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大學生的美牛三堂課(3)安全容許安全嗎?

編按:

美牛若開放進口,首當其衝便是國人的飲食安全。究竟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使用是否安全,該如何規範,若開放將可能造成怎樣的健康風險?都將在「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論壇中提出討論。本場次邀請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以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吳焜裕對談。希望藉由雙方的對話,讓與會者能夠從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的角度來了解美牛進口的問題。

在關注美牛的團體中,近來有一群活躍的年輕身影—由各校大學生組成的「台灣青年反美牛聯盟」。5月12日,台大學生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學生和民間團體,共同舉辦「全球化下的台灣情勢:從美牛事件看食品安全與經貿關係」論壇。論壇共分三個主題: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糧食安全與產業衝擊、國際經濟與自由貿易。本系列其他紀錄,請見文末連結。

———————————————————————————————

文/台灣青年反美牛聯盟 陳廷豪

衛生署:萊克多巴胺大量使用會產生毒性 須訂立ADI

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康照洲局長開始先和我們澄清一個觀念,即「沒有核准(approve)」和「禁止(ban)」是二種不同的語意。「沒有核准」使用,是指該國覺得不需要使用,如澳洲,所以就不需要由國家提出管制的標準。「禁止」使用,則如同歐盟、中國與台灣,目前是禁止使用。因此,雖然全球有26個國家/地區核准使用,但不等於其它160幾個國家就是禁止使用。

說到萊克多巴胺,它是一種乙型受體素。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美國於1999年核准用於豬,2003核准用於牛。康局長進一步說道,確實大量使用時會產生很多的毒性,如心悸、血壓升高等。所以當使用在肉品時,才要進行安全評估,以保健康。

至於我國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0.7的安全評估計算,康局長解釋,農藥、動物用藥或藥物飼料添加劑要給人體使用,一定是先在動物上測試,看動物的NOEL值(No Observed Effect Level,無可見作用劑量),即為不會產生任何可觀察到不良反應時的最大劑量,且於必要時再做人體實驗,藉NOEL再推估出ADI。並同時進一步參考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比較他國標準,擬定食物中的MRL(Maximum Residue Limit,最大殘留容許量)為35.55μg。

image002
(講台前由左至右,分別為康照洲局長、吳焜焀老師和主持人詹長權)

各國標準不同,數據的可信度令人質疑!局長會做跨部會的協調管控

但是,對於不同國家各有不同的ADI和MRL值,康局長也只能說,數據就是信者恆信,不者恆不信。而且,除了衛生署測出來的安全值之外,也會找了很多跨部會來做協助,畢竟目前台灣從畜產業到食品加工廠、餐廳…等有上萬家,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來幫忙。

就法制面來看,就有食品衛生管理法、健康食品管理法…等。另外,就跨部分工來說,從產品的輸入輸出、農業環保、產業製造和消費者保護,就有衛生署、農委會、經濟部,以及消保會、教育部與內政部,都會一起來協助。後端管理面,也會想要成立追溯系統,來追查不合格食品的源頭。甚至想在食品上做bar code,讓有手機的人可以藉此知道更詳細的食品資訊。

然而,面對美國業者飼養牛隻過程中必要的「萊」藥,康局長認為對我們來說非必要的藥物,衛生署的角色就是做出參考數值和跨部會做合作,未來也會想與民間、學校的研究中心合作,如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國衛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台大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等等,希望能透過各個管道來把關健康。

公衛學者:政府職責就是要提出科學證據,讓民眾吃得安心!

台大公衛院副教授吳焜裕一開始就先為康局長抱屈,因為決策不是他做的,而他只是來這邊為政策說明而已。接者,用哈佛風險分析中心的名言做開場,說到「決策者能帶給公眾健康最大的好處,就是必須了解與接受,不正確的風險認知是會給公共衛生帶來危害的。」再來,以美國環保署的風險溝通七項準則來提醒政府,要把民眾當成合法的夥伴,不要忽略民意,甚至把與政府不同意見的學者當成是敵人。

吳焜裕進一步說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目的是在食品自由流通下,根據食品安全評估的結果,對食品中有害的物質制定管理策略。因此,好的政府即會利用健康風險評估及其結果來決戰境外,以確保疾病與對健康危害有疑慮的物質不會進到國內,以維護國人的消費者健康。

他再用「國際衛生組織食品安全管理架構」圖來指出,食品安全的風險要以民眾健康為第一考量,而「民眾參與」會是站在所有公共決策裡的中心位置。吳焜裕也強調,在政府決策中,當面臨不同團體間的利益衝突時,要確保科學數據與判斷的完整!\

image001
(圖片來源:吳焜裕老師的演講投影片)

「萊」藥科學證據不足 政府缺乏溝通的誠意

吳焜裕再次說明,乙型受體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焦慮、頭痛;對心血管系統則會心搏過速和心悸,同時也可能會產生其他不良的反應,如噁心、肌肉顫抖…等,而且易殘留內臟。雖然不會致突變,也非基因毒,代表可能有一安全的劑量,但是目前所做出來的實驗,其研究方法都有一些疑慮,使人們無法完全相信。

舉例而言,US FDA使用猴子的數據在NOAEL(無可見作用劑量)那一組只有三隻,樣本數過少。另一項人體研究,只有六個試驗對象,就被拿來支持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的最高殘留容許量標準。而且六個人的人體實驗,其中一個還因為身體不適中途離開,只剩五位完成所有實驗。

再說,在WTO的不構成歧視原則(也就是,對相同或類似情況下國內、外產品都一視同仁)之下,「牛豬分離」勢必不可能。因此,即使做出了牛肉的MRL,那麼豬肉的MRL呢?

另外,比較他國的ADI而言,JECFA的ADI 1也只是草案,歐盟也同樣認為科學證據不足,在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中沒有達成要制訂的共識。況且,就「萊」藥的藥物動力學來說,雖然半衰期短,80%約在一天內可以排除,但我們要追問的是,其他的20%在人體的那裡?第三,目前「萊」藥在台灣是禁用的,可是前一陣子仍看到台灣檢驗出來的牛肉,很多已含有「萊」藥,這且不是已經失控的最好證明了嗎?

面對這樣一連串的疑問,吳焜裕認為國內真的要成立一個「獨立的風險評估機構」,才不會淪為政策背書的工具,而產生像康局長剛剛所言:「政府做出來的食品政策,只是信者恆信,信者恆不信。」又還花了大把的鈔票,印宣導手冊做單方的宣傳。這樣政府的作事態度和溝通方式,要怎麼讓全民信服?

論壇影像

http://youtu.be/UYRH9BBIeoA

其他系列文章