雄今年七十四歲了,他以日本千葉市原市的市原里山俱樂部為例,說明這個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的民間組織,如何聚集六十多位志工、發展五個據點,平均每年舉辦五十次以上的活動,捲動市民參與保護森林的環境活動。
風間俊雄解釋,數十年來日本的山林管理,是把農田與山林隔離開來,任由森林荒廢。不過在數十年前,包括柴火、建材與生活器具,都是取自於居家附近的山林,但是在現代化發展下,瓦斯爐取代柴火、產業形態改變造成許多荒廢山林,風間俊雄與他的夥伴認為經過開發後的山林荒廢後,將使得山林的物種單一化,因此召集市民參與荒廢山林地活化,一同除草、整理廢棄木材,將廢木攪碎作肥料。
進行活化的山林,主要以五個據點為主,都是由認同里山理念的市民無償提供其私人土地,總計面積約五萬一千平方公尺。荒廢山林之所以需要整理,風間俊雄認為除了要避免物種單一化、動植物棲地日漸減少以外,還更有著追求永續的生活方式考量,近幾年千葉縣也有不少青年返鄉從農,嘗試以小農耕作來過不同的生活方式。
里山倡議重新拉近人與森林的關連(圖片來源:http://chiba-satoyama.net/wp/wp-content/themes/chiba-satoyama/images/2011satoyama_2.pdf)
千葉縣的法制:公部門當中介
同樣在千葉縣,曾當過兩屆、八年議員的小西由希子,目前擔任千葉環境情報中心代表人。她進一步解釋荒廢地對生態的影響,在廢耕的土地上,雜草叢生,影響日照,使得地面淤積的水終年冰冷,不利於青蛙產卵,也威脅螢火蟲的生存,甚至會有些外來物種對原有生態造成影響。
「低地水田越來越少,很多生物將有滅絕的危險。就連日本以往路邊的雜草現在都變成需要保護的物種。」小西由希子說。
當廢耕地越來越多,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就日趨顯著。2003年,千葉縣地方政府發佈千葉縣里山條例,以法令強調保護荒廢山林的重要,2008年,更推出生物多樣性千葉條例。
這些法令的設置,目的在於解決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以及重新強調農林業的價值。小西由希子解釋,里山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經過開發後的土地,已經不是單純的自然了,里山不是保護山林的原始風貌,而是需要人的適當介入,這就帶出農林業的各種價值,包括防災、地下水涵養、信仰、教育、精神療癒等。
這十六年來,千葉里山中心舉辦無數農田體驗活動,包括巡水圳、插秧苗、割稻 做稻草人、打泥土仗等。原本廢耕的土地經過整理後,有水圳了,爸媽帶小孩來參加體驗活動。為小朋友提供農業教育的場域。
「如果用大白話來說,里山就是讓生命變得更熱鬧的地方,讓各種生命之間有更多連結。」小西由希子建議,可以先和市民談土地的價值,里山的精神自然就會慢慢得以開展。
千葉縣的地方法令,就是讓公部門作為中介,讓地主、農林業者與市民有更多連結,因為地主不一定願意提供土地給千葉里山中心使用,但是有了公部門為中介,地主會比較安心。
里山倡議重視人的適當介入,以調和方式面對大自然
在農村願景會議上,不少與會者提出類似問題:荒廢的土地任其自然發展,不也是一種自然保護的方法嗎?對此小西由希子回應說:「以往的自然保護觀念主張人不需要介入,但是里山倡議重視人的適當介入。因為若任由土地荒廢,人們將無法了解土地的價值。里山的觀念是,人的存活要靠大自然,所以人需要用調和而非對立或放任的方式來面對大自然。里山不只是保護大自然,也保護糧食。」
在會議的最後,身為主持人的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盧維屏,將視角轉回台灣:「日本千葉的里山經驗,有氣候變遷下的在地反省,也有對當地農林業變遷的反省。但回到台灣,我們自己的問題仍要自己解決,我們要尋找台灣自己的里山,這樣才符合里山倡議的自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