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公布今年度農藥檢測結果,總合格率為89.3%,在不合格的項目中,豆菜類不合格率最高,抽驗3件就有一件農藥超標,其中豌豆不合格率達4成;香辛及草本植物如玫瑰、菊花、蓮花等,不合格率約2成,其中又以菊花最高,不合格率達35.7%,由於這些多是花草茶原料,以乾燥形式販賣,消費者買回家通常不會洗滌,食藥署提醒民眾,第一泡花茶最好不要喝,讓熱水溶解出農藥。
豌豆不合格率高達4成
食藥署今年總共抽查2402件農產品,總合格率為89.3%,蔬菜類合格率87.0%、水果合格率92.0%、其他類合格率95.8%,超標的257件農產,以殺蟲劑「芬普尼」最普遍,被驗出41次。
蔬菜類中不合格率最高者為豆菜類35.2%,已連續五年奪冠,其中豌豆不合格率高達4成。食藥署南區代理主任劉芳銘表示,豆菜類包括豌豆、敏豆、菜豆等,但不含豆芽,皆屬連續採收作物,成熟期不一致,農民比較難評估用藥時機,可能未過安全採收期即採收,未來會加強抽驗。
蔬菜類中農藥殘留第二名為果菜類20.6%,第三為小葉菜類10.8%;水果類中不合格率最高者為核果類11.1%,其次為柑桔類10.7%。
菊花農藥殘留超過3成,第一泡別喝
在其他類中,以香辛植物及其他草本植物不合格率20.5%為高,香辛植物即為一般常見的花草茶原料,如菊花、玫瑰、蓮花等,劉芳銘表示,今年總共抽查83件,有17件不合格,其中菊花不合格率最高,達35.7%,其次則為玫瑰。
根據農委會防疫檢疫局資料,台灣自產菊花面積只有25~30公頃,超過一半都由中國進口,不過劉芳銘表示,食藥署是抽查市售產品,沒有特別針對本土或進口農產,若進口業者屢次違規,可以禁止進口。
由於菊花、玫瑰多半以乾燥形式販售,難以洗滌,劉芳銘提醒,第一泡菊花茶最好不要喝,讓熱水溶出農藥。
食藥署建議,以流動的清水沖洗蔬菜根部,摘除根部後,再以水浸泡10到20分鐘,換水1-3次,之後再以清水沖洗;炒菜或煮菜湯時不要加蓋,讓農藥隨水蒸氣蒸發消失;有果皮的作物如黃瓜、荔枝及龍眼,最好用水清洗後再剝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